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起源、发病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2例,囊肿均为偶然发现,无明显临床表现.CT检查囊肿位于左侧后腹腔肾上腺部位;尿醛固酮稍高.3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其中1例合并囊肿周围炎症.3例患者分别随访6、12、24个月,腹部CT平扫提示囊肿均未复发.结论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较为罕见,误诊率高.CT检查可见肾上腺部位的囊性占位,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缺乏特异性.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学检查为确诊的主要方法;腹腔镜下囊肿切除为现阶段治疗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47岁.因右侧胸痛6 d在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为胃底后壁隆起型病变和胃浅表、萎缩性胃炎,腹部超声发现左肾上腺占位,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于2016年3月23日入住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患者无明显腹部不适.查体: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亦未触及包块.既往无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病史,亦无手术或外伤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测定均正常,尿儿茶酚胺测定阴性.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45.1 U/mL(正常参考值:0.00~5.30 U/mL),AFP、CEA、CA19-9、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YFRA21-1均在正常范围.
-
胸前壁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性,21岁.自幼即发现胸前壁有一绿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不适,亦未作任何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偶感胀痛.查体:胸部正中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约4 cm×3 cm×3 cm大小,质地中等,有囊性感,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边界尚清,轻压痛.术中见肿物位于表皮下,包膜完整,有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
腹膜后良性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女性,37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持续性刺痛3天.B超示腹膜后囊肿.CT示囊肿与肾上腺、胰腺及腹主动脉有关.根据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左肾上腺囊肿的可能性大,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肾上腺上极有一5cm×5cm×4 cm大小囊性肿物,囊肿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手术分离过程中囊肿破裂,流出灰黄色液体.
-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性,44岁.10年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上腺囊肿,此后检查有时未见,平时未感不适,仅在剧烈运动如打球后感腹胀,未做任何治疗.近期在我院体检,B超又发现肾上腺包块,CT平扫示左肾上腺区域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大小为2.5 cm×2.3 cm,增强扫描示肾上腺区域结块影呈不均匀强化(图1),考虑左侧肾上腺腺瘤.遂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4 cm×3 cm×2 cm大小囊性肿块,完整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
胎儿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胎儿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12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2例胎儿出生后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纵隔型8例(其中3例合并肺囊腺瘤样畸形),肺内型3例(其中1例合并肺隔离症),异位型1例(合并肺隔离症).7例产前超声发现了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灶;4例只发现了肺内合并的病灶,漏诊了肺外的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灶;1例产前超声未发现病灶.在产前超声发现的7例胎儿中,单发囊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2例;3例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诊断符合率25%,4例误诊为肺囊腺瘤样畸形.结论 胎儿支气管源性囊肿容易合并肺囊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产前超声明确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产前超声的价值在于发现并定位病灶,同时评估肿块对肺组织、气管的压迫及纵隔移位的情况.
-
后纵隔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女,27岁,常规体检透视时发现心影后圆形高密度影,无不适感.食管吞钡造影发现食管下段向右侧移位,局部受压,受压处左侧可见6.5 cm×5.0 cm圆形实变影(图1A).胸部CT示后纵隔内7.1 cm×5.3 cm囊性病变,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约5HU,囊壁局部见少许钙化影.
-
超声诊断胎儿支气管囊肿1例
孕妇26岁,孕1产0,既往体健,本次怀孕无药物接触史,妊娠初期有感冒史.孕32周胎儿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7.81 cm,股骨长5.32 cm,羊水指数12.03 cm,肝、胃、肾脏、膀胱及四肢正常;超声心动图于胎儿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动脉导管与左肺动脉间探及2.22 cm×1.73 cm囊性包块,壁薄、边界清晰、内部透声良好(图1A),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冠状切面扫查示囊性包块位于气管隆突下,主动脉弓切面扫查示囊性包块位于主动脉弓下(图1C).超声诊断:孕中期,单活胎,胎儿纵隔内囊性包块,可疑支气管囊肿.
-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儿,男,13岁,因腹痛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而人院治疗.实验室检查:24 h尿儿茶酚胺及血中儿茶酚氨、肾索系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血铅均在正常范围.骨穿骨髓液分析示:骨髓增生性改变,神经母细胞表型分析(一).CT平扫+增强示:左肾上腺区见梭形软组织影,大小约33 mm×23 mm,形态规则,平扫时CT值约50 HU,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
后纵隔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女,49岁,因“门诊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肺门肿块(图1A)”入院,自述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CT检查:平扫示(图1B)左后纵隔T6椎体旁密度均匀肿块影,边界清楚,约4.3 cm×4.0 cm×5.3cm,CT值约20HU,周围肺组织受压,两侧椎间孔对称,骨质轻度压迫,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增强后(病灶主体未见强化,边缘呈线状轻度强化图1C).CT提示:考虑囊性神经鞘瘤可能.行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后纵隔肿块呈囊性,与胸膜无粘连,囊内液体清亮.术后病理:支气管源性良性囊肿(图1D).
-
锁骨上窝皮下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男,24岁,右胸部肿块20余年,近来增大伴刺痛1个月.查体:右胸部可见4.5 cm×4.5 cm大小的肿块,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有轻触压痛.B超:右锁骨内侧约4.3 cm×2.6 cm大小囊性占位,透声差.
-
舌下先天性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男,60岁,自出生始即舌下即出现一包块,因无症状,一直未予处理;3天前包块骤然增大,影响呼吸及进食.查体:包块占据整个口腔,致舌体不能伸出.CT:舌下方见一包块,边界清晰,CT值约36 HU(图1A).MRI:舌下部见类椭圆形短T1、稍长T2包块,大小约2.72 cm×3.69 cm×4.28 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图1B、1C).超声:舌骨和下颌骨之间舌下部见包块,边界清,内部呈液性伴点状回声(图1D).行口底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物包膜完整,界限清,内含褐色液体,壁厚约0.2 cm;诊断:(口底)支气管源性囊肿(图1E).
-
胃壁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女,50岁,反复上腹痛3个月余.超声提示:胃小弯侧胃外胰腺上方可见大小3.0 cm×2.8 cm极低回声团,边界清楚,与胰体无分界.
-
侧脑室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32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CT:右侧侧脑室及室间孔区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及钙化影,病灶非钙化部分CT值约46 HU,右侧侧脑室体部扩张,双侧侧脑室前角圆钝(图1A).MRI:病灶平扫呈等长T1,混杂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钙化成分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B、1C).影像学提示:中枢神经细胞瘤或室管膜下瘤可能.遂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灶境界清楚,质地中等,局部囊变,可见钙化.术后病理检查见囊壁组织内衬单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表面游离缘可见纤毛.免疫组化:CK-PAN(上皮+),GFAP(+),NeuN(弱+),Vim(-).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囊壁胶质细胞增生伴钙化(图1D).
-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脓肿1例
患者女,24个月,因“发现颈部肿物10天”入院.查体:右颈部可触及一包块,约4 cm×5 cm,质韧,局部有压痛.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后方见一混合回声包块,约4.47 cm×3.11 cm,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团絮状回声及细密点状回声缓慢流动,甲状腺右叶明显受压且与包块分界不清.
-
食管壁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女,49岁,18个月前体检发现食管下段肿物,无异常临床表现.6个月前出现进食哽噎感,伴恶心、呕吐、反酸,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后明显,无血性及酸臭味.偶有胸闷、胸痛,疼痛沿肋间隙放射,呈刺痛.超声:距门齿35 cm处见食管隆起,表面光滑,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横截面约2.8 cm×2.0 cm,呈低回声,管腔扩张可.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端见一长约2.5 cm光滑的类圆形充盈缺损,局部黏膜未见破坏,局部食管腔变窄,钡剂通过欠顺畅(图1).CT:后纵隔右心房水平食管左侧壁见一囊性占位性病变,约2.8 cm×4.0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为40 HU,增强未见明显强化,相应水平食管腔受压变窄(图2).诊断:食管占位,考虑食管囊肿.术中见:后纵隔一约2.8 cm×4.0 cm×2.0 cm囊性肿块,包膜完整,肿块同食管肌层、黏膜粘连紧密.切断下肺韧带,打开纵隔胸膜,钝锐性结合分离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肿物囊壁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考虑为支气管源性囊肿(图3).
-
胃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女,34岁,因“反酸、烧心1年余,上腹痛20天”入院,自述1年前饱食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暖气,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症状,20天前出现上腹部疼痛.体格检查: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下肿物,考虑平滑肌瘤.入院后行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未见占位性病变.CT检查:平扫示胃底黏膜下类圆形低密度影,凸向腔外,边界清,约28 mm×20 mm,内密度均匀(图1A),CT值约20 HU,增强后动、静脉期病变均未见强化(图1B、1C),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CT提示:①神经鞘瘤②间质瘤.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黏膜下,向外隆起于胃壁,未穿透浆膜,切开可见胶冻样内容物.术后病理:胃支气管囊肿(ectopic bronchogenic cyst,EBC,图2).
-
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呈蜂窝型.13例含有曲菌球,5例囊壁发生钙化.15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24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4例见邻近肺组织节段性压缩不张,9例见近端引流支气管扩张积液.结论 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
颅眶沟通瘤一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3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头痛头晕,并进行性加重.半月前发现右眼球突出,伴该侧视力减退直至消失.查体:右眼球突出,右眼睑闭合不全,右眼视力完全丧失,眼球固定向各方向活动受限,结合膜充血.右侧上下肢腱反射亢进.CT平扫见右额部4.0cm×3.5cm大小稍高密度圆形肿块影,CT值为38Hu,肿块边缘为环状高密度,颅内占位效应轻,右眼眶顶、眶后壁有骨质破坏.额部肿块突人眶内,眼球受压向前下方移位,使眼球突出眼眶(图1,2).CT增强扫描:仅见肿块边缘环状增强,但其内部未见增强(图3).CT增强矢状面二维重建:肿块自上而下从颅内突入眶内,肿块周边增强,与脑组织有明确界限.CT诊断:颅眶沟通瘤.
-
易于误诊的腹部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与超声表现
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ectopic bronchial cyst,EB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前肠囊性发育畸形,可发生于肺内、纵隔及其他部位,发生于肺、纵隔以外者为异位型[1-2].异位于腹部的支气管源性囊肿非常罕见,偶有个案报道.腹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检查及术前诊断困难,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3-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 年1 月-2017 年1 月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于腹部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其临床及超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