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李振平;侯金文;刘汉明;马祥兴;丁娟

    目的为膈下间隙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在30例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2例尸体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上,研究了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 结果在冠状断层上,膈下间隙分为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胃胰襞左部前缘和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后层之间的间隙构成网膜囊上、下隐窝间的唯一直接交通,其交通形式在冠状面上可分为3型.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其存在率为100%.脾裸区居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之间,在脾肾韧带处宽,脾裸区可分为脾门部和脾肾部,其大值分别为:2.64±1.16?cm,4.16 ±2.24?cm. 结论冠状断层是显示胃胰襞左部及网膜囊上、下隐窝间通连关系的优势断层.网膜囊上、下隐窝相通的约占观察总例数的73.3%.

  •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司运辉;王险峰

    目的 探讨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的解剖学关系.方法 根据60例成人尸体上采集的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以及4例尸体的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对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进行研究.结果 冠状断层上的膈下间隙可以分成2种,分别是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网膜囊上;下隐窝之间可以直接交通的唯一通道是,胃胰襞左部前缘和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后层之间的间隙.在冠状面上其交通形式分成3型:①有20例(33.3%)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胃胰襞左部不可见.②24例(40%)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胃胰襞左部前缘可见.③16例(27.7%)胃胰襞左部突出明显,上、下隐窝不直接相通,该层面内上、下隐窝之间有胃胰襞左部相隔.胃裸区肯定存在,其位于胃膈韧带的左层与右层之间;而脾裸区在脾肾韧带的宽处,位于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与脾结肠韧带之间.可以将脾裸区分为2部,分别是脾门部和脾肾部.脾门部的大值为(2.64+1.16)cm;脾肾部的大值为(4.16±2.24)cm.结论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可以明显的表示出胃胰襞左部及网膜囊上、下隐窝之间的通连关系.所有研究对象中,膜囊上、下隐窝相通的例数占73.3%.

  • B超诊断膈下间隙脓肿的临床价值(附46例分析)

    作者:张志文

    膈下间隙脓肿在膈下脓肿中较为常见,是复杂而又难以处理的疾病。我们对46例行B超检查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膈下间隙脓肿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认为B超检查诊断膈下间隙脓肿不但准确、无创伤,更重要的是可提示原发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2~58岁,平均34岁。1.2 检查方法采用ALokaSSD-63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12h禁食,采用线阵探头和机械扇形扫描探头相结合,多次变换体位,对上腹部行纵、横、斜各切面扫查,寻找阳性征,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归档。1.3 结果46例膈下间隙脓肿患者均为单发,脓肿大10.3cm×8.2cm,小4.5cm×4.0cm。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在膈下间隙区见边界清晰不规则的包块图像,内部回声①以不均质低回声为主,间有强回声团块者31例,占67.4%,其中包块内含气体回声5例,占10.87%;②以无回声为主,且有细小强回声漂浮11例,占23.9%;③表现为不均质增强回声团块4例,占8.9%。在46例膈下间隙脓肿中,B超提示原发病34例,占73.9%,B超提示原发病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31例,符合率91.18%,不符合3例,占8.82%。脓肿与原发病的关系见表1。

  • B超诊断腹部损伤伴内出血326例体会

    作者:王成龙;谭家麟

    1995~1999年我科对326例腹部损伤并内出血及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进行动态B超探测。男247例(75.77%),女79例(24.23%)。年龄8~76岁。均有外伤史,车祸占79.82%。全部病例均行腹腔穿刺及B超探查。复检时间为伤后30min至3d。检查方法取平卧或侧卧位,将探头直接接触腹壁皮肤进行扫描。先确定腹腔内有无积液(血),依次按右侧膈下间隙、肝肾间隙、升结肠外侧沟、膀胱直肠窝、左膈下间隙、脾肾间隙及降结肠外侧沟等顺序扫描。确定受损脏器部位、程度。以膀胱残液计算公式估计腹腔积液无回声区的部位、范围并测出积液量,为决定手术、选择切口提供依据。对观察病例进行B超动态监测,以每30min或2~4h检查一次,以明确诊断。

  • 膈下间隙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

    膈下间隙是指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膈下间隙的病变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1];又因膈下间隙及其各间隙间的通连关系在解剖学上存有争议,故给上腹部包块与积液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带来了困难。70年代以来,CT、MRI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能直观地显示腹膜和腹膜腔[2],从而为研究膈下间隙的解剖及诊断其病变提供了良好手段,因此,很多学者使用断层解剖学技术对膈下间隙的解剖和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现综述如下:1 肝冠状韧带的位置及其在膈下间隙划分中的意义  Barnard[3]提出冠状韧带位于肝上方和膈之间,故它将右肝上间隙分为右肝上前和右肝上后间隙。Bovd[4]指出冠状韧带位于肝后方,并不是位于肝上方,所谓的右肝上后间隙并不存在。Whalen[5]用干冰冰冻尸体作躯干部连续矢状切面进行观察,其结果支持Bovd的意见。高贤华等[6]用5具女尸标本冰冻后作躯干部连续矢状切面进行观察,60具男尸标本在打开腹腔后直接观察和测量,其结果亦支持Bovd的意见。但其连续矢状断层较厚,故对冠状韧带在连续断面上的变化未作详细研究。刘树伟等[7]用30具男尸标本躯干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详细观察了冠状韧带上、下层的位置、移行的肝裸区的位置。其结果:肝冠状韧带上、下层分别附于肝上面的后份和肝的下面,它们之间的肝裸区占据肝右叶的下面、后面并侵及肝上面后1/3。肝裸区的下界在近正中线的断层中,位于肝右叶的下面,向右侧逐渐上移而至肝右叶的后面,但从未到达肝的上面,因而不会出现Barnard所说的“右肝上后间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