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rDNA ITS遗传标记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rDNA的第一及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1及ITS-2)进行PCR扩增、PCR-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以明确ITS-1及ITS-2是否可作为C.rudolphi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发现:C.rudolphii rDNA ITS序列存在种间差异,并且差异显著,但是种内序列一致,没有差异.本实验证明C.rudolphii确为由两个种(C.rudolphii A和C.rudolphii B)组成的复合种,ITS-1及ITS-2可作为两个姊妹种的遗传标志.
-
陕西株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片段序列多态性分析
目的 分析陕西株利什曼原虫rRNA内转录间隔区间I(ITS-1)序列多态性,探讨利什曼原虫ITS-1分子遗传规律. 方法 陕西省韩城市犬、白蛉以及人体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7份,提取核酸,PCR法扩增ITS-1片段,双向测序、拼接后与文献发表的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7份标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ITS-1序列之间同源性>99%,与国内山丘型疫区虫株高度一致,与荒漠型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分析陕西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聚为一类. 结论 陕西省韩城市分离自病犬、传播媒介白蛉及黑热病患者的利什曼原虫ITS-1序列同源,应为犬源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
贝氏隐孢子虫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研制禽类贝氏隐孢子虫的PCR检测试剂盒.方法 根据贝氏隐孢子虫18S rRNA和ITS-1序列,选取遗传标记位点多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特异PCR引物的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针对贝氏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引物 (YJWF:5'-ACTGATATACAATACCACGG-3'和YR:5'-GCGGATAAAGTTCAGGTTC-3'),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和保存期等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 该试剂盒能特异性地扩增出贝氏隐孢子虫基因组中相应片段,与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柔嫩艾美尔球虫等相关原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低能检测到3.48个卵囊;反复冻融50次对试剂盒没有影响;室温条件下至少可保存4个月.结论 该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贝氏隐孢子虫的检测要求.
-
弓形虫ITS-1 序列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目的 本文旨在为弓形虫感染的临床病例检测建立特异性PCR诊断方法.方法 本研究以弓形虫ITS-1序列为种特异性遗传标记,采用有限稀释法稀释速殖子DNA,经PCR扩增,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用同一引物扩增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原虫和弓形虫,检测PCR方法的特异性.人工感染小鼠和家兔,用组织触片法和PCR方法检测感染动物的组织,并检测10头临床疑似病猪的肺脏、肺门淋巴结、脾脏、肾脏和肝脏等组织,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结果 该PCR方法低可以检测1pg弓形虫速殖子DNA(相当于10个速殖子的DNA);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原虫未扩增出特异条带,仅弓形虫出现特异条带(300bp).组织触片和PCR方法对人工感染小鼠组织DNA的检出率均为87.5%(7/8),对人工感染家兔的检出率分别为50%(3/6)和66.7%(4/6),对临床疑似弓形虫病猪检测的阳性率均为20%,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PCR技术可以作为弓形虫感染动物的诊断与检测方法.
-
阳春砂与绿壳砂、海南砂的ITS-1测序鉴别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方法:从阳春砂及其常见伪充品绿壳砂、海南砂中提取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1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各样品ITS-1序列长度均为248bp,但绿壳砂有7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海南砂有12个碱基与阳春砂不同.结论:ITS-1序列可有效地鉴别阳春砂及其伪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