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犬蠕形螨病诊断抗原制备研究

    作者:杨举;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王兴龙

    通过刮取重症病犬蠕形螨发病部位的皮屑,用5%NaOH消化2h后进行虫体浓集,将浓集的虫体冻融、研磨、超声破碎,经8 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为蠕形螨盐溶性粗抗原;将沉渣用尿素混匀,再次超声,经8 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为蠕形螨尿素溶性粗抗原.所得抗原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浓度检测,浓度分别为1.4mg/mL和1.1mg/mL.经过葡聚糖凝胶层析(G-100),分别得到两个层析峰.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盐溶性粗抗原显示2条主蛋白带,分子量约为45.7kDa和27.5kDa;尿素溶性粗抗原显示2条主蛋白带,分子量约为46.8kDa和27.5kDa,用正常犬皮处理的对照抗原却出现至少9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为:27kDa~110kDa.将抗原稀释至1:300,血清按1:300稀释,酶标SPA(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二抗,通过ELISA检测,尿素溶性粗抗原层析峰第一峰具有较好抗原性,实际检测12例临床检查发现蠕形螨的临床病犬和19例未发现蠕形螨的临床健康犬,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78.95%.经与其他皮肤病犬进行检测发现该抗原能较好地与其他皮肤病进行鉴别,与猪蠕形螨阳性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获得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犬蠕形螨病诊断抗原.

  • 水蛭可溶性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秦志强;曾庆仁;易新元;李中杰;曾宪芳

    目的探讨水蛭可溶性抗原(LSA)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方法首先用Western blot对LSA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分析,进而对LSA-ELISA用于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的结果表明,LSA的主要蛋白组分区带为8条,其中分子质量为116~118、72、45和31 ku蛋白组分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用LSA-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85份,阳性检出率为90.59%(77/85)检测正常人血清87份和其它3种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6份,假阳性率分别为4.60%(4/87)和1.79%(1/56).与SEA-ELISA法比较,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的抗LSA抗体;用L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水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血吸虫异源抗原.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化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潘伟;孙芬芬;郝文婷;李向阳;汤仁仙;沈玉娟;郑葵阳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可溶性抗原(protoscolex soluble antigens,PSA)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型分化及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索寄生虫对宿主免疫逃避的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磁珠从健康BALB/c小鼠脾脏中分选DC,分别加入PSA(10 μg/ml)、LPS(1 μg/ml)、PSA(10 μg/ml)+LPS(1μg/ml)以及等体积PBS进行刺激24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结果 PSA组DC表面表达CD40,CD80,CD86,MHCⅡ的比例为(42.33±0.59)%、(71.08±1.61)%、(73.63±5.31)%、(70.20±1.01)%,较PBS组的(29.1±8.14)%、(48.81±1.69)%、(37.37±2.57)%、(26.83.08±3.55)%均明显升高(P<0.05),较LPS组的(61.33±4.73)%、(81.23±2.03)%、(85.40±1.57)%、(86.86±2.0l)%均显著降低(P<0.05).PSA组培养上清中IL-6、TNF浓度为(53.67±6.23)pg/ml、(405.10±5.78) pg/ml,较PBS组的(9.44±4.06) pg/ml、(139.35±45.86) pg/ml、均显著升高(P<0.05),较LPS组的(48.23±7.85) pg/ml、(471.40±61.07)pg/ml均显著降低(P<0.05);且PSA+LPS组IL-6、TNF浓度为(73.42±8.00) pg/ml和(508.54±20.68),较PSA组、LPS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PSA能促进DC活化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诱导机体产生正向免疫应答.

  • 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抗LSA兔血清的交叉反应分析

    作者:邓振钦;秦志强;曾庆仁;胡维新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水蛭与日本血吸虫抗原交叉性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抗原、尾蚴抗原、肝期童虫抗原、雌(雄)成虫抗原、虫卵抗原,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制备的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与水蛭可溶性抗原(LSA)免疫兔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反应,分析其交叉性. 结果 LSA免疫兔血清能识别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且所识别的抗原成分有明显差异,雌性成虫抗原和雄性成虫抗原分别有3条和2条蛋白组分可被LSA免疫血清识别,而不含抗虫卵和抗尾蚴抗体. 结论在LSA成分中与血吸虫的共同成分主要存在于成虫中,LSA免疫血清中含有较多的抗雌性成虫抗体,而雄虫次之.

  •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作者:胡丹丹;崔晶;王莉;魏彤;刘莉娜;张玺;王中全

    目的 寻找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抗原. 方法 从野蛙体内收集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经口接种感染20只昆明小鼠,每只小鼠接种2条裂头蚴,感染后6~28 d隔天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抗裂头蚴抗体;应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与Western blot对裂头蚴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 裂头蚴感染后8d,小鼠血清特异抗体阳性率为10%(2/20),感染后14d特异抗体阳性率达100%.2 DE显示,裂头蚴可溶性抗原有255±6个蛋白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 ku,其中>44 ku的蛋白点有171±9个,占总蛋白点数的67.1%;等电点(pI)范围为4~7,其中227个蛋白点集中在pI 5~6.5,占蛋白点总数的89.1%o.Western blot检测有14个蛋白点可被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14d的小鼠血清识别,其分子质量集中在82、45、36、34及25 ku;1~14号蛋白点所对应的pI值分别为5.93、6.06、6.17、6.30、6.39、5.82、6.01、6.17、5.69、5.46、5.63、6.1、5.71、6.19. 结论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抗原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 ku,pI值集中在5.0~~6.5.感染14d的小鼠血清识别的裂头蚴蛋白可作为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候选抗原.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志安;石淑仙

       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组织内的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抗原(SEA)产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过程;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的形成和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而致肝纤维化。此外,虫卵所造成的窦前阻塞引起肝微循环障碍,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遗传的个体差异也与感染的结局有关。由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治疗观念的改进,由过去单纯化疗到针对免疫发病机理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的治疗。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细胞免疫 在血吸虫肝肉芽肿的形成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CD4+细胞分TH1和TH2两个亚型。TH1产生IL-2、IL-12、IFN-γ;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因子。这两类细胞因子可相互下调对方的生长和分化,刺激自身的增殖。TH1分泌的IFN-γ抑制TH2增殖,TH2产生的IL-4、IL-5则抑制TH1的生长和分化。

  • 福氏佐剂的替代物和抗体生产

    作者:贺争鸣

    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是制备抗体的经典方法.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在免疫的时候,常辅以佐剂以改变抗原的物理状态而延长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同时非特异性的促进局部吞噬细胞反应来增强动物的免疫效果.佐剂的类型较多,目前常用的还是福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FA).它是一种对大多数抗原都有效的佐剂,但由于它的一些副作用限制了它在实验动物上的使用.因此,福氏佐剂只能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如使用的抗原为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或半抗原)和强佐剂活性时使用.

  • 膀胱癌可溶性抗原诱导细胞毒T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雷;李晓强;张庆波;袁强;尹淑巧;李涛;左岭;程爱国

    目的 观察膀胱癌可溶性抗原诱导细胞毒T细胞产生,为构建膀胱癌疫苗及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膀胱癌可溶性抗原(TSA),用TSA、抗CD-3单抗、IL-2联合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动态观察细胞增殖,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和细胞因子测定;并与IL-2诱导的LAK细胞,抗CD-3单抗、IL-2诱导的CD3-A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细胞第8d增殖7.52倍,第12d增殖28.92倍,第16d增殖32.8倍,第20d增殖36.96倍;LAK细胞第12d增殖5.72倍.第20d增殖0.82倍;CD3AK细胞第12d增殖24.46倍,第20d增殖27.72倍。实验组与LAK组、CD3-AK组比较相差有显著性(P<0.05)。第8d实验组细胞表型分析:CD4+细胞为16%,CD8+细胞为89%。第8d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达到高峰,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为85.08%。结论 TSA、抗CD-3单抗、IL-2等诱导PBMC,产生了以CD8+为主的细胞毒T细胞(CTL),这种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快、增殖倍数高、存活时间长,并能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 血清可溶性抗原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根治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缚鲲;时兰春;安黎云;李仕英;王宪灵;李玮

    目的 建立一种血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溶性抗原检测方法,并对其在Hp感染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包被两种抗-Hp单克隆抗体,用酶标抗-Hp多抗夹心的方法对采用三联疗法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Hp抗原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77例Hp感染转阴患者接受治疗的3w和5w血清可溶性Hp抗原浓度分别为29.3±12.6和20.3±14.2μg/L,而21例未转阴患者分别为442.1±94.9和532.7±131.8μg/L,二者相差极为显著(p<0.001).结论 血清可溶性Hp抗原检测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Hp感染的方法,可用于Hp感染药物根除效果的评价.

  • 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的护理

    作者:刘鲁霞

    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病中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眼病.角膜受真菌感染后,真菌在角膜组织内繁殖,真菌毒素、蛋白溶解酶及真菌可溶性抗原等作用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及溃疡形成,在短时间内可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毁损.

  • 短程免疫方案制备抗血清的效价观察

    作者:陶永平

    通过一定程序注射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免疫家兔,是实验室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的常用方法,制备的抗血清可用于实验条件下病原体的诊断以及免疫检测[1].虽然依据常规免疫方案可以制备出效价高、亲和力强的抗血清,但整个常规方案耗时近1个多月,也容易受到免疫动物健康状况的影响和饲养成本的限制.本试验分别以伤寒沙门菌O901诊断菌液、伤寒沙门菌H901诊断菌液作为免疫原,在不影响抗血清特异性和保证实验必需效价的基础上,缩短免疫注射周期,对家兔进行短程快速免疫,并对该方案制备的抗血清几何平均滴度进行观察,以探讨短程快速免疫方案的实效性.

  • 20甲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吴斌;曹经江;魏荣;朱军容

    患者女,75岁,因指、趾甲变形、疼痛1年半于2013年4月8日在我科就诊。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无名指开始出现变形,迅速累及全部20个指(趾)甲,20个指(趾)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色、增厚、萎缩、脱甲、纵嵴等症状,伴甲周皮肤变硬、皲裂、脱屑、渗液,局部伴疼痛,无明显瘙痒(图1,2)。在当地医院以“甲沟炎”“甲癣”治疗,无明显疗效。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20个指趾甲全部变形,部分指趾甲颜色变黑,表面皱缩、纵嵴、甲床变薄、点状凹陷、根部明显,部分指趾甲变黑,部分趾甲远端损毁,指尖指侧见散在的结节,表面呈角质栓状,压痛。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生化、抗可溶性抗原(ENA)全套、心电图均正常,免疫功能示:IgG,IgA下降。心肌酶谱示:乳酸脱氢酶上升,羟丁酸脱氢酶上升。胸部X线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间质性肺炎。双下肢动脉B超示:双侧股深动脉,股浅动脉,月国动脉及左足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真菌检查阴性,患者拒绝做病理检查。诊断:20甲营养不良。治疗:给予患者阿维A胶囊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外用5%水杨酸软膏。3个月后患者复查症状明显缓解(见图3,4),9个月后电话跟踪随访患者指甲基本恢复正常。

  • 流行性腮腺炎

    作者:李彦敏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全身其他腺组织也可受累。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胰腺炎。 1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和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核膜外衣壳含V抗原(病毒抗原),核膜含S抗原(可溶性抗原)。感染后体内先出现S抗体,其效价上升快,经6~12个月消失;……

  • 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作者:柳力敏;陈蕾

    目的:探讨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Ag).方法:利用DEAE Sepharose 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分离提纯牛视网膜S-Ag,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等电聚焦电泳确定等电点.结果:分析证实,S-Ag分子量52 000,等电点6.20.利用提纯S-Ag成功地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动物模型.结论:经一步层析法提纯的S-Ag,可用于EAU动物模型的建立.

  • 023 供体骨髓输注在肾脏移植耐受中的疗效和机制

    作者:王仁定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 田鼠巴贝虫抗原组分免疫鉴定与质谱分析

    作者:卢艳;陈韶红;储言红;艾琳;蔡玉春;简莎娜;陈家旭

    目的 分析田鼠巴贝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组分,寻找敏感、特异的诊断候选抗原.方法 用田鼠巴贝虫感染BALB/c小鼠,待红细胞感染率达到高峰时(感染率>70%),收集虫体,制备可溶性抗原;同时收集BALB/c小鼠的本底血清和感染田鼠巴贝虫7、14、21、28、35、42、49和56 d后的血清;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性,选择阳性反应条带进行质谱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 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分析,可观察到9条主带和12条次带,蛋白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Mr)介于(12~185)×103(kDa);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后7d的混合鼠血清可识别Mr为40和45 kDa的蛋白条带且反应较强,感染后14d的混合鼠血清可识别Mr为40、45、54和95 kDa的蛋白条带,感染后21 d的混合鼠血清可识别Mr为27、40、45、54、95和110 kDa的蛋白条带,感染后28 d至感染56 d的混合鼠血清均可识别Mr为27、40、45、54、95和110 kDa的蛋白条带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其他的弱反应条带.阳性反应条带通过质谱鉴定和序列分析,共确定336个蛋白,包括表面抗原、热休克蛋白70、血清反应抗原、含t-复合物多肽伴侣蛋白的Eta亚基1和未命名蛋白.结论 田鼠巴贝虫可溶性抗原中Mr为40、45、54 kDa的组分是较好的诊断候选抗原,在田鼠巴贝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 快速检测美洲钩虫特异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作者:石锋;杨益;汪俊云;杨玥涛;高春花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美洲钩虫特异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评价其检测效能.方法 将美洲钩虫成虫置液氮中研磨,通过膜蛋白表面活性剂浸泡、再经液氮反复冻融和硫酸铵沉淀提取成虫可溶性抗原.用制备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以胶体金标记G蛋白为检测探针,制备检测钩虫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美洲钩虫、蛔虫、鞭虫、日本血吸虫和刚地弓形虫等寄生虫感染者的血清以及健康人血清,评价该试条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ELISA进行平行检测,以评价该试条的检测效能.结果 制备了检测钩虫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和ELISA法分别检测美洲钩虫、蛔虫、鞭虫、血吸虫、刚地弓形虫感染者血清95、10、11、10和10份,健康人血清74份.试条和ELISA检测美洲钩虫感染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88.4% (84/95)和90.5% (86/95),检测74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4.1% (3/74)和6.8%(5/74);与蛔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10和4/10,与鞭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11和4/11,试条法与血吸虫和弓形虫感染者血清无交叉反应,ELISA法与血吸虫感染者的交叉反应为1/10,与弓形虫感染者血清无交叉反应.试条法与ELISA法的特异性分别为94.9%(109/115)和88.7%(102/115),检测效能分别为91.9%和89.5%.试条法与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美洲钩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制备的快速检测美洲钩虫特异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美洲钩虫感染者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抵抗弓形虫感染作用的观察

    作者:殷国荣;孟晓丽;马广源;马晓明

    目的 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其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 BALB/c小鼠5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只),免疫组小鼠用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每毫升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1 mg,霍乱毒素50μg)20μl/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等剂量PBS滴鼻.末次免疫后14 d,各组处死6只,摘眼球取血(0.5~1 ml);取直肠内粪便(4~5粒),ELISA测定血清IgG和粪IgA抗体;分别计数脾组织、派伊尔集合淋巴结(PP)和肠上皮淋巴细胞(IE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感染各组其余小鼠,30 d后颈椎脱位处死,计数肝、脑组织速殖子虫荷.结果 免疫后14 d,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和粪IgA抗体水平(分别为0.224和0.3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41和0.037)(P<0.05),脾、PP和IEL中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生(P<0.01),其中脾、PP中CD4+、CD8+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P<0.05),IEL中以CD8+T细胞为主,增殖显著(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5).攻击后30d,免疫组小鼠存活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P<0.05).免疫组肝、脑组织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86.3%、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肝、脑组织虫荷显著降低.

  • 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作者:谭峰;潘长旺;梁韶晖;黄慧聪

    目的制备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初步应用.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使用所得的单克隆抗体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大鼠血清.结果获得3株分泌高滴度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A2、3F1、4H2),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猪囊尾蚴、旋毛虫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识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 Mr 15 000,以及患者血清中两种循环抗原 Mr24 000和 Mr15 000.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阳性率为76.5%.结论制备的抗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且在循环抗原的检测方面有应用前景.

  • 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诊断军团病杆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越;潘秋见;刘鲁光;刘守仁

    本文报道用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诊断LDB,实验证明该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利用本法能检查标本中全菌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并可对LDB作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和纯菌的初步鉴定.实验指出制备理想的LDB炭血清,必须免疫质量好,效价高的血清,可提高试验的敏感性,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