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NA甲基化作用对细胞癌变的影响

    作者:白坚石;何忠效

    5-甲基胞嘧啶的形成引起自发脱氨是真核生物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突变过程.DNA甲基化酶具有突变诱导物作用并在癌变中表达增加.癌细胞基因组呈现DNA甲基化不足而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出现从头甲基化;癌基因多为不充分甲基化导致重新开放或异常表达;抑癌基因多为过度甲基化从而形成突变靶点.DNA甲基化效应物可改变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

  • TET家族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光旭(综述);李仙锋(审校)

    人类基因组中DNA的5-甲基胞嘧啶(5-mC)在人类发育、衰老和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能够将5-mC 转化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成为一个导致DNA脱甲基作用和维持细胞本身的潜在机制。 TET家族蛋白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该文将揭示TET家族蛋白在不同目标基因中的 DNA脱甲基、转录调节以及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 TET家族蛋白有可能成为神经胶质瘤治疗方法的新靶点。

  • DNA羟甲基化在恶性黑素瘤的进展

    作者:王丹;杨盛波;黄进华

    DNA羟甲基化指在TET蛋白酶家族催化下,将5甲基胞嘧啶氧化成5羟甲基胞嘧啶的过程,是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关键中间步骤,主要通过动态调节DNA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表达.DNA羟甲基化过程可被TET蛋白、三羧酸循环相关酶、维生素C、微小RNA等多种因素调控.研究发现,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多种实体肿瘤类似,恶性黑素瘤中同样存在5羟甲基胞嘧啶含量降低,DNA羟甲基化调控因素异常等现象,提示DNA羟甲基化可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相关.

  • 5-羟甲基胞嘧啶表达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莹;康晓静;赵娟;梁俊琴;张德志;柴莉;王鹏;王唯嘉

    目的 检测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5-hmc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hmc在67例黑素瘤、20例色素痣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5-hmc表达与黑素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 黑素瘤中5-hmc表达阳性率为40.30%(27/67),色素痣为75%(15/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8,P=0.006).美国癌症联合会临床分期Ⅳ期黑素瘤中5-hmc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期黑素瘤(x2=4.416,P=0.036),淋巴结转移患者5-hmc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x2=5.902.P=0.015),且5-hmc表达水平随黑素瘤组织Clark分级升高而降低(x2=4.828.P=0.028).5-hmc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黑素瘤患者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远处淋巴结转移(风险比:2.67,95% CI:1.22~5.84)、未手术切除(风险比:0.41,95% CI:0.18~0.95)、5-hmc低水平表达(风险比:3.54,95% CI:1.09 ~ 11.43)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5-hmc可能参与黑素瘤侵袭转移,与黑素瘤预后相关.

  • 基因组中5hmC丰度与癌症相关的研究

    作者:楼秀余

    就基因组中5hmc丰度与癌症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TET酶及其中间产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易尘;吴晓明;罗瑛

    DNA甲基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3种:5-甲基胞嘧啶(5mC)、N6-甲基嘌呤(N6mA)以及7-甲基鸟嘌呤(7mG)[1].目前,研究得为广泛也为透彻的就是主要存在于CpG岛中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即5 mC.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大约有70%~80%的CpG岛区域的胞嘧啶存在甲基化修饰[2].而CpG岛的甲基化是基因沉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LC-MS/MS法测定药用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Δ

    作者:黄琼林;文娟;李兆锦;蔡春

    目的:建立测定药用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药用植物基因组DNA,并用88%甲酸在140℃下裂解DNA,经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重新溶解。采用HILIC亲水作用色谱柱,以7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监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10种常见药用植物基因组的DNA甲基化率。结果:Cyt、5mC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500(r=0.9995)、0.2~100 ng/ml(r=0.9996),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1.12%和3.68%(n=6),日内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2.36%和4.02%(n=5),日间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04%和3.54%(n=3),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53%和3.27%(n=6),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7%~102.1%、91.2%~103.5%。10种药用植物基因组的DNA甲基化率在17.63%~25.18%之间。结论:LC-MS/MS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药用植物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 人T淋巴细胞活化后羟甲基化的变化

    作者:张庆;史震;李小翠;刘晓梅;汤仁仙;郑葵阳;周峰

    目的 初步探讨人T淋巴细胞活化后细胞内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和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的含量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分别经刀豆蛋白(ConA)或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72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5-hmC和5-mG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TETs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无论是经ConA非特异性刺激还是经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的人T淋巴细胞细胞核内,5-hmC水平明显高于5-mC,且后者从核内转位到胞浆;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后的TET2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处理组.结论 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5-mC转变是由TET2调控的.

  •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的结构和去甲基化作用及生物学功能

    作者:饶利佳;李启梦;徐琼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TET)-1是发挥DNA去甲基化作用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始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易位t(10;11)(q22;q23)的白血病患者,其C端为双加氧酶区,是TET-1的主要催化功能结构域,可将5-甲基胞嘧啶(5-m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经主动或被动去甲基化实现DNA去甲基化。TET-1通过参与DNA去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在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肿瘤发生、神经细胞发生发育等过程发挥作用,在成体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分化与增殖。TET-1蛋白及其介导的5-mC羟甲基化过程深化了人们对DNA碱基修饰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认识,其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和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为诸多生理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作了新的诠释。

  • 甲醛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DNA氧化和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柯跃斌;黄娟;朱舟;吴双;陶功华

    目的:分析甲醛染毒对体外培养的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内8-羟基鸟嘌呤脱氧核苷(8-oxo-dG)水平、DNA 5-甲基胞嘧啶(5-mC)含量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甲醛所致的细胞DNA氧化与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方法:用5~20μmol/L甲醛作用于A549细胞,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分析细胞DNA 8-oxo-dG水平,用免疫荧光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细胞全基因组DNA 5-mC含量改变。结果:甲醛染毒提高了细胞8-oxo-dG水平,但是降低了细胞的DNA 5-mC含量。甲醛致细胞DNA氧化与DNA甲基化呈现不同特点,A549细胞暴露于20μmol/L甲醛后,DNA氧化水平在1周甚至更早时间就已显著增高,而相同条件下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需要6周以上的时间,DNA甲基化的改变滞后于DNA氧化。A549细胞经5~20μmol/L甲醛染毒8周后,DNA氧化水平与甲醛剂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同样条件下DNA甲基化水平与甲醛剂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甲醛染毒可提高DNA氧化水平,降低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在甲醛的毒作用效应中,细胞DNA氧化损伤可能是早于其DNA甲基化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