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鼠尾草属酚酸类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李旻辉;陈建民;彭勇;肖培根

    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在全球约有1000种,中国约有84种,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尤以中国西南地区为多.本属是药用植物的一个重要类群.为了深入探讨本属植物在亲缘学、化学成分及传统疗效方面的联系,我们应用HPLC-DAD法检测了分布于本属的酚酸类成分.研究表明,本属植物所含酚酸类成分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宽球苏组和丹参组的植物中.这两个类群中的药用植物在传统疗效方面具有活血通经、通络的功效,在民间作为"丹参"使用的植物皆来自这两组.然而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适合作"丹参"入药的植物仅仅限制在丹参组中.同时,鼠尾草亚属的植物在传统疗效方面具有清热、凉血的倾向,这类植物是寻找抗菌、抗病毒、抗癌等药物的重要研究对象.

  • 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比对研究

    作者:徐曼;刘爱华;张金兰;崔亚君;果德安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丹参注射液的质量,并应用对照品对照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测定了18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的HPLC-UV指纹图谱以及代表性厂家注射液的HPLC-DAD-MS图谱.结果:18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在所含化学成分的数目和含量上差异显著;利用对照品对照和HPLC-DAD-MS技术指认了丹参注射液中的15个酚酸类成分.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注射液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为丹参注射液的全面质量评价和生产工艺监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黄浩;周琳;姜标

    选择丹参、赤芍药对为研究对象,以HPLC等色谱为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赤芍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两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了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 碳纤维电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丹参中锌和镉*

    作者:李松;黎国兰;龙彧茵;陈娅兰

    目的:用自制碳纤维电极,采用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实现锌、镉同时在碳纤维电极上的检测。方法:考察了电解质底液、富集电位、富集时间及扫描速度对Zn2+、Cd2+溶出伏安行为的影响。结果:在1 mol·L-1硫酸介质中,Zn2+、Cd2+分别在-0.97 V和-0.77 V附近产生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5和0.9954。锌、镉的检出限(S/N=3)分别为1.5×10-9 mol·L-1和1.0×10-10 mol·L-1,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8.1%,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2.72%和2.45%。结论:用碳纤维电极同时检测Zn2+和Cd2+的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和准确的特点。

  •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的多环节改善作用

    作者:韩晶岩;Fan Jingyu;郭治昕;Liu Yuying

    缺血再灌注(isclaemia/reperfusion,I/R)是创伤、扩血管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和休克复苏治疗后再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I/R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包括过氧化物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粘附增多、血浆白蛋白漏出、肥大细胞脱颗粒、炎性因子释放等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对微循环障碍某一环节进行干预的传统疗法,并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丹参作为活血中药,临床上广泛地用于心脑肝肾等脏器血瘀的治疗.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可以多环节地改善微循环障碍,在预防和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的多环节改善作用.

  • 代谢指纹谱用于丹参活性成分的分析与筛选

    作者:吴曦;罗碧容;袁文杰;于凤娇;孔亮;李伟;李微;雷小元;邹汉法

    建立了以SD大鼠肝匀浆作为体外代谢方法,并结合HPLC-DAD-MS分析手段作为代谢指纹谱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单味中药丹参进行体外代谢,采用HPLC-DAD-MS辅以MALDI-TOF-MS 对代谢前后的指纹语差异与相似性进行比较,结合抑菌、血凝体外药理实验测定丹参提取物及其代谢物、3种主要成分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活性和血凝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丹参代谢物活性均高于其提取物.通过考察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与血凝活性,并结合体外肝匀浆代谢实验,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丹参抑制大肠杆菌活性增高是因为隐丹参酮代谢转化为抑制率高的丹参酮ⅡA引起的;丹参提取物血凝活性在代谢后升高的原因是由于隐丹参酮谢转化为血凝活性更高的丹参酮ⅡA引起的.

  • 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薇薇;陈军峰;肖莹;张磊;陈万生

    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中两类主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水平是丹参药效的决定因素,直接体现了药材的品质.为深入解析丹参的品质内涵以提升丹参品质,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阐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累积特征.近年来,随着更高效的基因组、代谢组等研究手段的应用,丹参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本研究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丹参的活性成分及其药材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按照GAP标准要求创建国家级药源基地——天士力商洛丹参基地的调查

    作者:蒋传中;任强华

    天士力商洛丹参基地位于丹参道地产区的商洛,宜于丹参生长.本文报告了基地采用"政府+龙头企业+高科技+基地+家户"的发展模式,依据我国GAP指导原则,制订了丹参生产管理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为解决丹参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基地买断了中国药科大学培育的丹参优良新品系,提高了丹参产量,增加了丹参有效成份含量.认为该基地在规范化药材种植方面带了个好头,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 丹参GAP实施中的质量监控

    作者:卫新荣;蒋传中

    目的:通过对丹参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监控,以确保药材质量.方法:在科研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丹参生产的生态环境、种质种子、肥料农药使用和丹参质量标准及基地选择、良种繁育、种子田管理、育苗种植、田间管理、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包装储运等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按SOP进行操作,按控制标准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结果:丹参有效成分相对稳定,而且可以控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使产品符合<中国药典>和外经贸部绿色药用植物行业标准.结论:通过天士力丹参GAP基地建设的实践表明,按照GAP标准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不仅可以使药材有效成分相对稳定,而且可以控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使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完全可以达到保证药材质量及"优质、安全、稳定、可控"之目标.

  • 用聚类一矩阵和法评价不同产地丹参提取物相关活性

    作者:李敏;孙虹;林佳;邢东明;杜力军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并进行评价.方法:对8个不同产地丹参含丹参素及含丹参酮成分进行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及MDA的测定,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药效评价.结果:8种丹参的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降低MDA的作用.结论:就上述活性而言,山西产丹参野生及栽培药效近似且较优于其他产地,四川中江栽培、山东野生、河南栽培药效近似,优劣居中;陕西安康野生和河南栽培相对较差.

  • 丹参及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总量的测定

    作者:曹冬;黄喜茹;刘振通;范桂敏

    目的:研究建立丹参及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总量的测定方法,以控制内在质量.方法:在1mol/L的冰醋酸溶剂中,利用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与铁氰化钾-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酚酸(以原儿茶醛计)的总量.结果:原儿茶醛在0.4448~2.00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5237C+0.07654(r=0.999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丹参药材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

    作者:李伟;黎先春;王小如

    依据薄层色谱斑点上的Rf值、斑点颜色、大小以及整个色谱的指纹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级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属植物进行鉴别;通过数码摄影实现了对丹参药材水溶性物质群和脂溶性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提出将以往数值分类法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材物质群指纹特征的表达,用信息量来量化指纹图谱的特征信息,可得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判据.

  • 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作者:蒋传中;王敬民;黄仁福;卫新荣;梁宗锁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盆栽实验,掌握了丹参生长发育、需水、需肥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实施丹参SOP,对丹参生产全过程实施监控,基本可以达到"优质、安全、稳定、可控及无污染"之目标.结论:通过实施GAP和执行SOP,完全可以保证药材质量.

  • 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永刚;钟伟;于远望;郑刚;齐婧

    目的 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灌胃给药28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2:0组、0:1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组T-AOC、SOD、GSH、VEGF和bFGF含量改变与2:0组、0: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与丹参配伍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能力,其中以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更显著.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内皮细胞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朋倩;刘喜明

    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

  • 丹参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

    作者:杨志霞;林谦;马利

    目的 分析文献研究中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特点.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丹参、心血管疾病、单体、丹参制剂"作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年文献,筛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研究丹参的药理作用的有关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内容,从丹参单体的基础研究与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分析其药理作用机制.结果 目前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较多的丹参成分是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丹酚酸三类,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22篇文献中,涉及丹参单体的基础研究文献共13篇,主要通过抗心肌肥大、抗氧自由基、钙拮抗、钙激活钾通道及抗氧化途径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而涉及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共9篇,常用剂型依次为:口服有复方丹参滴丸,针剂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盐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丹参粉针等;涉及编著的文献共4部.结论 丹参主要通过脂溶性的丹参酮和水溶性的丹酚酸两大类成分,从而发挥扩冠脉、防止心肌缺血和心梗、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但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方法还存在欠规范之处,发掘丹参新作用靶点和功效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 HPLC法研究不同配伍比例下红花对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溶出度的影响

    作者:张荣;王涛;陈建龙

    目的 研究不同配伍比例下红花对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溶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Luna C18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7%冰醋酸水溶液(6:94,V/V)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 丹参素钠在0.1~4.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691 463X+8 057.9,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48%,RSD为2.93%;丹参、红花的比例由1:1升至2:1时,丹参素钠的溶出率基本按正比例增长,但当两者的比例升至3:1时,丹参素钠含量明显低于正比例增长.结论 丹参与红花合用时的配伍比例好控制在1:1~2:1之间,此比例有利于丹参有效成分丹参素钠的溶出.

  • 丹参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及对孕妇血流变的影响

    作者:任国平;王保莲;毕春燕;王艳红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及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及孕妇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FGR孕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氨基酸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个疗程7 d,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胎儿生长情况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并比较2组孕妇凝血及血流变指标;统计2组新生儿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头围、腹围及宫高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及S/D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1);对照组仅S/D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T、APTT明显延长,FIB、D-D水平、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延长,FIB、D-D、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娩出胎龄延长,出生体重、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妊娠中晚期FGR可显著促进胎儿生长,改善胎儿脐血流及孕妇血流变指标,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TGF-β1、MMP-9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建模型中的表达及丹参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静;赵文娟;李玉卿;夏永辉;袁嘉丽

    目的:观察TGF-β1、MMP-9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建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丹参干预气道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成年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2周组、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丹参干预组(丹参2周组、丹参4周组、丹参8周组)3个大组,7个小组.用卵蛋白(OVA)-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与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激发2、4、8周后处死.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1、MMP-9水平.结果:哮喘大鼠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及支气管平滑肌增厚,随着激发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同时,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MMP-9水平逐渐升高,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01);使用丹参干预后,丹参8周组较哮喘8周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气道重建的程度随着哮喘发作及时间推移而发生动态变化;TGF-β1、MMP-9参与哮喘气道重建过程;活血化瘀药丹参可通过抑制TGF-β1、MMP-9水平而干预阻断哮喘气道重建.

  • 丹参及其联合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于庆生;经文善;宋加奎;张琦;刘举达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丹参、5-FU及二者联合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丹参溶液作用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阴性对照组,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丹参、5-FU联合用药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大于单纯丹参组和5-FU组,且随丹参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少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细胞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丹参能引起人胃癌SGC-7901细胞形态变化,能促进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且有剂量依赖性。

4394 条记录 7/220 页 « 12...45678910...2192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