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眶部肿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眶部肿瘤共25例,对它们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内肿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3例,黑色素瘤1例;肌锥内肿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瘤各2例,淋巴管瘤和炎性假瘤各1例;肌锥外肿瘤8例,炎性假瘤、泪腺混合瘤及皮样囊肿各2例,泪腺囊肿和畸胎瘤各1例;眶上缘皮下肿瘤4例,毛细血管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另3例炎性假瘤有眼外肌和/或泪腺受累。结论:眶部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做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1例
病例 男,51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跟球突出,无明显疼痛.无视力明显下降,无眼红眼痛.眼科检查:左眼球突出,外上方穹窿部结膜隆起,色红,质软,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CT平扫:左眼眶内见一与脑实质呈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跨肌锥内外生长,大部分位于球后肌锥内,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眼环正常,眼球受压突出,视神经受压内移,局部眶壁骨质未见异常.
-
574例儿童眼部肿瘤的临床统计与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眼部肿瘤的常见种类,临床与病理特点以及新的研究动态.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574例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4例儿童眼部肿瘤中,男性316例,女性258例,发病年龄从56天至14周岁,在2~3岁和10~11岁时呈两个高峰,平均发病年龄5.63岁,其中良性肿瘤347例(60.5%),恶性肿瘤227例(39.5%).眼睑和眼表肿瘤225例(39.2%)中,良性肿瘤占98.7%,主要为上皮来源良性肿瘤,而罕见的一例鳞癌见于着色性干皮病患儿;眼眶肿瘤136例(23.7%),良性肿瘤(87.5%)中常见的是皮样囊肿,血管源性和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恶性肿瘤(12.5%)以横纹肌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多见;而眼内肿瘤213例(37.1%)中恶性者占97.2%,视网膜母细胞瘤205例,脉络膜淋巴瘤和睫状体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儿童眼部肿瘤与成人眼部肿瘤不同,以先天性和胚胎性肿瘤为主,其中恶性肿瘤主要为原发性肉瘤和胚胎性肿瘤,有时与良性肿瘤和炎症鉴别诊断困难.
-
川东北地区649例眼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近十年来川东北地区眼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649例眼部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十年间眼肿瘤病例数总体上逐年增多,总计649例,其中良性496例(76.43%),恶性153例(23.57%),男女患者比例约1:1 (325:324).按肿瘤解剖部位分为眼睑肿瘤352例(54.24%),眼表肿瘤116例(17.87%),眼球内肿瘤39例(6.01%),眼眶肿瘤142例(21.88%).眼睑、眼表、眼眶肿瘤均以良性多见,球内肿瘤以恶性为主;眼表、球内肿瘤以0~20岁组患者为主,眼睑、眼眶肿瘤各组患者无明显年龄差异.结论 川东北地区眼肿瘤呈逐年增多趋势,其发病率、年龄、性别、病理类别具有特征性,有利于眼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设计.
-
眼肿瘤文献在我国期刊中的分布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掌握我国眼肿瘤方面的信息,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向,特别是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眼肿瘤期刊文献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参阅.
-
516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
104例眼眶内肿瘤的临床治疗体会
眼眶内肿瘤在眼科疾病中不是多发病、常见病,但其并发症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在临床治疗方面非常需要手术技巧和术式的慎重选择,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眼科1994~1999年5年间收治的104例眼眶内肿瘤的病例报告如下.
-
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理论的人眼球及眼眶肿瘤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目的:研究CT和MRI融合技术在眼球及眼眶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眼球及眼眶肿瘤的CT和MRI的二维图像通过特征点配准结合ILCP法(Iterative Local Closest Point)进行融合,运用Ray Tracing法进行三维融合图像的重建.结果:实现了人眼球及眼眶肿瘤CT和MRI三维融合图像的重建与显示,眼球及眼眶肿瘤的CT和MRI信息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成像在同一幅图像上,立体显示了眼部正常与病变组织的三维结构,提供了眼眶的三维立体视觉,使眼眶的结构便于理解.结论:多模图像融合能使临床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它能帮助医师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并且对临床教学及加强医患沟通有重要指导意义.
-
儿童单眼眶内原发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岁.因右眼球突出5个月于2001年8月20日入院.患者2001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下睑肿、右眼球突出.既往无头面部炎症及外伤史.在当地医院行头孢噻肟钠及泼尼松治疗,有好转.2001年5月右眼睑肿、右眼球突出加重,转入我院治疗.
-
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超高场磁共振波谱特点的比较
目的:运用超高场MR系统对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进行体外MRS检测,观察眼眶不同病变类型在超高场磁共振条件下的波谱特点,为MRS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肿瘤标本10例,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3例,正常组织标本2例,采用BRUKER AVANCE 400(SB)超高场核磁共振谱仪进行检测,比较各自不同的波谱特点.结果:1H-MRS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从波峰测量和形态上看,眼眶恶性肿瘤Cho和Cr峰值要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眼眶肿瘤组织波谱分析在2.0×10-6附近可见到3个连续的单峰,而正常组织均无此波谱现象.结论:1H-MRS 波谱分析能够区分离体眼眶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应用于临床.
-
眼内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总结本科诊断的眼内占位性病变,探讨超声在眼内占位性疾病中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对44例眼内占位性病变和24例"白瞳孔”疑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几种眼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44例眼内占位性病变中,视网膜母细胞瘤2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6例,脉络膜血管瘤2例,转移癌2例,血肿8例,囊虫病1例.24例"白瞳孔”病例中,永存原发性玻璃体增生症(PHPV)8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Cotas病)6例,先天性白内障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灰阶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有很大价值,在某些方面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眼副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眼副器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本组11例占同期眼恶性肿瘤的7.6%.目前临床对眼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认识尚不充分,易误诊为炎性假瘤.本文着重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
眼眶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眼眶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复习7例眼眶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及病理切片,并用免疫组化S-P法重新标记瘤细胞.结果 5例位于泪腺及结膜,2例位于眼肌,7例均为IE期.瘤细胞以边缘区B细胞为主,混有少量浆细胞及母细胞化的淋巴细胞.位于泪腺及结膜者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及生发中心植入现象.瘤细胞表达CD45、CD20、IgM、bcl-2及单一的轻链,CD3、CD5、CD10、cyclin D1、CK均阴性.7例均作手术治疗;1例辅以放疗,2例结合化疗.7例随访4~139个月,均存活.结论眼眶原发性MALT淋巴瘤好发于泪腺及结膜,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
-
眼球内脉络膜骨瘤合并眼眶骨瘤1例
患者女性,17岁,右眼先天性小眼球,右眼眶瘤术后10余年(病理结果患者及家属无法提供),右眼睑畸形10余年,以美容为目的入院.查体:右眼上睑内侧皮肤瘢痕凹陷与眶缘粘连,眼球向下移位、固定,各方向运动不能.右眼球角膜透明、前房极浅、瞳孔闭锁、眼内结构窥不入.B超示右眼结构紊乱,CT示右侧眶内多发不规则斑状高密度影,眼球显示欠佳.行右眼球和眶内肿物摘除术.
-
左眼结膜软组织骨瘤1例
患者男性,9岁,因发现左眼外眦一肿物5天入院.查体:左眼外眦部上下睑结合区的结膜可见一直径约0.8 cm的球形小肿物,呈乳白色,质硬、界清,移动度小,无触痛.临床诊断为左眼结膜囊皮样囊肿,行肿物切除术.
-
眼畸胎型髓上皮瘤颌下腺转移1例
患儿女,9岁.左下颌包块,渐增大1年.查体:见肿块紧附着颌下腺被膜、活动,与周围软组织无明显粘连,临床以"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切除.
-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0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MB-45、S-100鼠抗人单克隆抗体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在葡萄膜25例、眼表组织8例、眼眶继发性肿瘤4例、眼睑皮肤2例、泪囊1例.病理分型:梭A细胞型13例、梭B细胞型12例、混合细胞型10例、上皮细胞型2例、其他类型3例.40例患者S-100均呈强阳性.HMB-45呈强阳性20例,中等阳性18例,弱阳性2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各病理学类型扩散率或复发率:梭A细胞型7.7%(1/13)、梭B细胞型0.0%、混合细胞型10.0%(1/10)、上皮细胞型50.0%(1/2)、其他类型33.3%(1/3),其他型及上皮细胞型的肿瘤扩散率或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x2=12.46,P<0.05).<50岁组28例,≥50岁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P<0.05);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P>0.05).结论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葡萄膜和眼表组织,以梭形细胞型常见,其他型及上皮细胞型黑色素瘤扩散率或复发率较高,该病恶性程度高,应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
眼内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病理检查评价影像学检查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8例眼内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眼球摘除86例,局部肿瘤切除2例,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76例(86.36%),基本符合5例(5.68%),不符合7例(7.96%).结论:B超、CT、MRI检查对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有重要作用.
-
眼眶占位性病变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学分类、分布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及其手术方式.结果 良性病变124例(82.67%),占前3位的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41例(27.33%),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30例(20.00%),泪腺多形性腺瘤14例(9.33%).恶性病变26例(17.33%),前2位的依次为脉络膜黑色素瘤11例(7.33%),淋巴瘤8例(5.33%).前路开眶117例(80.14%).结论 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脉管源性肿瘤常见,其中第一位是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恶性病变中多见的为淋巴瘤,眼眶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前路开眶手术入路多见.
-
眼附件黏膜相关淋巴瘤研究进展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结外淋巴瘤,由形态多样的小B细胞组成,当肿瘤细胞浸润上皮时,可形成典型的淋巴上皮病变,在B细胞淋巴瘤中占7%~8%.MALT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眼附件MALT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帮助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