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TIM-3对经屋尘螨或/和地塞米松处理16HBE细胞株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域蛋白3(简称TIM-3)对人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经屋尘螨或/和地塞米松处理后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调控. 方法 实验分两组,分别为转染pEGFP-C2和pEGFP-C2-hTIM-3的16HBE细胞株.两组细胞株分别用一定浓度的屋尘螨或/和地塞米松处理.提取细胞m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细胞hTIM-3、IFN-γ、TNF-α和GATA-3 mRNA表达水平;分析hTIM-3对经屋尘螨或/和地塞米松处理的16HBE细胞株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屋尘螨或/和地塞米松处理,转染pEGFP-C2-hTIM3质粒的16HBE细胞株TIM-3、IFN-γ、TNFα mRNA的表达与相应处理的转染pEGFP-C2质粒16HBE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GATA-3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在转染pEGFP-C2-hTIM3质粒的16HBE细胞株,TIM-3 mRNA的表达与IFN-γ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TNF-α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而在转染pEGFP-C2质粒的16HBE细胞未存在相关性. 结论 在16HBE细胞中,TIM-3的上调可能上调IFN-γ的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
-
衡阳市居室内尘螨孳生种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目的 鉴定衡阳市居室内优势螨种并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从衡阳市部分大学生宿舍、幼儿园寝室和居民卧室尘样中分离尘螨,制片后行分类鉴定.以屋尘螨变应原对检获尘螨的居室成员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鉴定出12种螨,屋尘螨占54.49%.受检者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10.5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75%,女性阳性率为1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者哮喘、鼻炎、气管炎、荨麻疹和湿疹的患病率为83.87%,阴性者患病率为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屋尘螨为衡阳市各民室内优势螨种;哮喘、鼻炎、气管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与屋尘螨感染密切相关.
-
粉尘螨和屋尘螨饲养及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粉尘螨和屋尘螨是目前国内外纺织品防螨检测测试中使用的标准测试虫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检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高业务水准,有必要关注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本文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人工饲养和分离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综述.
-
屋尘螨和粉尘螨Ⅰ类变应原研究进展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常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尘螨主要的致敏成分是尘螨Ⅰ类变应原.该文从屋尘螨和粉尘螨Ⅰ类变应原的研究概况、在螨体内的定位、结构和生化特性研究与同源性和多态性分析、应用于尘螨变应原研究的新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
尘螨抗原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p)抗原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使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系列不同浓度(0.02、0.2、2、20μg/ml)的Derp抗原24h至96h,分别观察各时间点细胞的表现,然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细胞上清MCP-1的浓度表达.结果正常为未加Derp抗原,表现为单层细胞完全平铺;实验各组在抗原的刺激下,表现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逐渐变瘦长,细胞间距逐渐增大;在无抗原刺激因素培养条件下的对照组,MCP-1释放水平很低,而在加入Derp抗原组,引起细胞分泌MCP-1蛋白水平的显著增加,并随着时间和浓度增加,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高浓度组,即20μg/ml抗原组,各时间点MCP-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rp抗原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支气管上皮损伤和脱落等气道炎症反应,激发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MCP-1,促成和加重气道炎症反应,因此认为MCP-1可能参与哮喘疾病的某些过程.
关键词: 屋尘螨 支气管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哮喘 -
屋尘螨致敏组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引起中国人群过敏的特异性变应原组分,为我国屋尘螨变应原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屋尘螨粗浸液,以48例螨过敏病人血清为探针进行Westen blot检测粗浸液中的致敏组分,并利用BandScan5.0软件分析血清阳性反应带(致敏带)结合特异性IgE的相对含量.结果免疫印迹杂交检测到屋尘螨的10条致敏带,相对分子质量(Mr)依次为103、99、68、62、57、37、33、29、25、15×103,其中致敏带1、2、4、5、6、7、8的阳性反应率超过95%;致敏带10的阳性反应率为47.9%,其结合特异性IgE的能力强.结论屋尘螨的主要致敏组分既包括小Mr的变应原,也包括大Mr的变应原,现有的屋尘螨变应原的国际标准品不能普遍应用于中国人群,必须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尘螨变应原疫苗,本研究为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的尘螨标准化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屋尘螨2组变应原方法的建立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业已清楚尘螨主要的致敏成分是Der 1、Der 2变应原,近年文献报道发现Der 2变应原比Der 1变应原更稳定及耐降解,Der 2与Der1的含量一样高[1],从而引起了对Der 2的更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对环境中尘螨含量的监测及评价回避措施有效性等方面用Der 2含量更合适[2].
-
尘螨变应原SPT与血清sIgE诊断螨过敏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研究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SPT与血清sIgE水平在诊断IgE介导的螨过敏症中的相关性.方法 按患者就诊顺序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变态反应科门诊的屋尘螨与粉尘螨血清sIgE为阳性的变应性疾病患者166例,以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进行SPT.同时,按照1∶1比例配对选取sIgE为阴性的健康人190名为对照组.比较评价屋尘螨、粉尘螨皮肤点刺液SPT诊断螨过敏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用直线相关法分析SPT与sIgE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 变应性疾病患者组中,屋尘螨、粉尘螨SP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8.80% (164/166)和95.18% (158/166),健康对照组中,屋尘螨、粉尘螨SP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 (4/190)和1.58% (3/190),变应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屋尘螨、粉尘螨SP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5.5、386.3,P均<0.01).屋尘螨SPT的敏感度为98.80% (164/166)、特异度为97.89% (186/190);粉尘螨SPT的敏感度为95.18%(158/166)、特异度为98.42%(187/190).屋尘螨与粉尘螨SPT皮肤风团直径与血清sIgE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37、0.708,P均<0.01).结论 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SPT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血清s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是一种诊断相关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获取迅速的临床检测方法.
-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SIT对IgE介导的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对特应性皮炎(AD)的应用价值却一直存在争论.造成这种争议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研究所使用的变应原类别、治疗方案、治疗疗程、评价临床疗效的标准以及有无环境控制和所用对症药物之间的差别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SIT在A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屋尘螨致敏蛋白组分 Der p1、Der p2和 Der p10检测的临床意义
尘螨是常见的室内变应原来源之一,诱导人 IgE 反应主要的尘螨是屋尘螨和粉尘螨。为了解变应原 IgE 组分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和作用,该文就 Der p1、Der p2和 Der p10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儿童哮喘患者屋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起始阶段的安全性
目的 观察对屋尘螨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进行常规免疫治疗和集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对两种免疫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2013-2015年期间就诊的对屋尘螨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安脱达)进行免疫治疗,其中常规免疫组55例,集群免疫组2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注射剂量后局部不良反应(LRs)和全身不良反应(SRs)发生率、症状、发生时间及治疗处理方法、变应原制剂调整等,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总注射867针次,LRs发生率分别为6.46%(56针次/867针次)和52.73%(29例/55例),SRs发生率分别为1.04%(9针次/867针次)和9.09%(5例/55例);29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总注射431针次,LRs发生率分别为10.21%(44针次/431针次)和58.62%(17例/29例),SRs发生率分别为3.02%(13针次/431针次)和24.14%(7例/29例).两种免疫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群免疫治疗7周达维持剂量,剂量递增阶段较常规免疫治疗明显缩短.结论 对儿童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安脱达)进行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较常规免疫治疗能够更快达到维持剂量.
-
淋巴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标准化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屋尘螨致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同时,行超声引导下分别于0、4、8、12、16和20周行腹股沟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过敏原制剂,除0周用药剂量为100 SQ-U外,其余5次应用剂量均为1000 SQ-U.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sIgE)检测、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药物用量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peak expiratory flow to predicted value,PEF%)]检测并记录患者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完成了淋巴免疫治疗,2例因怀孕退出,2例失访;对照组32例按要求完成了对照观察,4例失访.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12、16和20周ACT评分分别为(15.72±2.00)、(16.44±2.06)、(18.88±1.29)、(20.16±1.43)、(23.97±1.03),高于治疗前(0)周(15.3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16和20周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ACT评分[(16.63±2.12)、(16.81±2.10)、(16.8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肺功能检测(FEV1%、FEV1/FVC和PEF%)分别为(74.81±5.91)、(77.31±5.43)、(74.09±4.7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各项[(57.06±7.49)、(60.31±7.04)、(50.81±6.57)]及治疗后对照组水平[(54.91±7.79)、(59.44±8.77)、(50.38±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药物用量评分(0.66±0.43)和血清屋尘螨sIgE浓度(1.69±0.92)kU/L明显低于治疗前[(2.19±0.78)、(2.73±1.09)kU/L],且明显低于对照组[(1.92±0.77)、(3.09±1.29)kU/L],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2例淋巴免疫治疗患者进行了192次浅表淋巴结注射,未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变应原剂量、注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
屋尘螨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G4抗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血清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G4水平的影响.方法 32例接受安脱达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4~14个月的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抽取其治疗前后血清共64份.采用四层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结果 脱敏治疗后的患者血清中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G4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上升(P<0.0001),且IgG4抗体的增长水平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使用屋尘螨脱敏疫苗治疗所产生的IgG4抗体能同时识别屋尘螨和粉尘螨两种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对这两种致敏原的免疫保护作用.
-
屋尘螨鼻激发试验与致敏状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鼻黏膜激发试验(NPT)与致敏状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以及NPT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屋尘螨过敏的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35例,正常对照40例,分析屋尘螨NPT的阳性率以及与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 (sIgE)、血清总IgE、鼻结膜炎生命质量问卷(RQLQ)的相关性,并分析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屋尘螨NPT阳性率为97.1%,正常对照组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0,P<0.001).NPT前后鼻部症状在变应性鼻炎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T前后鼻阻力在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屋尘螨SPT指数、屋尘螨血清sIgE、总IgE的级别及RQLQ的评分级别越高,屋尘螨NPT鼻黏膜反应性的级别亦越高(P<0.001).变应性鼻炎组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在NPT前为(96.8±13.4),NPT 6 h后为(95.2±14.7);对照组在NPT前为(99.2±9.4),NPT 6h后为(97.7±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标准化屋尘螨NPT的反应率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屋尘螨NPT的级别与受试者致敏状态的程度和生命质量呈显著相关,NPT对FEV1没有明显影响.
-
屋尘螨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屋尘螨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ELISA、荧光定量PCR检测屋尘螨刺激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的跨膜电阻了解屋尘螨对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屋尘螨可以上调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并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呈正相关,VEGF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阻断这一效应.结论 屋尘螨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增加了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关键词: 屋尘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 -
屋尘螨鼻激发在变应性鼻炎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屋尘螨鼻激发是人为将一定剂量的屋尘螨变应原接触鼻黏膜从而激发相应的鼻炎症状,以观察屋尘螨变应原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的试验方法,通过观察屋尘螨鼻激发前后气道黏膜的细胞学、免疫炎症介质以及气道反应性等变化来探讨上下气道的相互联系.因此它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免疫学等发病机制以及疗效评估等研究中很有价值.本文就屋尘螨鼻激发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尘螨防护与变应性疾病
尘螨是目前已发现的强的变应原之一,是引起室内变应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其引起的变应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皮炎以及变应性湿疹等.尘螨适合温暖潮湿的环境,繁殖速度快,以灰尘中某些大分子有机物为食物.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根据尘螨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抑制尘螨的生长、减少或隔绝尘螨及其代谢物与人的接触,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定期的环境尘螨浓度监测,才能达到为理想的防护效果.
-
变应性鼻炎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远期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应用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R不伴哮喘的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T组和对症治疗组(symptomatic therapy,ST).SCIT组在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在停止SCIT后再进行2年随访.疗效评价指标包括:鼻部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指数、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鼻炎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致敏原的情况.以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CIT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ST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停止SCIT后2年随访,将上述相同参数分别与刚结束3年SCIT治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IT组没有患者发展为哮喘,只有4.7% (2/43)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而ST组22.0% (9/41)的患者发展为哮喘,41.5%(17/41)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CIT能明显地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佳.早期应用SCIT,可以防止AR发展为哮喘.
-
标准化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安脱达)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7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症状总分、药物评分以及屋尘螨皮肤点刺平均皮肤指数(SI)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1%.结论:标准化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疗效好且安全系数高.
-
集群免疫治疗轻中度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评价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轻度至中度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轻度至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给予剂量累加阶段为期7周的集群免疫治疗,而后每4周给予1次维持治疗,疗程为1年.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完成时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药物用量评分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34例患者均完成了集群免疫治疗和维持治疗,疗程共1年.治疗组疗程完成后症状评分(1.38±0.49)和药物用量总评分(0.89±0.21)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症状评分(1.74±0.57)和药物用量总评分(1.39±0.31)相比较,显著减少(P≤0.01).34例治疗组患者3例,共8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占患者例数8.82%,占注射次数的0.84%,其中Ⅰ级不良反应5次,Ⅱ级不良反应3次,无Ⅲ级和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轻度至中度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