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位切开虚挂线加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续;马慧萍

    目的:探讨低位切开虚挂线加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低位切开虚挂线加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一次性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脓肿复发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一次性治愈率、术后6个月脓肿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虚挂线加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确切,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内、外引流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华文;杨清

    了解梗阻性黄疸胆道内、外引流术式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43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中,胆道内引流32例,胆道外引流术11例,43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测得血清IL-6和IL-12含量.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内、外引流术前血清IL-6和IL-12低于正常组,行胆道内引流术后血清IL-6、IL-12的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免疫功能有所恢复,而胆道外引流术后血清IL-6、IL-12的值低于正常组,表明免疫功能仍受损.该结论提示在临床上对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行根治手术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应尽可能行胆道内引流术.

  • 胆总管直接引流华支睾吸虫的动态观察

    作者:蔡连顺;王国志;朱丽贤

    以往观察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多以克粪便虫卵数(EPG)间接反应驱虫情况[1].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为寄生虫学活体观察肝内寄生虫数、考核驱虫疗效提供了直观途径,这是肝胆外科学与寄生虫学的有机结合.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此种方法,先后观察了4例华支睾吸虫病病人的驱虫情况,现报道如下.

  •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作者:王桥根;刘建荣;程赣萍;邵锦根

    重型继发性脑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高.为了探讨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取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脑室穿刺-UK溶解、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74例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鲍鹰;冯文明;费卯云;陈秋强

    为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过程,我们收集1989年1月~1998年12月间本院救治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41例ACST患者均按1983年全国胆道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并经手术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9.71±12.43)岁。SIRS和MODS诊断根据1991年8月ACCP和SCCM会议标准[1]。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施行胆道减压,“T”管引流术,术后控制感染,脏器功能支持及营养支持治疗。

  • 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顾冲;谷凌云;于冬梅;郭维刚;陈大六;刘琨

    目的 探讨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立体定向原理,钻颅穿刺、软通道血肿抽吸、固定引流装置、尿激酶、肝素溶解血肿下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3至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 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简便快速,适用性强.有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 颈深部脓肿7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静娴;晋云花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经验.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5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深部脓肿临床类型有:扁桃体周围肿58例,咽旁脓肿8例,脓性颌下炎2例等.合并糖尿病5例.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术,经颈-纵隔引流术,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72例,死亡3例. 结论 颈深部脓肿确诊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伴发病和严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脓肿 引流术 抗生素
  • 改装一次性输血器在胸腔负压引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阿不力孜;怕丽旦木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改装一次性输血器,用于胸腔负压引流术,其操作方法简单可行,经5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就其制作及应用报告如下.

  • 胆囊切除手术中胆总管探查的体会

    作者:戴功建

    本院在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患者共221例施行了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其中73例(33.3%)为探查阴性,术后4周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

  • 应用造口袋收集腹部手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的Meta分析

    作者:范婧慧;朱开梅;熊良昆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的实施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立至2016年11月31日.筛选关于应用造口袋收集腹部手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共627例腹部手术后引流管管周或拔管后窦道渗液的患者,其中观察组316例,对照组3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护理相比,应用造口袋收集渗液的患者平均每天换药费用[SMD=-5.42,95%CI(-6.32,-4.53),P<0.01]及平均换药总次数更少[SMD=-2.78,95%CI(-3.22,-2.34),P<0.01],窦道愈合时间更短[SMD=-1.63,95%CI(-1.86,-1.40),P<0.01],周围皮炎发生率更低[RR=0.13,95%CI(0.06,0.2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造口袋收集引流管管周或拔管后窦道渗液的实施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 冰敷联合早期步行训练对THA未留置引流管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于红英;钭晓帆;张丽敏;张晓英;戴雅琴;贾勤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伤口不安置引流管,采用局部冰敷联合早期步行训练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实施THA的患者84例,按就诊号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THA术后伤口置引流管,拔管后开始步行训练;观察组行THA术后不留置引流管,术后局部冰敷治疗,术后24 h内开始步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肿胀程度、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恢复独立步行的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25~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2.38±1.13)、(1.90±1.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6±1.38)、(2.4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83、2.487;P<0.05);两组术后49~72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5,P>0.05).两组患者伤口肿胀程度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1、-0.294;P>0.05).观察组术后1、2周ADL评分分别为(70.12±9.96)、(75.00±7.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52±9.9)、(70.2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7、2.588;P<0.05);术后1个月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5,P>0.05).观察组恢复独立步行时间为(3.71±1.59)d,早于对照组的(5.20±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9.29±4.03)d,少于对照组的(11.07±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脱位、感染或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HA术后未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接受局部冰敷治疗和早期步行训练,有利于更早恢复行走功能,提高术后早期的生活自理能力,加速康复进程.

  • 一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对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高娜;石跃

    目的 比较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的30例一期双侧非复杂性TKA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一侧放置引流,另一侧不放置引流,自身比较双侧肢体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双侧髌上和髌下肢体同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出院前1d患者引流侧髌上肢体和髌下肢体周径变化值为(0.8±1.2)cm和(0.1 ±0.8)cm;非引流侧变化值为(0.7±0.19)cm和(0.2±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227;P>0.05);患者术后1d引流侧疼痛评分为(5.8±0.21)分,非引流侧为(6.3±2.3)分,两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00).结论 对于一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患者伤口疼痛(术后第1天除外)与患肢肿胀、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均无显著影响.护士应掌握这一规律并向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及宣教,以减轻患者焦虑,消除疑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扩张器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淑英;晏晓青;郝明;张海矫;田晓丽;赵玉明

    目的 探索扩张器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方法 对30例扩张器置入术患者进行观察,在术后第2,4,6,8天采集引流管出皮肤处皮肤、出皮肤处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的样本.结果 共采集标本170次,检出细菌5例,检出率2.9%;留置引流管5~8 d时,出皮肤处皮肤和引流管有细菌检出;留置引流管7~8 d时,引流管末端有细菌检出.结论 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导致引流管感染的重要因素,时间≥7 d,细菌逆行侵入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大.

  • 自制半管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春风;王玉霞;张海威;胡家永

    目的 介绍一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方法 49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拔管后出现腋窝皮下积液,于原侧胸壁引流切口置入远端修剪成半管凹槽状的输液器软管至腋窝皮下积液处,少量积液者加厚无菌敷料包扎,中等、大量积液者引流管远端连接引流袋,并缝合固定.结果 49例患者经引流1~7 d后内皮下积液消失,拔管后无复发.皮下积液无复发,无一例发生感染,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结论 半管引流对于治疗及护理乳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满意.

  • 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应用湿性敷料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俊霞;娄小平;刘延锦

    目的 观察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应用湿性敷料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口换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湿性敷料和常规方法进行换药,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疼痛分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19.533±3.335)d和(25.286±3.539)d,观察组愈合较快(P<0.05);换药次数分别为(6.333±0.724)次和(8.714±1.437)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疼痛分级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湿性敷料处理脓肿切开伤口,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疼痛.

  • 倒“T”字型固定腰大池引流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徐佳;童莉莉;杨静

    目的 探讨倒“T”字型固定法在腰大池引流管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观察.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2011年1月12日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引流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取倒“T”字型固定法和“一”字型固定法对腰大池引流管进行固定,对胶布卷边或移位、管路脱落例数及皮肤压疮、引流不畅和胶布过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48h内胶布卷边或移位的例数、48 h后至拔管期间胶布卷边或移位的例数、48 h后至拔管期间管路脱落的例数、引流管下方皮肤压疮的例数方面,以往的“一”字型固定法分别为31.7%、56.7%、13.3%、51.7%.新研究的倒“T”字型固定法分别为1.7%、8.3%、0%、18.3%,两组比较倒“T”字型固定法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9.440,31.947,6.563,14.652;P <0.05).结论 倒“T”字型固定法的运用减少了感染的几率、增加了管路固定的有效性、减少压疮的产生,更便利了护士给患者进行的翻身等操作.

  • 智能化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包秀珠;刘经纬;严栋梁;王芳;丁爱民;孙永强

    目的 探讨智能化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球持续吸引组(n=40)、中心低负压吸引组(n=40)、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组(n=40),比较三组术后引流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智能化挤捏引流装置组术后24,48,72 h引流液量分别为(190±23),(125±15),(100±10)ml,均高于负压球持续吸引组和中心低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24,55.36,76.12;P<0.05);每次挤管时间(0.6±0.2)rin、留置引流管时间(12±2)d、皮瓣坏死率(0%)、皮下积血率(0%)、皮下积液率(15%)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智能化引流装置适合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中应用,且挤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1例结肠癌多次手术后复杂性肠外瘘伴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谢玲女;蔡一波;洪小芳

    患者男,40岁,2006年6月因横结肠癌首次手术,此后患者多次出现腹腔、腹壁、肝脏、胸壁等处的肿瘤转移,共行8次手术及多次化疗和放疗,其中2011年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持续4个月后治愈。2013年6月13日(末次手术后21个月)复查发现右侧腹壁肿块,穿刺提示“浸润性腺癌”而再次入院。进一步检查提示肿瘤贴近原肠瘘位置,与肠管关系密切。6月27日经右上腹横切口行右侧腹壁肿瘤广切术+右侧肋软骨部分切除术+右肝部分切除术,留置右上腹部前侧、右下侧腹引流管,切口一期减张缝合。术后第1天,右上腹部前侧引流管引出肠液300 ml,考虑肠瘘。术后1周出现高热,切口周围红肿、压痛明显,并伴脓性液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4×109/L,中性粒细胞占88%,血液培养和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胃肠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瘘和结肠瘘并存。予抗感染、抗分泌、营养支持等治疗,将两腹部引流管自制成双套管持续冲洗,并接负压吸引。7月24日前侧引流管不通.予拔除。7月30日拔管处有肠液流出,且切口中间出现2 cm裂开,有肠液和粪便排出。采用皮肤保护贴、液体敷料、一件式造口袋等收集漏液,保护皮肤。8月8日,右下侧腹部引流管冲洗引流不.,冲洗液通过置管口外渗至周围皮肤,置管口肉芽外翻,予拔除引流管,贴造口袋。8月10日,右侧前引流管置管口闭合,胃肠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瘘已完全愈合,患者强烈要求进食,遵医嘱予半流质饮食,肛门开始排出糊状便,每日4~6次,量少。8月27日,右下侧腹引流管置管口闭合。9月1,8,15日分次切除瘘口处外翻的肉芽,瘘口周围腔隙填塞亲水性纤维银。9月28日造影提示瘘口周围腔隙粘连闭合,瘘口处排泄物减少,肛门排便每日3~4次,瘘口周围皮肤正常,继续使用皮肤保护贴和造口袋收集瘘口处排泄物,患者出院。

  • 加压腹带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脑组织结构复原的效果

    作者:王磊;典慧娟;范艳竹;冯帆

    目的 探讨加压腹带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患者术后脑组织结构复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SDH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佩戴加压腹带直到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脑组织结构复位距离.结果 术后3 d,试验组患者CT成像上脑组织结构复位距离为(17.19±7.18)mm,对照组为(12.83±8.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 加压腹带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能够促进CSDH钻孔引流术后脑组织结构的复原.

  • 肾周囊肿超声误诊为肾周血肿1例

    作者:赵常花;王淑霞;胡贵琴

    患者女,28岁.右腰部疼痛1个月,加重2天入院.超声检查示:右肾11.2 cm×4.0 cm×4.5 cm,肾窦分离1.9 cm,内未见占位反射.肾周2.3 cm×7.7 cm×13.7 cm无回声包绕,CDFI: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肾组织内血流分布尚可.右侧输尿管上段距肾门5.0 cm处示0.6 cm×0.8 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诊断:1.右肾周血肿;2.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积水.入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剖腹探查示肾包膜下大量浅黄色液体包绕整个肾组织.行肾周囊肿去顶减压引流术.病理:右肾周单纯囊肿.

2407 条记录 4/121 页 « 12345678...1201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