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瞬目反射对慢性乙醇中毒性神经疾病的评估意义

    作者:罗伟;李靖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慢性乙醇中毒性神经疾病(chronic alcoholic neuropathy,AN)的评估意义.方法对42例CAN患者进行了瞬目反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AN组异常18例(43%),以R1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为主,1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瞬目反射是CAN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客观评价中枢神经受损的性质、程度和部位.

  • A型肉毒毒素对Meige综合征的抗痉挛作用

    作者:黄河清;陈康宁;陈莉;罗明奎

    目的从患者面部痉挛改善情况、疗效、副反应等方面对A型肉毒毒素改善Meige综合征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24例Meige综合征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肌肉多点注射,每点0.1~0.2 mL(2.5~5 U),至少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结果A型肉毒毒素对眼睑痉挛的治疗平均3 d症状缓解,2个星期疗效达高峰;完全缓解率75%,明显缓解率17%,部分缓解率8%,总有效率100%.有效作用时间为8~44周,平均24.4周.结论A型肉毒毒素作为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为临床首选.

  • 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和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庾建英;刘继新;朱沂;李建新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G)、面肌肌电图(EMG)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5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首次进行BR检查以及ENG、EMG测定,发病后1,3,6个月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首次检查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有30例患侧R1、R2及R2'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达91%.37例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率为75%.23例患侧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时限延长,多相渡增多,病理性干扰相.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完全恢复者26例.3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42例,6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51例,2例未恢复者1年后仍遗留有后遗症.结论 BR测定是诊断面神经炎的敏感指标.BR结合ENG、EMG检测能评估面神经炎的病情、疗效及预后.

  • 眨眼儿童93例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长虹;叶红;陈红艳

    目的 研究儿童眨眼和心理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93例眨眼儿童为样本,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回访,依据年龄把接受调查儿童分成4组,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眨眼儿童中,正常眼占86%,结膜炎只占8.6%;有85%的眨眼儿童无法表达眨眼原因;男性儿童的眨眼发生率(64例,68.8%)明显高于女性儿童(29例,31.1%);眨眼儿童中有96.7%的儿童被冷落;2~7.5岁是儿童眨眼的易发年龄;儿童眨眼发生的初次年龄越早,眨眼持续时间就越短;反之发生眨眼的初次年龄越晚,眨眼持续时间就越长.结论 儿童眨眼可能是“假装游戏现象”,推测这种行为是儿童对动画人偶的模仿.眨眼儿童是“被冷落”的群体,他们想表达希望被关注的愿望.

  •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分析

    作者:应黎;王文安;沈飒

    目的 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PD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292.18 ±50.51)ms和(237.40±32.78) ms,扫视精确度分别为89.51±10.59和96.69±11.00,眨眼频率分别为(13.21±7.55)次/min和(20.04±6.56)次/min;在PD组接受治疗的患者(n=19),用药前后扫视精确度分别为90.36±11.09和92.98±10.18,眨眼频率分别为(12.58±7.91)次/min和(16.63±6.98)次/min.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显著下降(P<0.05,P<0.01);服药后PD组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较服药前显著提高(P <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和眨眼功能明显异常,可作为P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抗PD药物治疗可改善PD患者的眼部症状.

  • 血微量元素检测在儿童多瞬症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文茜;张德勇

    目的 探讨儿童多瞬症的血微量元素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病例组100例多瞬症患儿及对照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及散瞳验光检查,并检测血微量元素. 结果 多瞬症儿童Zn、F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锌、铁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儿童多瞬症的另一重要因素,应重视对多瞬症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检测.

  • 频繁眨眼儿童的眼科检查分析

    作者:宋晗;张春起

    目的 了解频繁眨眼儿童的眼部疾病及眼病与频繁眨眼的关系. 方法 详细询问频繁眨眼儿童病史,进行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必要时散瞳详查眼底、验光. 结果 结膜炎在频繁眨眼儿童中为多见,其他还有屈光不正、角膜炎、倒睫. 结论 儿童频繁眨眼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眼科常见病,值得临床小儿眼科医生注意.

  • Lipiview(R)眼表面干涉仪辅助的中老年人干眼症状与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珠;宋建军;杨柳;赵少贞;张琛;杨瑞波;黄悦

    目的 应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辅助分析中老年人干眼症状与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5例(170眼)55 ~ 80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快速干眼评估问卷(standard patient evaluaion of eye dryness,SPEED)调查,Lipiview(R)眼表面干涉仪进行泪膜脂质层厚度及其波动性测量和不完全眨眼比例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干眼症状与泪膜脂质层厚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及不完全眨眼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SPEED评分为(6.13±4.60)分,泪膜脂质层厚度为(74.88±21.16)nm,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为4.47 ±3.40,不完全眨眼比例为0.62±0.36.SPEED评分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负相关(r=-0.823,P=0.000),与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呈负相关(r=-0.268,P=0.018).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正相关(r=0.339,P =0.030),与不完全眨眼比例呈负相关(r=-0.303,P=0.008).SPEED评分与不完全眨眼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中老年干眼的症状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及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中老年干眼症状与眨眼频率及不完全眨眼比例无明显相关性.Lipiview(R)眼表面干涉仪是一种有效的干眼诊断辅助方法.

  • 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任重;马秀岚;石阳

    目的 探讨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表现和产生机制。方法 通过瞬目反射临床和实验测试重现病理性联带运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神经—肌结合部的变化。结果 32例病理性联带运动全部为失神经支配Ⅲ度和重度面神经麻痹。81%(28/32)病例和89%豚鼠瞬目反射测试在刺激侧同时记录到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反应波形。结论 病理性联带运动是重度面神经麻痹的标志,与神经再生过误有关。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眨眼
  • 一种简易的眨眼动作检测方法

    作者:高山;陆立宇;孙英新;马显光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眨眼动作测量方法.方法:通过光敏三极管接收眼睛反射的红外光,经简单的信号放大滤过装置实现直观精确的眨眼反射动作观测.结果:用此法测定出单次强光脉冲刺激、角膜吹气刺激和机械刺激等条件下家兔眨眼反射的脉冲形态、高度和宽度.结论:该方法不必涉及对实验动物的手术处理,属无创探测;操作简单易行,在保持动物正常生理状态下即可得到比较精确、科学的结果.

  • Cuff电极长期植入性能初步研究

    作者:高树军;罗二平;申广浩

    目的:研究Cuff电极长期植入性能.方法:在狗面神经颧支周围植入Cuff电极,通过这个植入电极,分别在14天、6月后提取自然发生的神经电信号,比较分析其信号的差异性;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在Cuff电极植入后6个月观察分析周围有电极植入的神经段落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分析植入电极对神经的影响.结果:通过植入的Cuff电极,在电极植入后14天、6月均能提取出能反映眨眼动作发生的神经信号,所提取到的自然睁眼状态下的神经信号在幅值(RMS)和频率(MPF)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长期植入Cuff电极的神经,未发现有明显的损伤性形态改变.结论:Cuff电极适合作为长期植入体使用,可以提取到稳定的神经电信号,对于所附着神经不会产生明显的损伤,提示这种植入电极的应用具有可逆性.

  • 豚鼠延迟性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消退的行为学特征

    作者:薛钰奇;章利彬;杨彦新;胡陈;陈浩;胡波;杨丽

    目的 研究消退过程中豚鼠眨眼条件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27只雄性12~16周龄豚鼠(体质量450 ~600 g),按随机抽签法分为:①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组(n=13);②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组(n=14).使用2 kHz的正弦波纯音和医用氧气流分别作为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配对训练豚鼠建立延迟性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而后单独给予纯音条件刺激,使豚鼠已经建立的眨眼条件反射消退.高精度张力换能器记录豚鼠左侧的眼轮匝肌活动,Matlab程序分析眨眼运动行为数据.结果 与痕迹组比较,延迟组动物条件眨眼反应习得率和条件眨眼反应峰幅度均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条件眨眼反应的消退速率没有显著区别(P>0.05).此外,延迟组豚鼠反射消退较痕迹组自发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 延迟性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应的消退具有不同的行为学特征.

  • 延迟性和痕迹性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豚鼠眨眼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

    作者:陈浩;胡波;杨丽;范郑丽;隋建峰

    目的 研究延迟性和痕迹性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豚鼠眨眼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500 ms正弦波纯音和100 ms束状氧气流的配对刺激,训练豚鼠建立延迟性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使用张力换能器记录豚鼠左侧眼轮匝肌活动,并使用我室编制的Matlab软件分析眨眼行为数据.结果 2组豚鼠均分别能建立延迟性和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但是,相对于痕迹性条件反射训练组,延迟性条件反射训练组豚鼠表现出了更快的条件眨眼反应习得率和更高的条件眨眼反应峰幅度(P<0.01).2组豚鼠条件眨眼反应峰潜伏期以及非条件眨眼反应的峰幅度和峰潜伏期在10 d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2类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豚鼠眨眼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常用啮齿类动物模型相类似.

  • 不同眼轮匝肌活动记录方法对豚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

    作者:杨丽;胡波;范郑丽;黄率帅;陈浩;隋建峰

    目的 比较不同眼轮匝肌活动记录方法 对豚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方法 采用350 ms正弦波纯音和100 ms束状氧气流的配对刺激,训练豚鼠建立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分别使用张力换能器和金属微电极记录眼轮匝肌活动,并使用我室编制的Matlab软件分析眨眼行为数据.结果 2种记录方法 条件下,豚鼠均能建立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但应变片组动物条件眨眼反应的习得速率相对于肌电图组更快(P<0.05).此外,条件反射训练第10天,应变片组动物条件反应峰潜伏期显著迟于肌电图组(P<0.05).结论 相对于肌电图记录法,应变片记录法是一种更适合于豚鼠联想型学习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记录方法 .

  • 蝇蕈醇小脑齿状-中位核微注射对豚鼠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

    作者:林曦;胡波;杨丽;隋建峰

    目的 观察小脑齿状-中位核在豚鼠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500 ms正弦波纯音和100 ms束状氧气流的配对刺激,训练豚鼠建立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训练的第4~6天,向豚鼠双侧小脑齿状-中位核微注射蝇蕈醇.整个实验过程中,使用高分辨率的张力换能器检测豚鼠的眨眼反应.结果 ①蝇蕈醇注射组豚鼠训练第4~6天的条件反应率均显著低于第3训练日水平(P1=0.005,P2=0.004,P3=0.010);②蝇蕈醇注射组豚鼠训练第7、8天条件反应率仅分别相当于对照组豚鼠第4、5训练日水平(P1=O.061,P2=0.669);③在此过程中,蝇蕈醇注射组豚鼠非条件眨眼反应的幅度和峰潜伏期均无显著变化(P1=0.926,P2=0.939).结论 小脑齿状一中位核是运动性学习神经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眨眼条件反应的获得和表达.

  • 瞬目反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刘燕

    目的:分类回顾分析渭南市中心医院肌电图室自2010~2014年95例行瞬目反射检查患者的结果。方法:通过对各波形、潜伏期、侧间差等因素分析,总结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周围性损害以及脑干病变时B R的异常改变,探讨瞬目反射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95例患者73例异常,异常率76.8%。结论:电刺激所诱发的瞬目反射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定位意义,协助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对多发性硬化及中枢性眩晕患者,BR与BAEP协同应用可提高脑干病变的早期发现并协助定位诊断。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眨眼
  • 整脊通督方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寰枢关节错位眨眼症状的影响

    作者:金昕;叶树良

    目的 观察整脊通督方案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合并寰枢关节错位眨眼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以眨眼为主诉的TS合并寰枢关节错位患儿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0.5 mg/次,2次/d,其后依据病情酌情增量,但每日总量不超过6 mg;治疗组采用理筋、寰枢椎整复及辨证手法组成的整脊通督方案联合氟哌啶醇0.25 mg/次,1次/d.2组均以45 d为1个治疗周期,分别于治疗第15,30,45天,对试验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第15,30,45天,眨眼次数、频率、强度得分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治疗组眨眼次数、频率、强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45天,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5,30,45天,改良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0,45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4%,明显高于治疗组的21.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整脊通督方案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能有效改善TS合并寰枢关节错位患儿的眨眼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治疗"怪"病的体会

    作者:武良友

    目的 探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冶疗"怪"病的方法其要素,病人眨眼频繁、视物模糊,眼目干涩、舌红口干、脉细数.疾病的病因和病征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必须考虑到病因与病征的关系,总体上辨别哪些是原因(病因),病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的诱发原因.哪些是结果(病征),而病征也就是病因作用的结果.进而为明确诊断确定方向.通过科学有效的思维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而扬长避短,终达到治疗目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现将我院治疗"怪"病2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3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