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85例临床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本病儿童较成人多发,是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往往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迁延、转化而来,故一旦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应尽早治疗,以免病情拖延引起中耳粘连不易恢复,以致于影响听力[1].本组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所治且资料完整的185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两种不同方式处理鼓室积液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鼓膜穿刺和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及正压灌注处理中耳积液的疗效.方法:声阻抗已确认有鼓室积液的患者68例(75耳),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5耳)行单纯鼓膜穿刺,B组38例(40耳)行鼓膜穿刺加用负压吸引,药物正压灌注.两组均同时口服西替利嗪片,罗红霉素片.结果:A组积液消失率78.95%,B组积液消失率93.48%.X2=3.95,P<0.0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鼓膜穿刺加用高负压吸引,可较彻底的清除中耳积液,对鼓室积液黏稠或下鼓室积液者效果较理想.
-
分泌性中耳炎80例声导抗结果分析
目的:讨论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治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声导抗检查对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80例(103耳)进行测试.结果:鼓室导抗图B型84耳中,经鼓室穿刺证明有鼓室积液者81耳.提示鼓室导抗图对判断鼓室积液的确诊率96.4%.结论:声导抗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早发现、早期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是一项无创、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
耳鸣的病因及临床治疗分析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1].引起耳鸣的常见疾病有鼓室积液、耳硬化、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外耳和中耳疾病,以及药物中毒性聋等.
-
两种不同方式处理鼓室积液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鼓膜穿刺和鼓膜穿刺加负压吸引及正压灌注处理中耳积液的疗效.方法:声阻抗已确认有鼓室积液的患者68例(75耳),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5耳)行单纯鼓膜穿刺,B组38例(40耳)行鼓膜穿刺加用负压吸引,药物正压灌注.两组均同时口服西替利嗪片,罗红霉素片.结果:A组积液消失率78.95%,B组积液消失率93.48%.X2=3.95,P<0.0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鼓膜穿刺加用高负压吸引,可较彻底的清除中耳积液,对鼓室积液黏稠或下鼓室积液者效果较理想.
-
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主要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因素所致[1].
-
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处理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探讨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区别处理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其鼓室积液物理特性进行区别处理.鼓室积液量多黏稠时,行鼓膜置管术;鼓室积液量少稀薄时,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所有患者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鼓膜置管组167例255耳.术后2年时,声阻抗A型者76.1%.分泌性中耳炎复发者13.3%;中耳感染流脓者9.8%;取管后鼓膜穿孔未愈者3.9%;置管堵塞10.5%,过早脱落14.5%.鼓膜未予置管组68例88耳.术后2年时,声阻抗A型者92.0%.分泌性中耳炎复发者2.3%;中耳感染流脓者1.1%.未予鼓膜置管者,其治愈率优于鼓膜置管者,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鼓膜穿孔率等则明显低于鼓膜置管者(P<0.01).结论 对伴发于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根据鼓室积液物理特性区别处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先天性中耳和岩尖胆脂瘤一例
我科于2005年收治罕见先天性中耳、岩尖胆脂瘤1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左耳渐进性听力下降8年,左侧面神经麻痹1年于2005年1月27日入院.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均未能确诊.既往无眩晕病史,亦无头痛、发热病史.入院查体外耳道正常,左侧鼓膜内陷,无穿孔、白斑、鼓室积液等,纯音测听检查为混合性聋,平均听阈为77 dB,鼓室图呈B型图.入院后行乳突CT扫描及MRI:左侧乳突不规则骨质缺损区,范围约1.8 cm×2.7 cm,边缘光整、清晰,可见硬化边,乳突缺损区及中耳鼓室内可见软组织阴影,左侧内耳道及岩尖骨质破坏(图1).
-
伯克纳加吉诺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而引起.本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其治疗一直是耳科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
-
鼓室导抗图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特殊表现
现将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86例(93耳)分泌性中耳炎与鼓室导抗图的相互关系作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与方法耳科病人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6~73岁,平均34岁,病程1周~2年,症状表现为耳阻塞感、讲话有回音伴听力减退77例,耳鸣4例,家长发现听力下降5例,左耳发病55例,右耳发病24例,双耳同时发病7例.耳镜检查:鼓膜内隐、鼓室积液或鼓膜部分粘连.
-
两种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症状为耳部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等,听力检测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其主要机制为多种原因造成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粘膜腺体分泌增多,吸收及排泄相对减少,从而导致鼓室积液,影响鼓膜振动[1].由于病因复杂,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导致治疗缺乏针对性,多在排除恶性肿瘤的基础上,采取清除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控制感染等措施进行治疗[2].
-
波氏球吹张法行咽鼓管吹张致鼓膜穿孔1例的经验与教训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因自感左耳听力减退、耳鸣、耳闷3个月,在外院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减充剂及黏膜促排药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于2014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示:左耳鼓膜菲薄,光锥变短,鼓膜内陷,无明显鼓室积液征.双侧鼻腔黏膜轻度充血,鼻咽部光滑,咽鼓管咽口正常.纯音测听示:左耳骨导听阈15dB,气导40dB.
-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根据其病理过程某些特点命名甚多.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是引起听力下降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为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但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1].
-
高压氧治疗中减少中耳气压伤的护理
我院高压氧舱成立十五年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中耳气压伤是由于中耳鼓室内外压力不能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病理改变,又有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之称,是高压氧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加压过程中的耳朵疼痛。
高压氧对一些疾病能发挥独特良好的疗效,受到医学界充分肯定。然而,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常见并发症中耳气压伤的发生使一部分病人停止高压氧治疗,影响了病人的康复。中耳气压伤是由于高压氧舱内压力改变引起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而产生的病理变化。主要与咽鼓管解剖结构相关,咽鼓管静止时内外相互接触呈闭合状态。常发生在加压过程中,轻者出现耳堵、耳呜、耳胀、耳痛、听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鼓室积液、积血,甚至鼓膜穿孔。导致高压氧治疗的中断,延误患者佳治疗时机而影响预后,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在多年实践中我个人总结: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我们抓住治疗前及加压治疗中的认真护理,有效的减少中耳气压伤发作,并对出舱后已发生的少数中耳气压伤积极治疗,就能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
2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测试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耳传音功能方面障碍.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0年9月门诊分泌性中耳炎221例患者声导抗测试结果作一分析.
-
分泌性中耳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依据全国新的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5例,将内镜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Demeester积分≥14.72分者作为GERD组,余下患者作为非GERD组。采集患者鼓室积液检测胃蛋白酶水平。比较GERD组和非GERD组胃蛋白酶阳性率;将标准胃蛋白酶稀释为0.1~10.0μg/ml,读取样本在波长为450 nm处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本胃蛋白酶水平。结果 GERD组患者33例和非GERD组12例。GERD组患者鼓室积液胃蛋白酶阳性率为39.4%(13/33),高于非GERD组患者鼓室积液胃蛋白酶阳性率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0.05)。根据标准胃蛋白酶在波长为450 nm处绘制的标准曲线,测得GERD患者鼓室积液中胃蛋白酶水平为(0.66±0.46)μg/ml。结论反流的胃内容物可能进入中耳引发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研究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 )是以中耳鼓室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可达3~6个月以上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岁以下的儿童易患复发性急性中耳炎(RAOM),即急性中耳炎6个月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本病冬、春季多见,是引起听力下降及重要的致聋原因之一,对婴幼儿的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有十分明显的影响[1].病因假说归纳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本研究收集我科1997-2003年门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鼓室积液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6例(218耳),男性103例,女性83例,年龄15~64岁,平均39.5岁;病程10~72 d,平均41 d.单耳积液154例,双耳积液32例;纯音测听呈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曲线呈"B"型;感冒病史84例,慢性鼻窦炎98例,酗酒后2例,无明显诱因2例.临床表现耳部阻塞感、憋胀、听力减退、患侧头闷,部分有吹风样耳鸣及水动感.检查鼓膜呈黄色、淡红、蜡黄色或毛玻璃样改变.
-
曲安奈德辅助治疗急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辅助治疗急性中耳炎的疗效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本科室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急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均进行鼓室内穿刺抽液体,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注入头孢呋辛钠,观察组在注入头孢呋辛钠的基础上,再注入40mg曲安奈德,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疗效为95%,对照组的疗效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鼓室积液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急性中耳炎加入曲安奈德的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听力。
-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
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鼓室积液、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