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用氧疗湿化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改进
目的 探讨医院各科室氧疗湿化系统清洗消毒方法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污染.方法 设常规组、观察组,两组湿化瓶均用流动水冲洗后,放入500 mg/L有效氯溶液的加盖容器中浸泡30 min,常规组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包装,湿化液用蒸馏水;而观察组将湿化瓶放入65 ℃的烘箱内烘60 min,湿化液改用瓶装灭菌水,然后对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和湿化液采取分期抽样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湿化瓶细菌污染件数常规组为19.17%、观察组为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化液细菌污染率常规组为21.57%、观察组为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湿化瓶清洗消毒后加用烘箱进行干燥处理,可明显降低氧疗湿化系统细菌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院氧气湿化液与湿化瓶消毒效果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目的 对医院氧气湿化液与湿化瓶消毒效果进行目标性监测,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式,每季度到临床科室采样,随机抽取使用中氧气湿化液、备用氧气湿化液以及消毒后的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2008年共监测备用湿化液66份,合格率45.45%,使用中湿化液110份,合格率34.55%,已消毒湿化瓶62份,合格率80.65%,各季度合格率比较,备用湿化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中湿化液,一季度与二季度、三季度与四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格率提高,已消毒湿化瓶,四季度有明显变化,合格率达100.00%;120份不合格标本细菌谱分析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为83.33%,其中产碱杆菌属为67.00%、黄杆菌属为21.00%.结论 医院对氧气湿化液及湿化瓶进行目标性监测,每季度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意见,不断整改,收到一定效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是预防湿化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
不同湿化液带菌率及对下呼吸道感染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扶舒清氧气湿化液与蒸馏水带菌率及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用以规范临床氧气湿化液的应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救治并需吸氧的1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扶舒清作为吸氧湿化液,湿化器材6 d更换1次,对照组应用蒸馏水作为吸氧湿化液,每天更换湿化器材1次,连续监测5d ;两组患者均每天收集痰液做细菌培养,比较扶舒清与蒸馏水的带菌率及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5d检测湿化液带菌率试验组分别为0、0、0、0、3.75%,对照组分别为55.00%、51.25%、53.75%、53.75%、48.75%,两组湿化液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湿化液共检出623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多152株占24.40%;试验组患者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1.25%。结论扶舒清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相对较低,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建议临床选择扶舒清作为氧气湿化液。
-
碳酸氢钠溶液在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对63例人工气道老年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试验组、对照组2组,试验组应用2.5%碳酸氢钠吸痰前行气道冲洗结合0.45%氯化钠行气道湿化,对照组气道湿化液选用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104 U+α-糜蛋白酶8 000 U配制好液体,连续观察30 d.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5%碳酸氢钠结合0.45%氯化钠运用于人工气道湿化后,痰液稀薄,气道黏膜损伤的危险性降低,其气道吸出物的黏度和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
-
医院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医院氧气湿化液管理使用情况,提出预防湿化液污染建议.方法:随机对备用氧气湿化液标本34份、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标本23份和制剂室生产的新鲜蒸馏水标本20份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制剂室生产的蒸馏水合格率100%;备用湿化液中细菌总数超标16份,合格率53%;使用中的湿化液细菌总数超标11份,合格率52%.结论:备用和正在使用的湿化液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是预防湿化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
气管切开术后26例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脑出血,脑外伤昏迷患者329例,其中气管切开术26例.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护理1.1 呼吸道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吸出大量脓痰及胃内容物,同时自主呼吸恢复.在床边准备急救药品,呼吸机处于应激状态,准备气管切开护理盘、物品有: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盒、无菌吸痰杯、无菌一次性吸痰管、无菌镊、无菌蒸馏水及气道湿化液.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术后的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
基层医院氧气湿化液污染状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 调查医院氧气湿化液临床使用污染程度,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湿化液污染建议.方法 随机对备用氧气湿化液36份,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24份和制剂室新生产的蒸馏水标本20份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 使用中的湿化液、备用液及新生产的蒸馏水的污染率分别是57%,46%,0%.结论 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和备用的湿化液污染程度高,合格率低;新生产的蒸馏水污染程度低,合格率高.因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提高防感染的依存性是预防湿化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并探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其中A组给予0.45%氯化钠注射液与沐舒坦混合溶液进行湿化;B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与沐舒坦混合溶液进行湿化.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湿化前、湿化24、72 h后的痰液黏稠度.结果:与湿化前比较,持续湿化24、72 h后两组痰标本的黏稠度测量值均有所下降,且均随湿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A组的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45%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沐舒坦混合溶液对建立人工气道辅助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更为有效,且湿化时间是此类患者痰液黏稠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
不同呼吸道湿化液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50例。试验组A使用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沐舒坦混合溶液作为呼吸道湿化液,试验组B使用1.4%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呼吸道湿化液。对照组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呼吸道湿化夜。观察不同湿化液对呼吸道湿化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A组呼吸道湿化效果良好率均明显高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和出血、气道阻塞次数、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B组患者气道阻塞次数、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沐舒坦混合溶液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灭菌注射用水或1.4%的碳酸氢钠溶液,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四种不同湿化液对气管切开后痰液稀释效果研究
目的 从痰液成分的定量研究来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湿化液.方法 将入选的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四种湿化液 ( 灭菌注射用水、0.45% 盐水、沐舒坦溶液、1.25% 碳酸氢钠溶液 ) 测定湿化后痰液中的 pH 值、Ca2+ 及 a- 酸性糖蛋白含量.结果 本研究采用四种不同气道湿化液,均能有效稀释痰液,四组痰液成分测定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沐舒坦溶液作 为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液,稀释痰液效果优于灭菌注射用水、0.45% 盐水和 1.25% 碳酸氢钠溶液,且使用的时间对稀释痰液的效果也有明 显的影响,可以认为时间越久,稀释效果越好.
-
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在气道湿化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90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将0.45%氯化钠溶液100ml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后,将静脉输液管针头插入距氧管12cm处,然后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5~8cm,进行气道及氧气雾化.对照组:将0.9%氯化钠溶液100ml用输液器排气后,用无菌剪刀剪去静脉输液针头.然后将头皮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0.2~0.3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结果 实验组患者痰液黏度、痰液活菌比例、肺部感染、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操作流程比较,研究证明实验组简便了操作流程,方法 安全,保证有效的持续湿法及雾化,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从而证明实验组采用的方法 具有优越性.
-
两种气道湿化对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某家三级乙等医院ICU6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第一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第二组采用湿化液用推注泵持续泵入。结果:使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后痰液的粘稠度不同,拔管后痰痂附壁情况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湿化液持续泵入可以明显减少痰痂的形成,效果好。
-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是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有效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是气道治疗的重要环节[1].本文就其湿化方法、湿化液种类、量、温度等总数如下.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是切开气管上端前壁,插入带有套囊的气管套管,以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机械性人工通气[1].气管切开后,气体直接由气管切开导管进入,失去了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湿化及过滤功能.由于呼吸道湿化不足,气道干燥,纤毛的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痰液粘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2].因此,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临床上对气道湿化护理缺乏统一的标准,湿化液的选择、湿化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现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
两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89例气管切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3例,采用0.9%氯化钠250 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湿化液湿化,实验组46例,采用0.9%氯化钠70 ml+5%碳酸氢钠30 ml湿化液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度、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及脉搏氧饱和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粘度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脉搏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0.9%氯化钠70 ml+5%碳酸氢钠30 ml湿化明显优于0.9%氯化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液湿化.
-
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调查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科学的防范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分别以有效氯含量为500 g/ L的消毒液及0.5%聚维酮碘消毒液对我院呼吸、消化科使用中的壁式供氧装置连接口进行消毒,2 min 内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送检细菌培养;另对普通及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在使用前、使用6,12,24 h 及使用2,3,4,5,6,7,8,9,10 d 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两消毒法涂擦连接口后仅检出个别非致病菌,而无致病菌检出。使用前普通及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合格率分别为96%及100%,普通吸氧装置组不同使用时段,均有细菌检出,至使用后24 h 合格率(60%)明显降低。一次性吸氧装置组,使用至第7天,每个时段合格率均为100%,使用第8天合格率(84%)开始下降。进一步菌谱分析显示被污染湿化液中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连接口消毒以500 g/ L 有效氯消毒液及0.5%聚维酮碘消毒液处置均可,建议使用前者;一次性吸氧装置优于普通吸氧装置,建议前者使用时限不超过7 d,好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
-
湿化液刺激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呼吸机气道湿化法在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气道湿化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法+湿化液刺激排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中痰阻、窒息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湿化液刺激排痰法配合常规气道湿化法,在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
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氧气湿化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的氧气湿化液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持续吸氧24h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以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对照组予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吸氧.比较24h后2组湿化液中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的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率为0低于观察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吸氧依从性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临床观察可避免细菌污染,又可提高患者对吸氧的依从性,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371例,另选2012年3-8月重症监护室吸氧先天性心脏病幼儿299例,比较2011年与2012年幼儿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结果 2012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2011年先天性心脏病幼儿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可显著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状况,减少了氧疗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笔式恒温电热棒在吸氧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部位为气管、支气管、肺及胸腔,病变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城市的病死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