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输的血小板在体内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永;韩颖

    生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在体内清除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脾脏,但衰老和损伤的血小板被体内清除系统识别和清除的机制还并不清楚.这一机制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血小板低温保存后体内存活期短,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的难题,为血小板保存提出新的策略.本文就血小板回输体内后的清除机制,包括P-选择蛋白,GPⅠbα及其受体Mac-1和内源性金属蛋白酶在血小板清除进程中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TEG技术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功能评价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洋;林子林;冯倩;潘纪春;张婷;孙桂香;张小娟;马春娅;葛国峰;汪德清;骆群;田亚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技术探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功能的变化.随机选择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单供者机采血小板12个单位并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分别在保存1、2、3、4、5天检测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ANG)和大振幅(MA),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低渗休克反应(HSR)水平、CD62p阳性率及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率的变化,综合评价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体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随保存时间延长而轻度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P<0.01);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1);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1-5天无明显变化(P>0.05);R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P<0.01),K值无明显变化(P>0.05),Ot角虽呈轻度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MA值在保存1-4天无显著变化,保存5天时仅有轻度下降(P<0.05).结论:虽然血小板随保存时间延长激活率明显升高,但反映血小板综合凝血功能的大振幅(MA值)和HSR水平在整个保存期内并无显著变化,说明保存期末的血小板仍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可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的功能评价.

  • 血小板保存3天后再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丁国良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常温保存3天后再进行-80℃冰箱内冷冻保存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并检测聚集力、黏附力以及CD62p的表达,并通过可对比性病例观察保存3天后再冷冻与当天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存期3天之内血小板数量、低渗性休克反应、黏附功能无显著差异性改变(p>0.05),但聚集功能和CD62p的表达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天保存并冷冻的血小板与保存3天后再冷冻的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CD62p的再表达率(CD62p凝血酶激活后阳性率-CD62p激活前的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51.1±4.5和51.1±4.4(p>0.05).临床应用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的CCI值分别是48%和4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保存3天后可以再-80℃冷冻保存,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当天冷冻血小板比较后无明显差异.

  • 流式细胞术联合测定保存血小板表达的磷脂酰丝氨酸和CD62p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骆群;石群;韩玮;李锡金;Dayong Gao

    人类血小板通过不同的技术进行离体保存后,其特性改变差异较大.建立适用于各种保存血小板特性分析的流式细胞术(FCM)对保存血小板的质量监测和新保存方法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FCM分析方法主要条件的优化评估,建立了联合测定血小板膜表面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在内的多参数FCM定量分析方法.在标本制作中,血小板不需要洗涤即可直接进行标记,减少了血小板离心洗涤过程中的激活.除了FCM常用的同型对照外,文中还将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凝血酶激活FPRP和液氮处理FPRP作为血小板标准阴性、阳性对照,直接应用于FCM分析,且效果良好.该方法中Gly-Pro-Arg-Pro乙酸盐(GPRP)的选择应用,既防止了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形成,同时可稳定血小板,减少制备过程中人为激活,克服了在血小板、Ca2+和血浆共存条件下FCM定量分析血小板的困难,尤其是为深低温处理血小板包括PS在内的多参数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基础.研究表明该方法标本处理简单,结果分析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作者还通过低温、低渗或激活剂的方法制备了几种膜表面分子标记显著不同的血小板应用于FCM分析,不仅证实了所建立的FCM分析方法在各种不同膜表面分子标记的血小板分析中的实用性,又表明了文中制备的这4种不同膜表面分子标记的血小板在FCM分析保存血小板方法学中的实用价值.

  • 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保存血小板CD62p表达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石群;高大勇

    CD62p阳性率是保存血小板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在静脉全血内血小板CD62p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保存血小板表达CD62p的方法,在血小板检测标本内加入0.1 mmol/L潘生丁稳定血小板;对TBS溶液进行了改良,添加了1.1mmol/L的EDTA和100μmol/L潘生丁,用以代替PBS;采用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制备的阴、阳性对照;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加入0.1 mmol/L潘生丁和1.1mmol/L的EDTA可以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的血小板人为激活;采用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FPRP)制备的阴、阳性对照既可优化FCM分析方法,还可用于检验所购荧光抗体的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采用泛血小板特异性标志物CD61可灵敏特异地识别血小板,提高了实验抗干扰能力.制备保存血小板时采用的是专用大号采血针,抽血流畅,对血小板CD62p表达测定人为影响很小,明显优于用注射器采集患者静脉全血的做法.CD62p测定灵敏度可达1%,制备的标本可稳定48小时.结论:利用该流式细胞术可以灵敏而特异地测定保存血小板的CD62P表达率;该方法简便易行,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单独采集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

    作者:林俊杰;范华骅;马庆;冯明亮;沈行峰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保存0,1,3和5天时,单采血小板的CD62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8.91±6.25)%,(19.48±8.27)%,(22.82±6.06)%,(56.71±11.79)%及(8.09±2.38)%,(8.13±2.45)%,(8.44±2.51)%,(19.87±6.13)%,而浓缩血小板的分别为(30.65±12.33)%,(31.46±11.86)%,(32.51±13.05)%,(63.55±13.27)%及(10.33±4.37)%,(11.09±6.61)%,(13.46±9.69)%,(24.41±10.15)%.二项指标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上升.对这两种血小板的计数和pH值测定显示,二者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下降.在保存0-3天内两种血小板的计数,pH值,CD62p和CD4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第5天血小板计数和pH值出现显著下降(P<0.001);而CD62p和CD4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P<0.001).结论:单采血小板优于浓缩血小板.

  • 血小板保存期间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蛋白的变化

    作者:聂慧芳;刘宝庆;张润玲;张玉春;张支风;袁春芳

    探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5天保存袋保存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研究在(22±2)℃条件下振荡和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有无差异.采用Sysmex F-82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机采血小板产品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机采血小板上清液中P-选择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振荡与静置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产品中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保存时间延长,振荡和静置保存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减少和P-选择蛋白逐渐增多,其中两组内的血小板计数在保存0-72小时以内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保存96-120小时后与保存前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振荡保存组0-72小时内,每相邻1天之间P-选择蛋白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时间段均有显著性差异;静置保存组0-72小时内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全密闭5天保存袋,对血小板制品的有效保存期以3天为宜;②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的血小板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优于静置保存的血小板.

  • 左旋精氨酸和西洛他唑对血小板体外激活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俊;刘景汉;邢颜超;王冬梅;欧阳锡林

    本实验旨在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和西洛他唑(cilostazol)在体外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和功能保护作用,为可逆性血小板抑制剂在血小板保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对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及凝血酶激活后再表达率的流式细胞分析(FCMs)、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及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等手段,观察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功能状态.结果表明,体外处理后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加,西洛他唑和左旋精氨酸对这一过程CD62p和PAC-1表达有较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递增.西洛他唑可抑制凝血酶激活后CD62p和PAC-1的表达,左旋经氨酸仅抑制凝血酶激活后的PAC-1表达.左旋精氨酸和西洛他唑对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递增.左旋精氨酸≥15 mmol/L时,血小板聚集时间延长甚至不凝集.西洛他唑在浓度1-4 mmol/L范-围均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结论:5 mmol/L和10 mmol/L的左旋精氨酸均可抑制血小板体外处理过程的激活,且血小板的聚集和再表达功能不受影响,5 mmol/L作用更佳.1 mmol/L浓度西洛他唑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可保留血小板部分聚集活性和再表达能力.

  • 冷藏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的影响

    作者:杨玲玲;石丽萍;龚晓燕;陈立;任芙蓉

    目的:测定冷藏(4℃)保存48 h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情况。方法分别以一定浓度梯度的FITC-sWGA、FITC-RCA-1、FITC-ECA标记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佳工作浓度。检测冷藏保存48 h后血小板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情况。结果 FITC-sWGA、FITC-RCA-1、FITC-ECA工作浓度分别为2μg/ml、2μg/ml、30μg/ml时标记效果好。冷藏保存48 h后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较22℃常规保存明显增加,分别增至(156±18)%及(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藏保存48 h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增加。

  • 周口市冰冻机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纪慧;刘红建;张艳辉

    常规血小板保存3~5d后,其活性已大部分丧失.深低温(- 80℃)冰冻保存是目前能做到的长期保存血小板的较好方法.因冰冻血小板的制备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术,2005年本站才开始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供应.

  • 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淑清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15U保存0~9d机采血小板的血气指标、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水平、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进行系统监测,分析机采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指标与体外功能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在体外保存9d的过程中,乳酸与H+逐渐堆积,pH值随之下降;血小板低渗体克反应在6d时开始明显下降;CD62p表达率随保存天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逐步下降,血气、葡萄糖、乳酸等代谢指标与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CD62p的表达率及再表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代谢指标的监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变化,从而对血小板保存质量作出系统评价.

  • 血小板体外保存中不同时间段代谢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王芳

    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时间段血小板体外代谢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30份22℃振摇保存的机采血小板应用血气分析仪,在储存的4h、1d、2d、3d、5d、7d、8d进行PH值、PCO2、PO2、葡萄糖、乳酸检测。结果:血小板在体外保存的8天中,葡萄糖持续消耗,乳酸逐渐堆积, PH值在4h~1d有所上升后持续下降,所有样品检测中2号样品第3天观察到PO28天小值39.2mmHg,PCO2在4h~1d急剧下降后(65.5±7.5下降至29.4±12.2),保持在一个小的波动范围内(28.3±10.2~36.7±7.5)。结论:对血小板代谢指标变化的比较,随着采集设备和保存袋技术的提高,PCO2和PO2的影响逐渐减小,代谢指标可能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血小板储存时间的延长仍可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也为建立血小板保存质量检测体系提出依据。

  • 血小板添加液保存单采血小板的研究

    作者:王庆敏;肖建宇;蒋昵真;史广耀;黄成垠

    目的 研发一种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并评价其对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 新型血小板添加液(H-sol)的组成成分:氯化钠80.0 mmol/L、醋酸钠25.0 mmol/L、氯化钾5.0 mmol/L、氯化镁2.0 mmol/L、枸橼酸钠15.0 mmol/L、葡萄糖15.0 mmol/L、碳酸氢钠13.0 mmol/L、磷酸二氢钠4.0 mmol/L、L-精氨酸180.0μmol/L.将超浓缩单采血小板(PLT≥10×109/ml)悬浮在H-sol和100%血浆(对照组)介质中,置22℃±2C振荡条件下保存,分别于1、5、7d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葡萄糖、乳酸、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血小板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保存至7d时,H-sol组(含<10%的血浆)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DW、CD62P表达率、HSR、E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pH高于对照组(P<0.01),1~7 d葡萄糖平均消耗量和乳酸平均产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采血小板在H-sol中的保存效果与100%血浆相同,血小板在H-sol中保存能更好地维持pH的稳定.

  • 白膜富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的优化及质量评价

    作者:骆群;于洋;田亚平

    目的 优化白膜富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离心制备条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第1次离心:选择4档转速、4个离心时间组合成16组离心条件,对满足血小板得率血小板初产品进行CD62p表达率及再表达率检测;第2次离心:3档转速、3个离心时间组成9组离心条件,对所得血小板终产品进行血小板得率、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检测.结果 第1次离心共有4组离心条件所得血小板得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2 400 r/rain(1 861 g)、15 min离心条件所得血小板初产品CD62p表达率低,CD62p再表达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次离心:仅1 100 r/min(391g)、6 min所得血小板得率、白细胞残留率、红细胞残留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第1次2 400 r/min、离心15 min;第2次1 100r/min、离心6 min制备的血小板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同时,血小板损伤低,功能储备佳.

  • 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于洋;刘景汉;骆群;李锡金

    目的 研究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15 U保存0~9 d机采血小板的血气指标、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水平、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进行系统监测,分析机采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指标与体外功能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在体外保存9 d的过程中,乳酸与H+逐渐堆积,pH值随之下降;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在7 d时开始明显下降;CD62p表达率随保存天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逐步下降;血气、葡萄糖、乳酸等代谢指标与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CD62p的表达率及再表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代谢指标的监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变化,从而对血小板保存质量作出系统评价.

  • 血小板添加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成垠;肖建宇;蒋妮真

    小板在血小板添加液(PAS)中保存可节约血浆资源,减少由血浆引起的过敏及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肺损伤(TRALI)等输血不良反应,有益于ABO不相容性血小板输注,便于血小板制品的病原体灭活.为此,研发能维持血小板良好保存质量的新型PAS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PAS中含有枸橼酸盐、乙酸盐、磷酸盐、钾离子、镁离子十分必要,新一代PAS-PAS Ⅲ M、Composol舍有大部分或所有这些化学成分.白膜法或单采来源的血小板浓缩液(PCs)在含70%甚至80%的PAS中保存后,能维持良好的体外质量,为PAS在血站中的常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浅介机采血小板的保存与临床应用

    作者:郭美媛;刘芳萍;李莉;肖志蓉;谢玉萍;尹安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体外的有效保存和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近期内采用 cs-3000PLUS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血小板振荡仪内保存时有关血小板活力与功能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结果.结果使用美国 BAWTER (百特 )公司生产的塑料采集的血小板在振荡仪内水平振荡, 90次 /min,保存 24 h,血小板存活力达到 80%以上,临床输用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对 10例不同原因出血的病人,使用在血小板振荡仪内保存 2~ 24 h之间的机采血小板发现疗效较为理想、可靠.

  • 机采血源预约机制探讨

    作者:林粉

    在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机采成分血志愿队伍已得到前所未有的稳定和壮大.目前临床使用多的机采成分血是血小板,而血小板保存3~5 d后,只能进行冷冻保存.血小板冷冻保存后损失较大,体内存活率低,一般冷冻血小板融化洗涤后,止血效果只有新鲜血小板的55%左右[1].

  • 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对储存期内机采血小板代谢的影响

    作者:庄立;邓刚;钟发德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储存期内机采血小板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机采血小板6份,每份150~170 ml,混匀后无菌分装于血小板专业保存袋中,共5袋,每袋30~35 ml,4个试验组(向各组中每1袋血小板加入不同浓度GSNO溶液5 ml,终浓度依次为5、10、100和200 μmol/L)和1个对照组(加入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于(22±2)℃震荡保存7d,分别在第1、3、5、7天取血小板2 ml进行血小板常规指标、血气分析、MTS等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NO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小幅增长,试验组中,高浓度组(100、200 μmol/L)在第3天达到顶峰,低浓度组(5、10 μmol/L)在第5天达到顶峰.血小板pH值在第7天保存期中呈下降趋势,且保存至第7天时仍符合血小板储存期末pH值要求.2组pH、MPV、PDW、pCO2、pO2、cHCO3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P=0.47,P=0.59,P=0.15,P=0.64,P=0.06),随时间增长对照组和处理组pH、pCO2、cHCO3均逐渐降低趋势,而pO2L、MPV、PDW呈逐渐升高趋势.随GSNO浓度增大,Lac含量递减;随时间增长,Lac含量逐渐增加.保存期内血小板2组MTS活性随时间增长而递减,GSNO处理的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P=0.08,P=0.24,P=0.51).结论: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加入NO供体GSNO,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血小板代谢,减少乳酸形成,改善血小板功能.

  • 血小板添加剂保存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飞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血站供应临床的仅有浓缩血小板产品,由于浓缩血小板的悬浮液采用供者的血浆,血浆中含有抗原、抗体、凝血酶、纤溶酶等异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和HLAI类抗原均可引起同种免疫,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注不良反应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血浆过敏、IgA缺乏的患者,由于患者血浆中有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的血小板时,往往发生严重的抗原抗体反应.因此用血小板添加液(platelet additive solutions,PASs)保存血小板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血小板添加液保存血小板的发展总结如下.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