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黎伟超;牛晓敏;何慧清;李卫华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30例为恶性淋巴瘤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恶性淋巴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治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后,恶性淋巴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治疗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恶性淋巴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纠正恶性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提高抗肿瘤疗效。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作者:杨华维;杨懿敏;张凤兰;王中容

    目的:分析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0我院收治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1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 MUI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观察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21例患者在不同阶段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且各阶段得分及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移植前期、移植期的各种不良状态均降低,p<0.05。结论: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不同阶段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良情绪,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心理护理。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心理护理

    作者:陈菊;陈雁;何圆圆;樊广艳

    目的:分析总结1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从决定开始移植至转出层法病房期间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及时做好心理护理,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杂性、较长的封闭治疗期、并发症多,患者的心理随病程进展而起伏不定,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也影响移植顺利进行和成功,因而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确保移植的顺利进行。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颜新宇;唐晓琼;张红宾;肖青;王欣;杨泽松;李招权;李清;陈建斌;刘林;王建渝;王利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Durie-Slamon分期为ⅡA~ⅢB期的MM患者行化疗联合APBSCT.其中,7例在马法兰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随访分析其移植后反应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5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1 d.移植后1个月,24例达CR,7例达VGPR,5例达PR.结论 APBSCT治疗MM安全有效.结合新药治疗及或双次移植治疗该病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

  • 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作者:梁辉;刘晓莉;马静秋;陈琳军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1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病人,在诱导治疗获得第一次缓解后(CR1)分为自体PBSCT组和继续常规化疗组对照研究.结果自体移植组中5例CR1的AML,2年以上无病生存率(DFS)为 80%;6例CR1的ALL,2年以上DFS为60%,而且自体移植后存活的病人均无生活质量问题.采用常规化疗的病人,5例CR1的AML,2年以上DFS仅为 40%;6例CR1的ALL,2年以上DFS为40%,提示自体移植疗效好于常规化疗.结论对于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中危和低危急性白血病病人,若无HLA相合供体,应首选自体PBSCT作为巩固治疗.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湘华;王庆文;胡伟新;陈文萃;张瑾;刘正钊;龚德华;任强;周敏林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LN)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接受ASCT治疗的20例重型L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符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且均经肾活检证实为重型LN,免疫抑制治疗未缓解或反复复发.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分析ASCT治疗LN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疗效分析主要指标为总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 结果:患者移植前LN中位病程为45.5月(24.5~71月),病理分型包括Ⅳ+Ⅴ型(50%)、Ⅳ型(25%)、Ⅲ+Ⅴ型(20%)及Ⅲ型(5%).移植前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为14.7±4.28分.所有患者均采集成功,采集的CD34+细胞数量平均为(7.5±4.12)×106/kg.移植期患者中位粒缺期为7d,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8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也为8d.移植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及胃肠道反应.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月.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移植后3月因重症感染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5%.1例在移植后5月因脓毒症死亡.其余18例患者有14例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总缓解率为85% (17/2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0% (14/20),肾脏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5月和27月出现疾病复发.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90%,复发率为11.1%. 结论:本研究表明ASCT是重型LN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缓解率高、起效较快且并发症较少.感染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孟贤

    目的 研究重型狼疮性肾炎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重型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均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缓解率为56.67%,治疗后1年缓解率为90.00%;治疗后2年缓解率为75.00%;发热发生率为93.33%,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8.33%,黏膜炎发生率为66.67%,骨痛发生率为61.67%,腹泻发生率为51.67%,皮疹发生率未43.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1.67%,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5.00%,死亡率为3.33%.结论 重型狼疮性肾炎采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病情,促进相关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但感染属于死亡的主要因素,应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 预防性应用美罗培南控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疗效

    作者:苏国宏;王庆;沈杰;王瑞环;滕仁华;董桐俊;李静;张敏娟;刘春燕;赵玉磊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美罗培南对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控制的疗效。方法选择既往常规化疗有明显细菌感染但移植前感染已经治愈患者36例,随机分为美罗培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在移植前1周起开始常规使用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及氟康唑口服预防感染。当患者外周血WBC<0.5×109/L时,美罗培南组即用美罗培南1.0g静滴1次/8h或0.5g静滴1次/6h。观察两组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和感染持续时间。结果美罗培南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首次感染发生时间较常规对照组明显推迟,感染持续时间较常规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短期预防性使用美罗培南对于控制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有良好效果。

  • 恶性实体瘤患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回输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伟令;支天;黄东生;张谊;洪亮;朱霞;刘爱平;胡慧敏

    目的 研究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采集、回输过程中及移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并经病理明确诊断、予大剂量化疗结合APBSC移植(APBSCT)治疗的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38例(男27例,女11例)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放、化疗不良反应标准及Bearman标准进行评估,总结APBSC采集、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1.38例患儿外周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数(5.6±2.2)×108/kg;CD34+细胞数量(3.8 ± 2.6)×106/kg.采集干细胞数量达标准者31例,占81.6%(31/38例).2.38例患儿APBSC回输后(12.3±3.1)d获得骨髓重建.其中回输的CD34+细胞数量与骨髓重建时间呈负相关(rs=-0.634,P=0.001).3.采集及回输过程中的不良反应:38例患儿APBSC采集过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低血压、血小板减少等.APBSC回输过程中的不良反主要为血红蛋白尿、高血压及消化道反应.其中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为100%,予水化碱化后尿液颜色均逐渐恢复至正常.4.回输后骨髓抑制期间的不良反应:38例行APBSCT患儿预处理+3~ +14d,相关不良反应Ⅰ级19例,Ⅱ级11例,Ⅲ级5例,Ⅳ级3例(其中1例死亡);经对症处理后于预处理+15~ +22d时无不良反应33例,Ⅰ级2例,Ⅱ级2例.37例患儿于+23~+40 d脏器损伤恢复正常.结论 APBSC采集及回输的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远期观察无脏器损伤,安全可靠.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马保根;杨树军;李玉富;刘艳艳;张晓静;买玲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治疗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1999年10月起,对住院治疗的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8例高危乳癌(breast can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常规治疗4~6个周期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然后行HDC,其中1例MM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HDC方案:NHL为CBV,CTX 120 mg/kg,BCNU 600 mg/m2,VP-16 900 mg/m2;BC为CTCb,CTX 5 000 mg/m2,TSPA 700 mg/m2,CBP 900 mg/m2;MM为HD-Mel 200 mg/m2.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16例NHL包括初治10例、复治6例,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获CR 9例, PR 7例,HDC后CR 9例仍为,PR 7例获CR 3例,CR率42.9%(3/7),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CAF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1例采集APBSC后,出现多发骨转移,放弃大剂量治疗.1例MM,VAD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为PR,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ANC) ≥1.0×109 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10(+8~+14) d; 血小板(PLT)达到20×109 L-1所需的中位时间为14(+9~+17) d.主要不良反应为Ⅳ度骨髓抑制、感染、粘膜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治疗相关死亡为0.随访至2002年10月,NHL平均无病生存期15(5~32)个月,BC平均无病生存期18(3~36)个月, MM 1例HDC后9个月死于原发病复发.结论:APBSC支持下HDC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NHL及高危BC术后患者有益,MM的远期疗效仍欠理想,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作者:高蕾;陈幸华;刘林;孔佩艳;王庆余;彭贤贵;张曦;张怡;刘红

    目的:报告7例恶性淋巴瘤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放、化疗的治疗经验,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耐受性,以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7例淋巴瘤患者中,1例霍奇金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动员方案为MOEP/CMOP化疗联合rhG-CSF,预处理采用经典的超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化疗联合全身放疗(TBI).结果:APBSCT动员后获得到单个核细胞4.2(2.7~6.1)×108/kg,回输单个核细胞3.7(2.5~5.3)×108/kg,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0.5×109/L的时间和血小板>50×109/L的时间分别平均为第11.6天和第14.6天.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论: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肯定,采用MOEP/CMOP联合rhG-CSF动员以及经典CTX加TBI方案预处理,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良好.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增祥;张伯龙;楼方定;周绮;于力;高春记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耐药、复发及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6例,其中霍奇金病患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4例.移植时第1次完全缓解6例,第2次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动员剂动员 ,其中采用硫酸葡聚糖(DS)动员2例,惠尔血(G-CSF)动员9例,惠尔血加生白能(G-CSF加G M-CSF)联合动员5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加TBI/TLI 12例,单纯化疗4例. 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数时间为14 d(10~39 d),血小板> 20×109/L的中位数时间为15 d(11~56 d);患者移植后中位数生存18个月(4~53个月); 移植前未缓解的8例患者,移植后3例死于本病,1例死于意外;移植前完全缓解的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APBSCT是一种治疗耐药、复发及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瘤患者移植时的疾病状态与移植后长期无病生存密切相关.化疗后患者应用G-CSF和GM-CSF联合动员方案与G-CSF动员方案相比,前者动员出的ANC和CD34 +细胞数量稳定,波动小.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毛细胆管炎性病毒性肝炎1例

    作者:高蕾;陈幸华;刘林;孔佩艳;王庆余;张怡;张曦;彭贤贵;刘红

    近期,我科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毛细胆管性病毒性肝炎.国内鲜见报道此种病例.现将其报告如下.

  • 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

    作者:冯晨;唐锁勤;黄东生;王建文;于芳;杨光

    目的观察以CEM(卡铂+VP-16+马法兰)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6例,采用CEM预处理方案(卡铂每日425 mg/m2共4 d,VP-16每日338 mg/m2共4 d,马法兰每日70 mg/m2共3 d)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依据Bearman标准对预处理毒性进行评价,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预处理后髓外毒性除1例为Ⅰ级肝损害外,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Ⅰ级6例)和胃肠道(Ⅰ级5例,Ⅱ级1例)损害.白细胞于移植后3±0.5 d达到0,移植后33±3.1 d稳定于1×109/L以上.除1例患儿移植后11个月颅内转移外,余5例患儿均健康存活.随诊时间分别为8、10、23、36及48个月.结论以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远;易平勇;刘晰宇;周芳;孙中义;欧阳周;贺军侨;黄利军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组 CR为67.9%,PR 为32.1%,常规化疗组 CR 为57.1%,PR 为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5年 OS(65%)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2%),5年 DFS(53%)亦高于常规化疗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T 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较高。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作者:彭绍斌;赖永榕

    目的 观察SLE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Th1、Th2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对4例行APBSCT的重症SLE病人分别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69+、CD95+细胞)及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以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病人症状明显改善,自身抗体转阴.IL-4、IL-10在移植后明显低于动员前水平,"Th2优势"得到纠正.移植后CD4+ 细胞回升缓慢,CD4+/CD8+ 持续降低;CD4+CD25+/ CD4+在移植后降低.结论 初步观察APBSCT后重症SLE病人"Th2优势"得到纠正,CD4+CD25+/ CD4+降低.

  • 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红;周淑芸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

    作者:杨树军;李玉富;刘艳艳;张晓静;买玲;马保根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ML)是对化疗、放疗较敏感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即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但对于高危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 s lymphoma,NHL)患者,尽管常规治疗可获得 50%~ 70%的完全缓解率 (complete remission, CR),长期无病生存率( 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约 40%,终仍有 30%~ 5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且复发后常规挽救治疗的 CR率仅为 10%~ 30% [1].现认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 (祖 )细胞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治疗( high- dose therapy,HDT)是近年来成功地治疗对放、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淋巴瘤的新方法 [2],我院从 1999年 10月~ 2001年 12月,对住院治疗的 9例高危及复发的 NHL患者进行了 APBSC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现报告如下.

  •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癌的护理

    作者:杨艳;张莉国;林金容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大限度地增加化疗药物剂量,能有效地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从而提高疗效,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新方法[1].如何克服睾丸精原细胞瘤耐药性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我科于2010年10月成功应用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全身多发转移多次化疗无效后1例,现将治疗经过与护理报告如下.

5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