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早期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age,HICH))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诸多研究表明,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例而言,早期手术可以在诸多方面改善预后,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97例行CT监视下定向硬通道技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
微创斜穿引流等量置换血肿法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 H )治疗方法比较多:小切口钻单孔或双孔引流术、锥颅双腔或单管冲洗引流术、硬通道冲洗引流术等;我科在综合微创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用微创斜穿引流、等量置换血肿法治疗CSD H 22例,未发生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率及病死率观察
目的 分析在颅内血肿的治疗中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分别应用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与硬通道微创介入疗法.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内血肿的治疗中,硬通道微创介入疗法与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均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软通道微创介入疗法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并且术中所使用的引流管质地柔软,可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治疗指征,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硬通道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3、5、7 d,观察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重度功能障碍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治疗效果优于硬通道技术.
-
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于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人住院号的尾数单双号确定软通道组及硬通道组,均为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时长及并发症的差异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软通道组在临床疗效、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用全不锈钢材料制造仿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的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不用粉碎针芯,用戊二醛浸泡消毒的该针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用后清洁,再用戊二醛浸泡备用,使用方法同一次性硬通道微创针.结果:2007-2015年共行微创钻孔引流或微创钻孔引流+普通钻孔引流102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微创手术治疗,无感染病例,102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可重复使用硬通道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行.
-
硬通道、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深入探讨硬通道、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硬通道组和软通道组,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及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生活能力评分上比较,硬通道组均优于软通道组(P<0.05).结论: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硬通道优于软通道,但其客观上可能风险较大,因此两种方法应该进行灵活选择.
-
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对血肿 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脑出血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对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非旋转抽吸法,观察组采用旋转抽吸法,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血肿体积及患者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14);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927>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2.34%显著高于对照组6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9,P=0.000);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68.39±9.45)分高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为(52.19±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1,P=0.000).结论 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于硬通道微创穿刺术中使用旋转抽吸法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具有较高的清除率,且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强,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微创介入软通道与硬通道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硬通道、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总结3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总结出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供临床参考.
-
软通道、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软通道、硬通道两种微创技术综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经验、体会.方法:对68例自发性脑出血,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血肿的不同类型选择或联合应用软通道-定向置管注射尿激酶颅内血肿吸引术及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结果:6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14.7%.对52例随访1~10个月,按日常生活量表,ADL1 15例(28.8%),ADL2 12例(23%),ADL3 16例(30.0%),ADL4 5例(9.6%),ADL5 4例(7.6%).结论:充分利用软通道、硬通道技术的各自独特优势,合理选择适用病例,必要时联合应用,发挥其综合优势,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
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22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的预后,与平均动脉压、术前意识分级、出血部位、血肿量、血肿与脑室关系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半年随访,有13例基本痊愈,4例需搀扶行走,3例无变化,另2例合并症死亡.结论:硬通道微创术治疗HICH,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脑出血61例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对比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脑出血的综合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1例颅脑出血患者分为A组(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组)30例和B组(硬通道微创介入治疗组)31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脑出血的疗效无较大差异,二者的优点可互补对方存在的不足,但软通道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质量较佳.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硬通道组(37例)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软通道组(36例)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软通道组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硬通道组,并发症办较硬通道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软管可以调整方向,血肿清除时间短,脑组织受压时间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快;因软管不影响病人的体位改变,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低.
-
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观察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入选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硬通道组(n=35)和软通道组(n=33),硬通道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术,软通道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和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差别.结果:硬通道组的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及ADL评分均好于软通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性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软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并比较软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实验组(53例),分别采用软通道和硬通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SSS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量/GCS及S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软通道治疗相比,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预后.
-
软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并比较软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采用软通道治疗,实验组53例,采用硬通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SSS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GCS及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软通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微创介入软通道与硬通道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另一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及气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和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相同
-
软-硬通道结合技术穿刺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在高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为今后该病手术治疗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 ~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纳入研究.其中40例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穿刺归为对照组,38例联合应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穿刺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术后1d、3d、5d、7d两组患者血肿平均残存量、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质量(ADL).结果 手术后1d、3d、5d及术后7d观察组血肿残存均明显减少且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68.42%)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病死率(23.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结局普遍好于对照组,以ADL2~ ADL3多见(57.89%),对照组为3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死率(15.8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软-硬通道结合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介入治疗中,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通道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7.82±1.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4.15±0.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
微创硬通道颅内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四大疾病之一.而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愈后差、后遗症重引起社会负担及家庭负担很大.近年,随着CT、MRI的应用,对脑出血患者的定位、定性能做到迅速确诊,促进了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尤其是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应用,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1998年以来利用微创硬通道颅内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8例,此治疗创伤小,方法简便经济,给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