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球蛋白与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严重水肿,PNS的诊断主要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上常用测定PN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来估计其体液免疫功能状况,行肾活检术来了解肾组织是否存在免疫复合物,但免疫球蛋白、补体与肾脏疾病临床病理关系如何,目前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们开展这项回顾性研究,拟探讨其之间关系,为该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
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关系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7例肝母细胞瘤中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分布,探讨这两种指标与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关系和价值.
-
运用阑尾炎疼痛性质及程度和病理类型的关系预防误诊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工作中与其它急腹症容易混淆,故而常会发生误诊,导致诊断上错误而延误病情,甚至造成死亡,应充分引起重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认真分析体会急性阑尾炎疼痛的性质及疼痛程度,并与病理类型进行分析对照,会大大提升诊断正确率,提高治愈率,从而避免误诊、漏诊率,减少死亡率.
-
大肠息肉患者CD24、TK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临床病理与CD24、胸苷激酶(TK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大肠息肉患者,其中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各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大肠黏膜和腺癌各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CD24、TK1的表达水平与息肉组织类型、息肉异型增生、息肉大小及息肉数量的关系。结果 CD24、TK1水平的表达随着组织类型的递增而逐渐增高(P<0.05),正常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0/22)、0(0/22)、27.3%(6/22)、40.9%(9/22)、45.5%(10/22)、90.9%(20/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0/22)、0(0/22)、9.1%(2/22)、18.2%(4/22)、27.3%(6/22)、50.0%(11/22);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CD24、TK1水平的阳性表达也逐渐增加(P<0.05),无增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2/22)、50.0%(11/22)、72.7%(16/22)、90.9%(20/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0(2/22)、45.5%(10/22)、59.1%(13/22)、90.9%(16/22);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CD24、TK1水平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且呈现相关性(P<0.05),直径≤1.0 cm、1.1~1.9 cm、≥2.0 cm 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18.2%(4/22)、50.0%(11/22)、81.8%(18/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2.7%(5/22)、45.5%(10/22)、90.9%(16/22);单发、多发CD24水平阳性率分别为4.5%(1/22)、68.2%(15/22),TK1水平阳性率分别为9.1%(2/22)、63.6%(1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4、TK1水平在大肠息肉中呈高表达,而增生的程度不一、大小不一、数量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的腺瘤,其表达的程度也不同。
-
转谷氨酰胺酶与肿瘤
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 EC2.3.2.13)为Ca2+依赖的酰基转移酶,催化酰基转移反应,使翻译后的多肽链形成交联蛋白.所形成的交联蛋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不易发生蛋白质水解的降解过程.在许多组织如皮肤、毛发、伤口和血凝块等中都已发现交联蛋白的蓄积.组织中转谷氨酰胺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高低,可影响到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与一些炎症疾病、慢性变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肿瘤存在着某种病理关系.就肿瘤而言,某些类型的转谷氨酰胺酶表达的异常和活性的失调,可能与成神经母细胞瘤、人类的乳腺癌、肝细胞癌、胰腺癌、肺癌等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转谷氨酰胺酶通过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而干预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病理过程.
-
IgA肾病1 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IgA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肾脏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有广泛、显著的IgA沉着的肾小球疾患,需肾活检方能确诊.现将经肾穿刺证实的14例IgA肾病进行分析,以探讨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
-
皮肤血管炎的病理学
几乎所有血管炎的确诊都需要组织学证实.因为血管的大小与临床及组织病理关系密切,以下基于受损血管的大小,并结合主要炎细胞、直接免疫荧光(DIF)及血清学特征,阐述常见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的病理特征.
-
肺主皮毛在皮肤病论治中的应用体会
"肺主皮毛"出自<黄帝内经>,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内经>中共有12篇、15处论及肺与皮毛的生理和病理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肺生皮毛",<素问·痿论>日:"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明确指出肺与皮毛相辅相承的密切关系.
-
浅谈鼓胀病论治体会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早期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鼓胀范畴。从中医鼓胀而言,由于黄疸、积聚等失治发展而来,病变脏腑病及肝、脾、肾三脏,三脏同损,形成气滞、血瘀、水阻的病理改变,为中医四大难证之一(风、痨、鼓、膈)。本人临床诊治鼓胀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1病因病机鼓胀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黄疸积聚日久、寒热内郁、感染血吸虫及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等。其作用于人体,使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停,气、血、水三者交阻腹中,是鼓胀病“标实”的一面,肝、脾、肾三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其“本虚”的一面。肝、脾、肾之间的病理关系主要表现如下。 -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和中医脾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资料.方法:从脾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入手,根据脾胃病,脾胃气机升降与其他脏腑病的关系,深入研究治疗方法,开展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和中医脾胃之间的关系探讨.结果: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胃炎胃溃疡可以分为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型,血淤阻络型和肝胃气滞型.结论:作为中医的精华之一,辨证施治用于胃炎胃溃疡应该放眼整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调理身体机能.
-
Rho激酶的生理及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本文对Rho激酶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Rho激酶的生理作用,并介绍了该激酶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肾脏疾病等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