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作者:谢海娟

    目的:比较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 ACG )及开角型青光眼( open angle glaucoma,OAG)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07/2015-07的136例136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光眼类型分为 ACG 组72例72眼与 OAG 组64例64眼,均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功能性滤泡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3mo,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ACG 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 OAG 组(t =11.037、12.660, P<0.05);术后3mo时,ACG 组患者眼压控制率98.6%明显高于 OAG 组89.1%(χ2=5.580, P <0.05);ACG 组浅前房总发生率11.1%明显低于 OAG 组25.0%(χ2=4.497,P <0.05);ACG 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62.5%明显高于 OAG 组43.5%(χ2=4.03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6% vs 7.8%,P=0.475>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降低 ACG、OAG 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安全性高,且 ACG 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优于OAG 型青光眼。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郑尧定;毛丹娜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10入选本研究的95例112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分别为0.14±0.18,34.5±6.5mmHg,1.51±0.27mm;术后1wk;1,6mo 视力分别是0.61±0.14,0.61±0.2,0.60±0.151;术后1wk;1,6mo眼压分别是13.1±3.7,12.8±3.9,12.9±4.3mmHg;前房深度为2.49±0.31,2.45±0.39,2.46±0.43mm;术后1wk;1,6mo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不同的时段,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房角镜检查:112眼房角均完全开放。术后浅前房、高眼压率及前房炎症反应等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可广泛运用。

  • 不同切口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施妍霞;王辉;李秋硕

    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9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其中单切口术式的病例有34例50眼,双切口的有36例48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滤过泡情况,术前和术后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2~24(平均18.2)mo。
      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单切口组10.16±4.31mmHg、双切口组11.38±3.55mmHg,两组术式平均眼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滤过泡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术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mo双切口组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1)。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不同术式的联合手术均具有较好的降眼压的作用,同时能维持良好的滤过泡功能。两组术式的降低眼压功能基本相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在损失角膜内皮细胞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 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作者:王伟;程萍;陈娜;杨艳风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双切口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切口三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9眼予以双切口三联术治疗,对照组20例29眼予以单切口三联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术眼的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术前和术后1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并统计两组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14.41±1.38 mmHg、90%,与对照组的14.40±1.40 mmHg、8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 mo 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为1696.6±300.8个/mm2、540.8±71.6μm2,与对照组的(1410.6±288.5个/mm2、594.3±72.8μ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7%,对照组为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双切口三联术和单切口三联术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双切口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

  • 应用 OCT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

    作者:边俊杰;戴惟葭;刘大川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CT)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 LPI )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PACG临床前期患者31例58眼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切除术,应用OCT和眼科A超采集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wk,2mo 患眼的前房角形态、房角开放度(OA)以及眼前节生物参数: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 LT)、前房拥挤率( CCR)、晶状体位置( LP)。
      结果: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wk,2mo不同时间,眼压、OA、ACD、CCR、LP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6.845、30.498、38.705、86.671、46.195,P<0.05);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6,P=0.471)。激光治疗后1wk,2mo两两比较:仅 C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OA、AC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0.359、0.406)。
      结论:OCT可以观测和量化PACG前房角,CCR可以更加敏感的反应出前房的结构改变,LPI治疗早期PACG是有效的。

  •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式在 PACG 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苏云

    目的:研究眼小梁切除、超声乳化术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rimary angle-closed glaucoma ,PACG)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收集从2011-05/2012-05到我院接受治疗的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1例,年龄46~82岁,对51例患者皆进行小梁切除术( trabeculectomy , TL )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 Phacoemulsification ,PE)吸除,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
      结果:联合治疗降眼压效果较好,术后研究对象视力恢复结果比较满意,且可以明显将前房深度(中央部分)加深;同时研究对象并发症较少,所有研究对象术中都没有出现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总成功率达到97%,失败率很低。
      结论:TL联合UE治疗PACG,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降低眼压的效果,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和矫正,可以加深眼部前房深度,同时手术成功率比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而,其综合效果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超声乳化在伴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房角关闭中的应用

    作者:赵小静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在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平均散光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患眼平均视力由0.15±0.02恢复至0.48±0.13、平均眼压由23.29±4.83 mmHg下降至18.34±2.41 mmHg、散光程度由1.14±0.15DC降至0.53±0.06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水肿2.5%、后囊混浊3.4%、前房纤维素渗出5.1%。
      结论:超声乳化能够有效的改善眼压、恢复视力,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 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徐武平;洪卫;朱建刚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5例70眼,根据房角关闭状态分别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A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B组),其中A组30例33眼, B组35例37眼。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8(平均6.5)mo。结果:手术后1 mo A组与B组各组的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与术后1wk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mo与术前平均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1 mo平均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不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房角关闭状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 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陈静;阮流刚;张洪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2012-02/2014-02收入我院诊断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68例,根据简单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试验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提高,眼压均下降,且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宽度均上升,且试验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结膜滤过泡渗漏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分离术辅助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作者:李庆雨;谷淑颖

    目的:探讨不同房角关闭范围的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的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5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按照房角关闭粘连程度分为3组,房角关闭粘连≤1/2周者为A组(13眼);1/2<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B组(18眼);房角关闭粘连>3/4者为C组(23眼),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 wk的房角和眼压情况,并观察术后3 mo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2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B、C两组眼压降低幅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少,其中 A 组患者房角重新开放13眼,开放率达100%,B组房角开放14眼,开放率达78%,C组房角开放16眼,开放率为70%,三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仅有C组3眼再次发生青光眼,发生率为13%,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组有3眼角膜水肿、2眼房角关闭粘连>3/4;C组5眼房角关闭粘连>3/4,1眼有前房消失,3眼角膜水肿,1眼脉络膜上腔出血,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两组再次出现房角关闭粘连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房角关闭粘连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房角达到开放,但对于重度房角粘连患者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可能出现青光眼的复发。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涛;黄加忠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眼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眼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眼角膜轻度水肿,3眼瞳孔散大,1眼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金华;苏凡凡;陈乔;陈瑶;伍志琴

    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01);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使术后眼压降至正常,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优于小梁切除术.

  • ND:YAG激光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曹冬斌;陈海兵;周慧萍

    目的:观察激光虹膜切除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于上方或下方作周边虹膜切除..结果:治疗147例165眼闭角型青光眼,经过2~24月随访观察,成功149眼,失败16眼.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 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优势分析

    作者:周群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0例(32眼)晚期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手术.结果:随访2年,术后眼压、视力、房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有远期较好的眼压控制率及房角控制率,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作者:钟敏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60例(68只眼),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6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房角、视力、眼压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在手术后的房角、视力、眼压及视野水平四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②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正常范围,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即发生率为5.00%。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使房角加宽,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视野范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屹华;郭玉珍;张小年;许雪玲;齐奇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39眼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房角粘连处用粘弹剂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a随访眼压控制在10~18mmHg,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部分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玫侠;李上;王丽

    目的探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实验组推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vs 78.38%)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前房深度(mmHg:14.91±2.66 vs 25.46±6.18;mm:4.30±1.11 vs 1.94±0.43)均优于对照组,且佳矫正视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

  •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

    作者:张旭莲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6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自评表进行测评,观察并记录两组人员的测评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分数与抑郁自评量表分数均较试验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组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的人数分别为20、11、6例,共37例,占56.06.该组患者中抑郁自评量表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的人数分别为23、19、5例,共47例,占71.21%,该组患者中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人数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正常人不同,常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需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高彩虹

    青光眼是临床上一种眼科急症,疾病特征包括院视神经出现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等,主要危险因素为病理性眼压升高,病情急危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致盲,所以说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分析

    作者:常宝琴;石一宁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85只眼)男26例,女34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6.7岁.右眼15例,左眼20例,双眼25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79只眼(闭角型青光眼77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只眼),继发性青光眼5只眼,先天性青光眼1只眼.

785 条记录 36/40 页 « 12...3233343536373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