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2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颅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经CT引导定位,采用适当长度(约20mm)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钻孔冲洗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并闭式引流.结果 72例患者共行经颅穿刺术78部位次;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意识障碍和偏瘫症状好转,术后复查CT,硬膜下血肿全部清除53例,硬膜下腔残留低密度少量积液19例,其中6例表现为脑脊液引流症状,经治疗后痊愈,未发生张力性气颅、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和癫痫发作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血肿复发病例.结论 CT引导下经颅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技术.
-
环钻在额部颅内血肿开颅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钻在额部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应用环钻开颅与普通(传统)开颅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①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时间平均为1.2 h,普通开颅时间平均为2 h.②应用环钻开颅术中一般不需要输血,而普通开颅术中常需要输血.③环钻开颅切口小,损伤小,多采用沿额纹切口;普通开颅切口大,术后外观欠佳.结论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外观皮肤切口美观、并发症少.
-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CT示血肿完全清除14例,近全部清除5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随访3~6个月,GOS分级Ⅳ~Ⅴ级11例,Ⅲ级6例,Ⅱ级3例,Ⅰ级1例.结论 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可直视下止血,视野广阔,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7 h内采用小骨窗微侵袭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全部清除156例,大部分清除27例;术后早期死亡16例(8.74%).167例随访6~48月,随访前6个月死亡5例.按ADL分级Ⅰ级33例,Ⅱ级50例,Ⅲ级54例,Ⅳ级23例,Ⅴ级2例.结论该手术创伤小、时间短、简单易行,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且快.
-
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的应用
作为神经外科微侵袭显微手术的典型代表,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历史.近年随着计算机影像学三维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光学仪器和光源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的结合应用已成为一门微侵袭显微神经外科的新兴技术.
-
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7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早期微侵袭组手术良好率优于非超早期微侵袭组;手术死亡率与术前GCS评分、有无并发症有关,但与年龄无关.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
-
微侵袭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微侵袭入路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结合临床分级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死率15.3%.日常生活能力(ADL):ADL154.5%,ADL2 19.2%,ADL3 11.5%,ADL49%.结论病死率与术前意识状态及手术时机选择有关,术后ADL与手术术式和手术时机有关.
-
椎管肿瘤微侵袭的手术配合
目的了解椎管肿瘤微侵袭手术的配合要点,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方法配合完成手术95例,应用微创小切口及半椎板切除方式切除榷管肿瘤.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5cm,术中出血平均600ml.结论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椎管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配合默契,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预防感染,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治疗LDH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0例经脊柱内窥镜(MED)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根据患病年龄与椎管内合并症情况分别分为青壮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三组与A,B,C三组,按临床特点又将年龄超过50岁的LDH分为Ⅰ、Ⅱ两型,分别计算其疗效优良率并做χ2检验.结果:15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5月,按Macn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22例,良15例,可13例,优良率为91.33%;青壮年组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Ⅰ型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Ⅱ型(P<0.05);椎管内合并症对MED手术疗效有明显影响(C组优于A组,A组优于B组,P<0.05~0.001);中央型突出与旁侧型突出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病年龄与椎管内合并症是影响MED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Ⅱ型中老年LDH以及狭窄型LDH均应列为MED手术的相对禁忌证,而中央型突出则不应列为MED手术禁忌证;MED手术是一种辨认清晰、定位精确、疗效肯定的LDH“直视下微开窗”术式,由于设备昂贵,技术要求较高,只适宜做临床有限推广.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侵袭外科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微侵袭神经外科治疗已逐渐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从介绍神经导航系统和内窥镜的特点入手,着重阐明了两者在HICH外科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从而总结出HICH的微侵袭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使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到HICH的临床治疗中.
-
微侵袭脊柱外科应用技术
微侵袭脊柱外科(MISS)发展呈多样化趋势,不断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Chemonucleolysis与PLD已渐少用;IDET现有资料所示效果肯定;PVP公认为椎体骨质疏松首选.MED适应征范围已与传统开放手术基本近似;胸腔镜TES技术已趋完善;腹腔镜主要用于腰椎前路融合;脊髓内窥镜仍处探索阶段.日臻成熟的血管介入技术已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大部分脊柱血管病变.立体定向结合现代影像技术支持可精确完成脊髓毁损性或介入椎弓根钉等手术.
-
微侵袭穿刺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64例报告)
目的探讨穿刺、冲洗、抽吸、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YL-1型血肿穿刺针,局麻下用穿刺针连接颅钻直接经皮钻透颅骨、硬膜进入血肿腔,生理盐水冲洗抽吸后持续负压引流.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迅速好转,术后无张力性气颅、再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微侵袭穿刺负压引流治疗CSDH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明显降低复发率.
-
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翼腭窝是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通过,并与颅内外多个腔和窝相通.由于其位置特殊,解剖结构复杂,许多起源于鼻腔、眶、鼻旁窦及鼻咽顶部的病变可累及此窝,并可沿其通道向与之联系的腔和窝蔓延.随着以鼻内窥镜为代表的微侵袭颅底外科手术的开展,临床医生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1,2].因此,掌握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点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就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鞍区病变(附26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的方法.方法全麻下经单鼻腔蝶窦导入神经内镜行26例鞍区病变切除,必要时辅以显微镜.结果24例肿瘤病人中2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垂体脓肿和1例空蝶鞍均临床治愈.随访6~25个月,10例视力恢复至5.0,6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内分泌水平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侵袭性小,疗效确切.
-
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粉碎清除术或经皮钻颅血肿粉碎引流术,33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微创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19±4)d,昏迷(5±3)d,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8±11)d、(13±3)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62%、8.1%,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9.4%、30.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颅CT动态检查发现微创手术组9~19d大部分血肿消失,水肿明显消退,而传统手术术后水肿期较长,恢复缓慢.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
-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6例,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138例,女118例;年龄27~84岁.术前意识障碍程度:嗜睡16例,朦胧32例,浅昏迷84例,中度昏迷91例,深昏迷33例;其中昏迷伴一侧瞳孔散大31例.出血部位:左侧基底节区102例,右侧基底节区117例,顶叶皮质下24例,枕叶皮质下20例;血肿破入脑室89例.血肿量:30~50 ml 147例,50 ml以上109例.
-
基层医院用微侵袭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
1 临床资料男5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1岁(5~80岁).致伤原因均为外伤,其中交通事故42例,高处坠落伤8例,打架击伤12例,其它外伤8例.急性脑内血肿4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性血肿6例.颅脑复合伤18例,头痛62例,呕吐45例,锥体束征(+)32例,一侧瞳孔扩大10例.按GCS计分法15~10分50例,9~7分15例,<6分5例.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多150ml,少15ml(后颅凹),平均58.4ml.
-
中央区及其附近病灶的神经导航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神经导航与传统开颅两种手术方法对切除中央区及其附近的病灶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中央区及其附近病灶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神经外科导航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比较病灶的位置、大小、骨瓣大小、手术前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结果神经导航手术组骨瓣面积为(28.62±11.83)cm2,传统开颅手术组骨瓣面积为(3932±13.07)cm2,两者差异显著(P=0.04);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导航组为2/15,传统组为10/15,差异极其显著(P=0.008).结论神经导航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具有定位准确、侵袭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为了了解微侵袭手术治疗脑出血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血肿量、手术时机、血肿破入脑室、再出血等.方法自1997年~2000年间运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定位,通过脑立体定向和神经内窥镜技术、小骨瓣开颅、脑室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用尿激酶溶解共50例.结果手术1个月后按GOS临床评分方法评定近期疗效:优8例,良14例,中14例,差12例,死亡2例.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ADL评分:ADL110例,ADL216例,ADL312例,ADL410例,ADL50例.结论通过比较病情分级、血肿量、手术时机、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与疗效的关系.我们认为病人临床分级轻、中型,血肿量在15~40ml之间,手术时机以发病后24~72h内运用脑立体定向穿刺+纤溶治疗效果佳.
-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外科手术的微侵袭策略
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致残及死亡率仍较高.由于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发生率逐年增加,颅脑损伤给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