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积极推广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镜技术(Neuroendoscopy)的开发与应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近20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是理念更新、设备发明和技术提高的快速发展时期[1].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2]:①1910~1950年,内镜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脉络膜的电灼术、三脑室造瘘术等治疗脑积水;②上世纪70年代早期,软性纤维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内镜应用的灵活性;③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内镜及附属设备的质量、精密度的提高导致内镜辅助的微侵袭外科技术的发展,"锁孔"(Key Role)技术的开创标志着微侵袭内镜几经演化发展至今日的完善技术.
-
微侵袭性立体定向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将微侵袭观念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中并探讨其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近10年立体定向手术经验的基础上,自2000年1月始将微侵袭观点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并对155例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118例(76.13%),炎性病变25例(16.13%),放射性坏死6例(3.87%),脑变性性疾病3例(1.94%),另有3例(1.94%)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总阳性诊断率为98.06%.共发生并发症4例(2.58%).无死亡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微侵袭技术的引入则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鞍区病变的微侵袭治疗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方法:影像学和内分泌检查明确诊断.全麻下经单鼻腔蝶窦导入神经内窥镜行病变切除,必要时辅以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结果:24例病人中20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垂体脓肿和1例空蝶鞍均临床治愈.随访6~25月,视力恢复至5.0以上10例,月经恢复正常6例,内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1例.结论:对鞍区病变内窥镜手术侵袭性小,疗效确切.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和相关问题探讨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贾宝祥发明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血肿清除技术,此项技术从1997年在全国推广以来,已经进行了40000多例临床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目前此项技术做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成熟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神经内科医生的关注和接受,现将相关临床问题综述如下.
-
颅脑锁孔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锁孔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它是以准确定位为基础,是小切口与微侵袭的结合.作为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对锁孔手术知识了解不多,我院对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39例锁孔手术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的比较,显示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了解与参与,有利于锁孔手术的顺利开展和病人的康复.
-
1例儿童垂体腺瘤的护理体会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但儿童垂体瘤并不多见,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该病被越来越早的发现,我科于近期收治了1例儿童垂体腺瘤的病人,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经蝶垂体腺瘤手术配合体会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因其微侵袭的特性,已是用于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55例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体会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经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两种方法后的临床情况及疗效的比较.方法:时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夹闭治疗和栓塞治疗,对术后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并用远期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采用栓塞治疗的,在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夹闭组,术后半年有39例得以随访,两种方法的远期效果无差别.结论:血管内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术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优于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但费用昂贵.
-
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接受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探讨
临床上脑出血常见的发病年龄段是50~70岁,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80岁以上高龄人群[1]的增长速度快,相应地高龄脑出血患者也随之增多,特别是非高血压性的脑淀粉样变性性血管病所导致者明显增多.因此,如何提高对这个年龄段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是当前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一个课题.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结我院2001年3月~2004年1月,显微镜下"微侵袭"清除与传统"肉眼"下清除脑内血肿病例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微侵袭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近几年我们应用简易定位方法,钻颅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透明神经内镜鞘经额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的部位,手术方式较多,神经内镜因其微创、直视的优点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镜微侵袭手术外科治疗研究不多.我科对54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应用价值和疗效的分析,报告如下.
-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尚缺乏规范化的治疗原则和佳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表明,利用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回顾了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历史和现状,综述了该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特点、时机、手术适应证和主要的手术方式.
-
颅内血管神经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颅内血管内介入是一种使用微侵袭血管内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方法.该专业领域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随着该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认可,这种进步的速度还在加快.
-
神经导航定向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及导航系统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在神经导航引导、内窥镜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清除治疗,并予以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随访6个月,对治疗结果以KP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25例患者血肿量20~40 ml 9例;40~60 ml 16例.术后即刻复查CT血肿清除率在30%~70%16例;大于70%9例.治疗后6个月KPS评分80~100分14例;60~70分8例;30~50分2例;1例死亡.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内窥镜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清除,辅以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性、精确性、直视性、简便性、灵活性等优点,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水解脱铂金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死亡率高.自20世纪90年代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的问世以来,血管内栓塞治疗,由于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而各种新型弹簧圈及其他栓塞材料的不断出现,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报道水解可脱弹簧栓(Orbit)治疗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体会.
-
YL-1型穿刺针加尿激酶微侵袭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采用YL-1型穿刺针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的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CT复查血肿完全或基本消失,无并发症.该法属微侵袭治疗,适应范围广,特别适宜年迈危重及伴有严重疾患病例.并发症少 ,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便于掌握操作的治疗方法.
-
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颅内病变152例临床分析
颅内血肿、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既往多是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摘除囊腔.但手术易造成正常脑组织不必要的损伤,有些囊腔手术不易摘除,手术易导致囊腔破裂,发生种植转移;位于脑深部或颅内重要功能区的病变,手术风险大,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我科自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在CT或MRI导引下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颅内病变1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护理配合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近年来微侵袭清除血肿术因其创伤小而成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2-5].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施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手术效果显著,护理体会如下.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逐年提高.由于微侵袭观念的确立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好的特点.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此方法治疗垂体腺瘤32例,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