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D3与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欣;陈浩;熊永强;黄河

    维生素D3结构上属于甾体激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持正常血钙水平、调节骨代谢和多种细胞的生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3在多种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活动.维生素D3作用于不同癌细胞类型的细胞机制,有力地表明维生素D3可以发挥保护和抗肿瘤作用,延缓细胞转化、增生和肿瘤进展.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胃肠道肿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维生素D3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胃肠道肿瘤细胞增殖.维生素D3能够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维生素D3类似物不产生高血钙的副作用,也能够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维生素D3可能通过维生素D3受体VDR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结合这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3有希望做为治疗和预防胃肠道肿瘤的新思路,更多的维生素D3抗肿瘤机制研究及临床实验能够为胃肠道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 肌肉减少症在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静;周福祥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含量减少和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及营养不良、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本文旨在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及其与治疗相关副反应和预后的关系,进而明确其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以"肌肉减少症"和"肿瘤"为主要关键词检索CNKI及Pubmed相关文献,总结发现,首先,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但诊断方法和标准不一,肌肉减少症的规范化诊断需包括肌肉含量评估和功能状态评估两方面;其次,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耐受性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增加严重化疗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手术后住院时间、增加远期死亡风险等.综上,肌肉减少症的评估在胃肠道肿瘤中体现重要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手段,同时,对肌肉减少症的临床干预也显得尤为重要.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精准营养治疗

    作者:李云龙;王士祺;赵青川;季刚;李纪鹏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为甚.胃肠道肿瘤除肿瘤自身消耗及特殊因子的释放,还经常因消化道的梗阻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程度.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以及增加非计划性二次手术率,终增加病死率.利用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在围手术期提供精准而有效的营养治疗,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及精准营养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况的评估与筛查,精准营养治疗适应证,营养制剂的选择及使用途径等方面阐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 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作者:辛辽辽;王美霞;秦佩

    目的:探讨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营养不良状况,临床实施饮食结合心理护理的措施予以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并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分别护理后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为理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结合心理护理的模式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扭转营养不良的现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研究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迟增云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到2018年7月在延边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数字随机表达的原则分组,各4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常规+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情况,可见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来看,在腹胀腹痛、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可见观察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好.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可获得理想效果,尤其是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有极其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预后佳,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 希望护理模式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娇

    目的:观察希望护理模式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确诊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并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比较希望护理前后患者症状困扰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希望护理模式应用前后,胃肠道肿瘤患者症状困扰测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1);生活质量测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调节症状困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 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吴乾富;李军华;林振海;张志东;魏海龙;彭文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取样的方式抽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60例进行研究,纳入时间2014年3月-2017年3月,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宋国磊;姜从桥;时依;王法宝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胃肠道肿瘤患者9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对胃肠道肿瘤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柳铭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1%.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59%.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者门静脉高压的情况、肝功能的情况和肿瘤类型来选择手术的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作用

    作者:楚军敏;李俊青

    目的 分析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力、肠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分组,采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46例为研究组,采用肠内全素营养支持的46例为对照组,对比患者营养支持后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营养良好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予以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营养液成分富含调节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营养物,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提升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80岁以上高龄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石小强

    目的 探讨总结超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5例80岁以上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55例中,51例合并有1-7种不同类型的并存病.55例均为限期腹腔镜辅助手术,根治性手术50例,胃间质瘤切除1例,小肠间质瘤切除1例;局部复发病灶姑息性切除1例,单纯造口1例.术后34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12例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并发症,多1例出现6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常并存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并存病,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加强国手术期管理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

  • B超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刘波

    目的 探讨B超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之间共收治的44例诊断为胃肠道肿瘤的患者,总结其B超检查结果.结果 结肠癌、直肠癌和胃癌的比例分别为36.36%,38.64%和25%,总体来看,各个消化道肿瘤普遍存在“假肾征”的特点,肿块部位回声稍强.结论 B超虽然不是诊断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但是其作为首选筛查手段值得重视,实行B超检查可以筛选出疑似消化道肿瘤的病例,以提高诊断率.

  • 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杰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35例可疑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空腹、胃内冲水的状态下行16排螺旋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对比。结果经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12例恶性肿瘤,其中包括9例胃肿瘤患者(5例患者局部胃壁增厚,2例胃内出现肿块,2例患者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以上患者,6例侵犯周围临近器官,1例向肝脏转移,2例向腹膜后以及脾门淋巴结转移;发现6例良性肿瘤,其中包括2例十二指肠降段肿块,3例十二指肠肿瘤,1例十二指肠升段肠壁肿块。12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确诊为胃肠道肿瘤的有9例,分别为胃肌腺瘤2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胃腺癌4例。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病症,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作者:孙玉娟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认真制定了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按护理程序认真实施并总结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正氮平衡、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胃肠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作者:孙玉娟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认真制定了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按护理程序认真实施并总结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正氮平衡、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胃肠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道外营养与肠道内营养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能亮;汤华军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道外营养与肠道内营养支持的对照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研究价值.方法 将我院从2013年10月11日至2014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的5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将56例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以及实验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道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患者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法.将两组患者后的营养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内营养支持法可以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

    作者:马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5-FU)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6.7%,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要表现的小肠肿瘤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英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低,占胃肠道肿瘤的1%~5%,主要是良性肿瘤,由于其无特有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而小肠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仅占0.2%[1],容易误诊以至延误治疗.我院于2003~2005年收治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小肠肿瘤6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丁兰;戴婷;范莉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 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应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调查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44%;发现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3.48±2.03)d.结论 在针对应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不同,实现全方面的手术护理方式,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飚

    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较大,多是由于肿瘤消耗、食物摄入量减少及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给治疗带来诸多麻烦,患者出现免疫状态低下,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上升.围手术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度,从而起到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 .本文结合近年来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相关研究,对营养支持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1136 条记录 55/57 页 « 12...49505152535455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