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陈秀荣;龙国利;彭宗银;熊国英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 PEG)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PEG组与鼻饲组,每组40例。 PEG组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营养治疗,鼻饲组用鼻饲法进行营养治疗。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GOS评分良好患者29例,鼻饲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7,P<0.01);PEG 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41±3.27)d,鼻饲组为(38.16±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6,P<0.01);PEG组患者发生反流12例、胃黏膜糜烂7例、吸入性肺炎13例,均低于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79,4.9428,12.8321;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方面的价值高于鼻饲法。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张锋良;高飞;陶连元;徐青

    目的 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在老年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行PEG手术,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每月随访1次.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简易营养评分(MNA).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2例术后造瘘口皮肤感染,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体重、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MNA评分改善(P<0.05),肺部感染率下降(P<0.05).结论 PEG是老年吞咽障碍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汪志明;李维勤;江志伟;刁艳青;丁凯;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对胰腺刺激作用小,能减少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MODS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1],目前已成为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主张尽早行EN支持[2-3].但是EN途径的建立仍是难点.

  •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途径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丁凯;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EG,术前1天及术后8周时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体重、脂肪群、瘦肉质群的变化及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情况.结果PEG术后经8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体重、瘦肉质群及脂肪群、KP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通过PEG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

  • 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倪元红;邹志英;彭南海

    由各种原因所致食物不能经口腔到胃的过程为吞咽障碍.常见的导致吞咽障碍的原因有脑卒中、脑外伤、吞咽通道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反应、损伤、肿瘤、放射治疗、食管动力性病变等.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疾病、伤害的增加,吞咽障碍患者日益增多,由于无法经口进食,患者常采用经鼻胃管途径实施肠内营养.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晚期癌性肠梗阻临床应用的研究(附65例报告)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丁凯;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作为胃肠减压途径,在晚期不能手术的癌性肠梗阻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1~2005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65例不能进行手术治疗需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晚期癌性肠梗阻病人,局麻下采用拖出法技术完成PEG,术后通过PEG进行胃肠减压.结果 PEG技术成功率为97.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6.2%.经PEG管每日引流胃肠液约200~1200mL.病人术后都拔除了鼻胃管,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 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以代替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 经腹胃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在晚期喉癌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佴永军;姚平;王小平;时开网

    目的:报道在晚期伴食管完全梗阻的喉癌病人中通过经腹胃切开途径成功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的应用体会.方法:18例喉癌术后复发伴食管完全梗阻的病人,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胃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16例在局麻下、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手术平均时间32.1±5.8分钟,无手术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胃切开途径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是安全、简便及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术后耐受好、易于护理,适合喉癌伴食管完全梗阻病人建立长期营养支持途径的需要.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邹志英;黎介寿;江志伟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 前瞻性观察28例采用鼻饲营养的吞咽障碍患者实施PEG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均无PEG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造口周围炎症,1例肉芽组织形成,1例导管脱出;所有患者和家属对PEG的评价为舒适、安全、方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由60.7%降至3.6%);术后营养状况迅速改善,术后3个月体重[由(45.75±8.09)kg升至(50.3±7.78)kg]、血浆白蛋白[由(35.19±2.70)g/L升至(39.83±3.04)g/L]、血红蛋白[由(89.48±15.49)g/L至(113.21±9.54)g/L]水平均有显著增长,P<0.01.结论 PEG是舒适、安全的肠内营养途径,能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适用于需要长期家庭肠内营养的吞咽障碍患者.

  •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置管的护理进展

    作者:倪元红

    Gauderer等[1]于1980年首次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1984年,Ponsky等[2]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对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作者:钱斌;史磊;刘帅;单忠宇;李淑亚;郑松柏

    目的 观察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喂养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喂养对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因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行管饲营养的老年患者共97例,分为两组:PEG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5 ~85岁,平均(74.4±5.2)岁,中位喂养时间429(190,906)d;NGT组6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65~89岁,平均(75.6±6.2)岁,中位喂养时间431 (157,868)d.分别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吞咽功能的改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治疗结果.结果 PEG组吞咽功能改善率为40.6%,显著高于NGT组的10.8% (P<0.05);PEG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7次,明显少于NGT组92次,PEG组吸入性肺炎发生频率1次/907 d,明显低于NGT组1次/3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吸入性肺炎死亡,PEG组1例,NGT组4例.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的老年患者,PEG喂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频率.

  • 腹壁不透光病人进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的临床经验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吴素梅;丁凯;李国立;李宁;黎介寿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于1980年由Gauderer和Ponskv介绍并应用于临床[1],主要代替手术胃造口,适用于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1984年,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PEG基础上发展而来[2],适用于胃瘫、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及易发生反流误吸者,既可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又可通过胃管进行胃内减压引流.腹壁不透光以往被认为是PEG/J的禁忌证,由于技术的成熟及经验的增加,在腹壁不透光的病人中采用"安全通路法"同样可以进行PEG和PEJ[3,4].现报道15例腹壁不透光病人中进行PEG和PE的临床应用经验.

  •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钱斌;晁东超;史磊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50/10万人,病死率为120/10万人,约34%的死亡患者是由吸入性肺炎所致.9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作后可存活,至少有50%的患者会出现短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言语不清(累及第5、7、9、10、12对脑神经)等症状,被称为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患者易合并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抑郁,其误吸发生率为40%~ 70%.16%因脑卒中急诊入院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和入院1个月后的死亡率高(15%)、生理功能恢复差(58%,经改良Rakin量表评定>3分者)都有密切关系[1].随着营养支持或营养治疗的发展,目前对于消化道功能正常的需要营养支持的脑卒中患者尽可能使用肠内营养已经形成共识[2].本文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及评价作一综述如下.

  •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倪元红;邹志英;汪志明;江志伟;彭南海

    家庭肠内营养(homeenteralnutrition,HEN)是指在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指导下,患者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目前在美国HEN使用率360人/百万/年,在欧洲HEN使用率为163人/百万/年,欧美国家病例数每年以20%~25%递增[1-2].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柏屏;彭南海

    晚期癌性肠梗阻是腹部及盆腔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并非是癌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依赖非手术的姑息性支持治疗[1~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 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期胃肠减压.PEG进行胃肠减压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护理方便,可以有效地减轻肿瘤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报道PEG在10例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姑息支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

    作者:陈彻;李幼生

    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的患者,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此种肠梗阻一般称为恶性肠梗阻(MBO).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51%,其中尤以卵巢癌患者常见,且常是致患者死亡的原因[1].晚期结肠癌、直肠癌肠梗阻的发生率为4%~24%.恶性肠梗阻可以由肿瘤本身引起(腔内或腔外肿瘤生长),也可能由于良性原因引起,如肠粘连、放疗后肠损伤、炎性肠病和内疝.在结肠癌、直肠癌中,良性病因引起的肠梗阻占了一半,而在妇科肿瘤中仅占6%[2].胃肠道肿瘤由于单纯肿瘤阻塞导致的肠梗阻、可手术治愈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在放射性肠炎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李国立;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目的: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在2例放射性肠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方法:2例放射性肠炎病人,术前因肠梗阻需肠外营养支持及长期胃肠减压,手术时切除大段小肠导致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2例病人均行PEG治疗,术前通过PEG进行胃肠减压,术后通过PEG进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术前通过PEG引流胃肠液500~1 000 ml/d,术后通过PEG输入肠内营养,能量为2 092~5 020.8 kJ/d.结论:PEG在一些特殊病人的围手术期应用,可以同时发挥胃肠减压和长期肠内营养的作用.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李国立;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目的:重点探讨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85例恶性肿瘤病人共行88例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回顾性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PEG/J均采用拉出法. 结果:85例病人PEG/J术后无操作相关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但微小并发症发生率为8.2%(7/85).7例病人发生8次微小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尖端移位2例、导管缠绕1例、导管渗漏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治愈. 结论: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操作简便、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改善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况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姜军;李宁;黎介寿

    目的: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应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成功经验. 方法:吞咽障碍病人2例,男性,55岁和62岁,鼻咽癌放疗后2年和4年,只能进流质饮食,每餐进食时间长达3~4 h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营养状态.均在局麻下行PEG.术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每月随访1次,检查体重、体质指数和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 结果:手术顺利,已随访3个月及4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体重比术前增加6 kg和10 kg,营养状态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PEG是鼻咽癌放疗后导致吞咽障碍的合理治疗方法之一.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李晓静;席淑华;朱志红

    0 引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原发损伤严重,多有合并损伤或并发症,导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呈持续性植物状态.这些病人治疗康复时间较长,因病人的肠道功能基本完好,故保持良好的EN支持,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

  • 神经系统疾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喂养是管饲喂养的一种方式,即内镜下经腹壁穿刺胃腔,置入导丝,应用导丝引导胃造口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的微创造口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是另一种造口方法.这些手术以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并成为长期管饲喂养病人的首选方式[1].PEG喂养的主要人群是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约占PEG喂养总数的50%以上[2].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