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患者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危重老年患者使用率更高,为输液抢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要保护好留置针,延长使用时间,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可调钠透析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前透析的危重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常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造成血液透析时低血压及对血液透析的不耐受[1].而可调钠透析技术已逐渐被认识并已常规使用[2],在控制透析不耐受方面的有效性已逐渐显露.我们对18例老年患者使用可调钠透析,在预防低血压及血液透析的不耐受性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喉罩及靶控输注应用于高龄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高龄危重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有些患者长期卧床,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往往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拔管困难、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多,而喉罩具有刺激小、心血管反应小、术后较少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等特点[1].为此, 我们对非胸腹和口内手术的老年高龄重症患者运用喉罩及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毕不入ICU病房,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医疗成本.
-
卫计委要求对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对特定急危重患者,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利用3年的时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翻身钟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近10余年,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病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1].神经科瘫痪、昏迷、危重老年患者多,是压疮发生的高危科室.如何预防压疮一直都是护理研究的课题.我科将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Norton评分[2]<14分病情允许翻身的2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3年10月-2005年9月收治的Norton评分<14分病情允许翻身的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在病房设立翻身钟预防压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危重老年患者ICU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APACHE量表对137名危重老年患者ICU存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存活、死亡患者一般状况及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改变.结果预示ICU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气管插管,而非年龄、性别因素.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长,且健康评估分值较高.存活患者在输氧疗法上存在差异.此外,年龄因素与ICU治疗不相关.结论运用APACHE评分系统能客观地了解危重患者综合状况,为管理者科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
-
危重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老年患者常用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P+M组)及咪唑安定(M组)3组麻醉治疗老年患者各20例,对比麻醉前后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选择相对有效的麻醉方式。结果(P+M)组患者异丙酚用量0.79±0.18mg/kg,咪唑安定用量0.05±0.01mg/kg,手术治疗时间3.0±0.7h,两种药物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其余两组(P<0.05)。 P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现象显著(P<0.05),M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显著加快(P<0.05),P+M组患者用药初期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可降低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用药对患者手术操作中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效果显著。
-
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78例危重老年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个体化体位策略在危重老年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危重老年患者PICC置管时应用个体化体位策略的效果.方法 将重症监护室内106例拟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置管体位和方法,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体位策略,主要包括平卧位半卧位转换法、指压阻断颈内静脉法、体位改良法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法.2组患者均加强置管后止血凝胶.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结果、置管过程中的安全性、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实验组惠者的心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送管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渗血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老年患者PICC置管时采用个体化体位策略可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危重老年患者PICC置管时的个体化体位策略
目的 探讨危重老年患者PICC置管时的个体化体位策略的效果.方法 将重症监护室内111例拟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置管体位和方法,实验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体位策略,主要包括平卧位半卧位转换法、指压阻断颈内静脉法、体位改良法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止血凝胶加强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结果、置管过程中的安全性、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心悸的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而送管困难差异无显著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局部渗血和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危重老年患者采用个体化体位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自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体位 危重老年患者 -
危重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
目的 对急诊病区收治的需要留置导尿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产生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急诊病区进行治疗的64例危重老年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其中23例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同时根据原因探讨应对措施.结果 由于导尿管选用不合理原因造成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有9例,因导尿管质量问题导致的尿管漏尿有2例,由于导尿管发生阻塞引发引流不畅造成的有2例,因患者尿道松弛使得导尿管漏尿的有5例,对尿管刺激适应不良原因的有2例,气囊内注水量不恰当造成的漏尿1例,因夹管时间不恰当导致的漏尿2例.结论 通过分析危重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漏尿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或避免老年患者由于留置管漏尿患者发生感染或压疮率,缓解老年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