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8例痉挛性脑瘫的护理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clcctivc Posterior Rnyzotomy,简称SPR)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研究表明,SPR手术能够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肢体功能[1],但并发症[2]也不容忽视.我院采用SPR方法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8例,在术前术后实施了周密的护理计划,效果良好,现对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脑电双频谱指数用于小儿脑瘫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麻醉过程中采用BIS监测,BIS值维持在45~55;B组无BIS监测,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观察2组患儿在手术前、电刺激前、电刺激时和电刺激后的HR、MAP变化,以及拔管时间、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比B组电刺激时患儿HR、MAP更加平稳,用药量少,拔管时间短(P均<0.05).结论 BIS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应用增加了麻醉的可控性,对循环影响小,用药量减少,苏醒快,是小儿麻醉过程中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的护理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目前,临床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CP,对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有独特效果.从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脉冲电刺激方法,对38例患儿开展了SPR治疗CP及康复训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少数民族地区痉挛性脑瘫手术患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小儿痉挛性脑瘫(CP)多由于早产、难产、窒息、核黄疸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肌肉平衡失调所致[1].
-
痉挛性脑瘫行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26例预见性护理
近年来,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26例, 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关键词: 小儿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精心护理 护理体会 治疗 报告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
1993年美国医师Koman等报道用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
-
小儿痉挛性脑瘫马蹄畸形矫形外科治疗进展
马蹄畸形在脑瘫儿中非常多见,且明显与脑瘫类型相关,双瘫可达8%~18%,偏瘫达24%~27%[1].就其病因与形成机制,目前有两大观点:功能障碍的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脊髓的调控紊乱,脊髓水平的突触前抑制缺乏,导致小腿三头肌牵张反射亢进[2].
-
小儿痉挛性脑瘫手术与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痉挛性脑瘫常由早产、难产、核黄疸等所致,表现为运动肌张力高、软组织痉挛或挛缩畸形、骨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部分伴有斜视、癫痫、流涎、语言发音障碍等.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常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行ADL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ADL评分(80.23±1.12)分,高于对照组(38.12±1.26)分;研究组治愈率为75.0%,与对照组治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性脑瘫,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好,可使治愈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