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与术后应用对开颅术后镇痛及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张英传;韩作春;刘旻新;张洪刚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术后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传统的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由于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开颅术后患者,让医师总是不能放心使用,所以在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应用中有所限制。帕瑞昔布钠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是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药的前体,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 ),减少前列腺素生成而发挥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意识和呼吸影响较小。本研究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开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躁动的影响。

  • 白桦提取物对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影响*

    作者:杜旭;刘璐;薛欣

    目的研究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及对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影响.为其解热降温机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480nm/365nm处测定5-HT含量.单位以每mg鲜脑组织含5-HT的ng数表示.结果酵母模型组大鼠体温及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大鼠给予白桦提取物后1h体温显著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亦明显降低.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的含量有关.

  • 双黄连口服液抗大鼠非特异性炎症作用的研究

    作者:侯莹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抗炎、解热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司匹林、清热解毒口服液为阳性对照品,分别用蛋清和2%二硝基苯乙醇制备大鼠足跖肿胀的非特异性炎症和高热模型,用双黄连口服液和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对两种模型的大鼠进行治疗,考察双黄连口服液对大鼠非特异性炎症和高热的治疗作用.结果:高、中、低剂量双黄连口服液和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的非特异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剂量的双黄连口服液对2%二硝基苯乙醇所致大鼠高热的解热作用特点不同,中剂量双黄连口服液,在致热60 min后即表现出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致热90 min至实验结束,表现出极显著解热效果(P<0.01);高剂量和低剂量双黄连口服液组于致热90 min至实验结束,均表现出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阳性对照药物清热解毒口服液于致热150 min后,表现出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炎、解热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抗炎、解热的治疗.

  • 暑热感冒颗粒药效学研究

    作者:由东;肖春莹;连红

    目的:研究暑热感冒颗粒抗病毒、解热和发汗作用。方法: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96h解剖取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鲜啤酒酵母悬浮液,测给药后的肛温;大鼠足趾部涂染色剂,观察汗点数量。结果:暑热感冒颗粒明显减少小鼠肺指数值;明显降低大鼠肛温;明显增加大鼠汗点数量。结论:暑热感冒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解热和发汗作用。

  • 不同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万红叶;孔祥英;杨悦;李晓敏;林娜

    目的 观察比较四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10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各18只,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h、造模后3.5 h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水煎液灌胃.分别于造模后4h、8h和12 h取血和下丘脑,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匀浆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环磷酸腺苷(cAM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结果 注射酵母后4h,模型组大鼠体温开始升高,8h达高峰,大黄、黄连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体温(P<0.01或0.05);注射酵母后8h,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的PGE2和cAMP含量[分别为(31.55±9.88) pg/mg、(0.17±0.03) pmol/mg]增高,血浆中AVP水平(0.14±0.02) pmol/ml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和黄连可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PGE2[分别为(113.65±18.60) pg/mg、(127.72±15.75) pg/mg]、cAMP[分别为(0.69±0.08) pmol/mg、(0.74±0.10) pmol/mg]含量,增加发热大鼠血浆中AVP含量[分别为(1.08±0.12) pmol/ml、(0.91±0.01) pmol/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相关因子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寒性中药大黄、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中PGE2、cAMP、血浆中AVP因子的含量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 疏风解表方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宝瑾;王宏;方邦江;陈浩;郭全;陆娇娇;王蓓

    目的 观察疏风解表方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大鼠发热,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导小鼠炎性渗出,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渗出缓解作用;耳廓涂抹二甲苯诱导小鼠炎性肿胀,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肿胀缓解作用.结果 ①模型对照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37.14±0.39、40.31±0.34、40.44±0.44、40.24±0.34、40.05±0.44、39.85±0.37)℃:阿司匹林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37.13±0.33、38.74±0.42、38.86±0.33、39.05±0.36、38.74±0.37、38.64±0.24)℃;疏风解表组的基础体温、1h体温、2h体温、4h体温、6h体温、8h体温分别为( 37.03±0.46、39.02±0.49、38.82±0.49、38.63±0.46℃、38.62±0.52、38.42±0.44)℃.阿司匹林组、疏风解表组模型大鼠各时段体温均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各组伊文斯蓝OD值:模型对照组(0.221±0.045),阿司匹林组(0.162±0.053),疏风解表(0.176±0.049),阿司匹林、疏风解表方干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片重量:分别为模型对照组( 1.94±0.55)mg、地塞米松组(1.18±0.40) mg、疏风解表组(1.04±0.41 )mg.应用地塞米松、疏风解表方干预后,耳廓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疏风解表方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 脑热清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春然;周建平;王志斌

    目的:观察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分别利用细菌内毒素和2,4-二硝基苯酚制备家兔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模型,观察脑热清口服液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H+等致炎因子引起的小鼠急性渗出性炎症,研究其抗炎的作用.结果:脑热清口服液能显著降低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感染性发热模型和2,4-二硝基苯酚致家兔非感染性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对二甲苯、H+等致炎因子引起的小鼠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脑热清口服液对急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反应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石强

    目的:观察黄萸巴布剂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干酵母、牛奶和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法观察黄萸巴布剂对3种致热原所致动物发热的影响;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黄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萸巴布剂可显著抑制干酵母、牛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反应;对醋酸和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黄萸巴布剂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 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学伟;曹敏;刘树民

    目的:比较龙胆水提液,龙胆碱及龙胆苦苷解热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发热模型组、龙胆碱组,龙胆苦苷组及龙胆水提组,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发热模型,于模型制备后6h,分别ip龙胆碱溶液(100 mg·kg-1)、龙胆苦苷溶液( 200 mg· kg -1)及ig龙胆水煎液(4 000 mg· kg-1)后分别于各个时间点监测直肠温度,比较三者作用的差异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白介素-1( IL-1)、白介素-6(IL-6)及下丘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前列腺索E2(PGE2)含量.结果:龙胆碱、龙胆苦苷、龙胆水提液,均能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三者对体温指数( TR19)的影响分别为:0.86±0.32,1.56±0.27,1.47±0.31,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放射免疫结果显示,给药组IL-6,PGE2含量分别为(42.46±3.84),(103.30±7.38) ng·L-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龙胆碱、龙胆苦苷及龙胆水提液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龙胆碱的解热作用强于后者,龙胆碱可能是中药龙胆解热作用的更直接物质;龙胆碱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6水平,进而影响下丘脑PGE2含量有关.

  • 白虎承气汤解热作用有效部位群的筛选

    作者:张超云;黄显章;郝鹏飞;毛秉豫

    目的:初步筛选白虎承气汤解热作用的有效部位群.方法:筛选健康大鼠104只,随机分为13组,即A,B1,B2,C1,C2,D1,D2,E1,E2,F1,F2,G1,G2组,每组8只,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1,C1,D1,E1,F1,G1组分别ip脂多糖(LPS)(20 μg· kg-1),诱发动物发热,造模后2h,ig给予,C1,D1,E1,F1,G1组大鼠分别用白虎承气汤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按20 mL·kg ig(折合生药为18.6 g·kg-1),B1组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并于ip LPS后2,3,4,6,8h时测量体温.B2,C2,D2,E2,F2,G2组分别sc 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1),诱发动物发热,造模后3h,ig给予C2,D2,E2,F2,G2组大鼠分别用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按20 mL·kg-1灌胃(折合生药为18.4 g·kg-1),B2组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并于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后3,4,5,7,9h时测量体温.并通过上述方法对5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药效学筛选.结果:白虎承气汤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发热大鼠具有显著解热效果(P<0.05),并能持续5h,而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此作用不显著.结论:初步排除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并初步确定白虎承气汤解热作用的有效部位群为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

  • 龙芩草喷雾剂的解热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韩旭华;牛欣;阎妍;赵言群

    目的:观察龙芩草喷雾剂的解热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药理作用的相关机制和"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方法: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成家兔发热模型,并用脂多糖造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使用药物前后家兔体温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龙芩草喷雾剂能够拮抗脂多糖导致的体温上升,缓解发热反应,抑制脂多糖引起的TNF-α含量增多.结论:龙芩草喷雾剂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α分泌的异常增加有关.

  • 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解热、抗炎、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陈会丛;杨海润;杜莹洁;钟雨秋;闫晓东

    目的:观察由儿童清肺丸经工艺和剂型改进研制后的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菌致热法观察解热作用;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体外液体微量稀释法进行呼吸道相关致病菌抑菌实验.结果:儿童清肺口服液可抑制酵母菌所致大鼠发热,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程度和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儿童清肺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100%,儿童清肺口服液的MIC50为40.86mg生药/mL.结论: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及抑菌作用.

  • 桂麻合方解热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贾春华;庞宗然;杨鹤梅;魏晓芬;刘宝山;赵铁华;杨鹤松

    "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两首合方,分别见于宋本<伤寒论>的23条、25条,此二方所用药味完全相同,仅取桂枝汤、麻黄汤的比例不同,但证治攸分,足见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组方之严谨,实寓遣药组方中之量效原理.非但如此,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的相合方法又存在着"先合后煎"与"先煎后合"两种形式,内寓剂效关系,为方剂相合方法指明了两个方向.

  • 白桦提取物解热作用及对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旭;江志君;刘晓谦;朱玉琦;刘璐;张琳

    目的:研究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及对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的影响.为其解热降温机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nm、385nm、325nm处为激发波长,以485nm、480nm、375nm为发射波长,测定5-HT、NE、DA含量.单位以每mg鲜脑组织含5-HT、NE、DA的ng数表示.结果:酵母模型组大鼠体温及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药组大鼠给予白桦提取物后1h体温显著下降,下丘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亦明显降低.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白桦提取物对酵母致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介质5-HT、NE、DA的含量有关.

  • 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彭新君;吴萍;曾嵘;李红;周文

    目的:研究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方法:用商品结晶氨基酸按羚羊角酸水解注射液中18种氨基酸的配比制备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并研究其解热作用(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家免发热试验)、抗惊作用(抗小鼠戊四氮惊厥试验)和镇静作用(与硫喷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和4%的两个剂量组在1.5~4.5h内解热作用相近(与对照组比P<0.01),但4%组的起效更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两个剂量组都可有意义地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1.5%组P<0.05,4%组P<0.01);并能使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潜伏期和生存期延长,而4%剂量组使惊厥潜伏期和生存期延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羚羊角酸水解氨基酸成分具有一定的解热、抗惊和镇静作用.

  • 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作者:叶祖光;王金华;梁爱华;薛宝云;王跃生;王智民;王岚;李春英;张静;黄宁;金蔼英

    目的:根据安宫牛黄丸的治疗学作用,比较研究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安宫牛黄丸全方仅缺朱砂和雄黄)的药效学作用,以探讨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对其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以伤寒菌苗致家兔发热、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NaNO2诱导小鼠缺氧死亡、硝酸士的宁及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为模型,观察比较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的药效学作用.结果: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与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镇静作用;对NaNO2诱导的小鼠缺氧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对硝酸士的宁及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安宫牛黄丸及其简化方在上述药效学研究中,两者在药效学上无明显差异.

  • 不同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调节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影响

    作者:万红叶;孔祥英;李晓敏;朱宏伟;苏晓慧;林娜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 金银花、连翘及银翘药对水煎剂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

    作者:林丽美;王智民;王金华;崔海峰;王维皓;夏伯候;张小光;宗桂珍;李建荣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nb.)Vahl的干燥果实[1].金银花清热解毒,偏于上半身之热;而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便于透达全身之热.二药配伍,清热解毒力量倍增,流通气血以消肿散结止痛.银翘药对是临床上公认的常用有效药对,现有中成药中金银花和连翘的常用比例为3:1~1:2,为了探讨银翘药对的佳配伍比例及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作者对金银花、连翘单煎和银翘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合煎的抗炎、解热作用进行了比较,并以RPHPLC分析了其相应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

  • 中药汤剂改革的思考

    作者:王玉芝

    中药汤剂改革的思考王玉芝(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54)  中药汤剂是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以其随证加减、灵活组方、吸收快的 优点深受广大患 者的欢迎。而调配、煎煮、携带的不方便却成为其发展的阻力。汤剂的改革势在必行。单味 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笔者对此略述已见,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1 汤剂改革不可偏离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和方剂组方的精髓,也是汤剂改革的前提。违背这一根本 原 则的作法都是行不通的。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 这种“整体观念”决定其在用药方面需以复方为主,发挥药物的综合作用。中药和方剂是中 医治病的武器,每一味中药就是一个小小的“复方”通过它与疾病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属性 、功能的效验确定其综合疗效。若干单味中药组成复方,药味虽多但有君、臣、佐、使之分 。通过有机的配伍和共同煎煮,使各药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各司其职,发挥出不可分割的 整体作用。其间蕴含了朴素的整体观念和奥妙无穷的调节艺术。正如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医 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谓:“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 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 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  每一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已很复杂,复方的化学成分更复杂,但经一起煎煮后其间发生了复杂 的生物化学变化,显示出的药效则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临床疗效往往不是单味中药煎煮 后再混合所能替代的。如葛根汤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七味单味药本身却无解热作用,可 见解热作用来自复方的综合药理作用。席先蓉等做的“方药配伍对四妙勇

  • 柴胡注射液特殊给药方式治疗临床发热的效果

    作者:张长河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性味苦微寒,其注射液为柴胡挥发油的灭菌饱和溶液,主要有解热作用,因其作用平稳,临床上多用于小儿、孕妇的感冒发热.为了解柴胡注射液口服、滴鼻、穴位注射、敷脐和直肠给药等特殊给药方式治疗临床发热症状的效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9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