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变化规律

    作者:王楚怀;许轶;阮经文;李丹;林科宇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椎旁肌肌电活动频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所有患者均执行BST实验、抬物实验,采用芬兰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过零点率(ZCR).结果 AIS患者顶椎区凸、凹侧MF、MPF、ZCR波形曲线波幅较其他测试部位低平、数值降低,MF斜率(MFslope)、MPF斜率(MPFs-lope)、ZCR斜率(ZCRslope)随运动负荷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递减.结论 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椎旁肌耐力较差,容易疲劳,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评定AIS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上斜方肌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运动干预对颈肩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龙军;黄力平;牛岩;邢剑;刘畅格;田强

    目的:通过6周静力牵伸联合等长收缩方法对上斜方肌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其肌电、主观疼痛感觉、肌力和疲劳等指标变化,评价运动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参照国内外研究诊断标准招募右侧颈肩疼痛受试者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分别于午休和下班后由物理治疗师分别进行一组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每6次为一组,每组时间20min,每周5次,共计6周;对照组为正常上班和日常生活活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颈部主观疼痛指数(VAS)、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大等长收缩肌力(MVC)以及肌肉疲劳试验的测试,试验组实验前后采用配对的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周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干预前后和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右侧上斜方肌颈肩部主观疼痛感(VAS)有显著降低(P<0.01,P<0.01,);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降低(P<0.01,P<0.01);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斜率绝对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P<0.05);大等长收缩肌力(MVC)试验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增加(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周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能够有效缓解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患者颈上斜方肌肌紧张,缓解肩部疼痛、增加大等长收缩肌力,减少肌肉疲劳程度.

  •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变化的研究

    作者:蔡奇芳;孙栋;谭炎全;林金来;戴慧寒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 疲劳相关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非疲劳特异性研究

    作者:王健;杨红春;刘加海

    目的探讨静态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sEMG)疲劳相关特征变化的非疲劳特异性.方法记录10名被试者等长屈肘收缩1 min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sEMG的信号,分析MPF、MF、ZCR、AEMG和Lempel-ziv复杂度各项疲劳相关性指标的变化,并测量肱三头肌在疲劳运动负荷试验前、后的MVC值.结果肱二头肌在持重负荷过程中MPF、MF、ZCR和Lempel-ziv复杂度均随着负荷持续时间呈线性规律递减,AEMG呈线性规律递增;肱三头肌的MVC在疲劳运动负荷前后无明显变化,分别为(14.0±3.2)kg和(14.6±2.6)kg.但MPF、MF、ZCR和Lempel-ziv复杂度也呈线性递减变化且变化率明显大于肱二头肌,而AEMG无明显变化.结论 sEMG信号线性时、频和非线性复杂度的变化不具有肌肉疲劳特异性,疲劳可能不是造成上述指标变化的唯一因素.

  • 基于表面肌电技术对人体上肢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共驱动的研究

    作者:张肃

    目的:使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人体上肢近端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的中枢共驱动现象.方法:以16名非体育专业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受试者左臂为观察臂,右臂为负荷臂.负荷臂分别处于自然下垂无负荷的放松状态和连续完成负重5 kg哑铃的肘关节屈伸运动诱发疲劳状态;而观察臂手持4kg哑铃,肘关节始终保持屈曲90°,进行等长收缩直至力竭.同时使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两种状态下观察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对时域指标积分肌电(IEMG)、均方根振幅(RMS),以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分析.结果:无论负荷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还是动力性运动诱发疲劳状态,随着运动的进行,对侧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时域指标IEMG和RMS都逐渐升高(P<0.05),但是在负荷臂疲劳状态时对侧观察臂肌肉的表面肌电时域指标IEMG和RMS增加幅度更加明显(P<0.01),同时拮抗肌肱三头肌时域指标受到更强抑制;负荷臂疲劳状态下对侧观察臂肱二头肌肌电频域指标MPF和MF的变化比负荷臂自然放松状态下变化更大(P<0.01),而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变化不大.结论:一侧肢体运动诱发肱二头肌肌肉疲劳能够使对侧肢体相关肌肉表面肌电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产生伴随性的变化,说明人体上肢近端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具有中枢共驱动的效应.

  • 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表面肌电特征

    作者:许晶莉;潘速跃

    目的 探讨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在大自主等长收缩( MI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图(sEMG)的特征变化.方法 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设计.选择2008年9月-2010年7月在广州市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康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10.09±2.47)岁.采用FexComp型表面肌电仪及Ag/Agcl表面电极,在康复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测试,采样时令所有受试者保持相同姿势.将EMG的表面电极固定于其双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体表上,在进行肘关节屈肌、膝关节伸肌MIVC时,同步记录其健、患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频域特征量化分析,包括中位频率(MF)及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MIVC状态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健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MPF值均明显大于患侧(P <0.01,0.05),健、患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M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患儿健侧功率谱sEMG信号明显强于患侧.结论 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存在sEMG信号异常,提示表面肌电仪对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 单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作者:陈文敏;肖玲玲;李慧慧;张广宇

    目的:探索单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和健康者的表面肌电图的特征差异.方法:从多裂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收集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22例右侧痛LDH患者,12例左侧痛LDH患者和22例健康者,受试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站立,然后尽可能地弯曲,保持完全弯曲再笔直站立,执行5次.使用归一化肌电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分析基础.结果:单侧疼痛LDH组与健康者在多块肌肉的各项变量均有显著性差异,此外LDH组的平均RMS和MPF值均低于健康组.结论:腰椎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的RMS和MPF可以作为LDH患者风险的预测因子.同时结合常用的视觉模拟量表进行临床疼痛研究,通过客观测量值来探讨患者的主观反应,随着单侧痛LDH患者主观疼痛值增大,肌电信号的特征值减小,这将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