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碎核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疗效比较

    作者:徐正东;高兰

    目的探讨碎核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该科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碎核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程度,术后矫正视力0.5~1.0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的散光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散光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矫正视力达0.5~1.0的患者比例相近,且两组前房积血和虹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囊膜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核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临床疗效相当;但碎核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 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作者:江世云;方志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在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光眼术后Ⅳ级核及以上的白内障患者12例(13眼),经颞侧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水肿、前房、虹膜及瞳孔、眼压、滤过泡等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以上,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角膜水肿消退,前房内渗出物被吸收,虹膜部分萎缩8例、瞳孔不圆6例、无人工晶体夹持发生,眼压正常,滤过泡未见破裂等异常。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在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

  •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亓会军;杨军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小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采用空心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20例,术后随访1~18个月,X射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按照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 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19例,骨折移位1例。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15例,较好及尚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0%(15/20),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针对老年性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小切口行内固定术,能获得良好复位,且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 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探讨

    作者:王美玲;朱剑飞

    目的 探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子宫肌瘤经腹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组各25例.其中A组患者行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度8.0~10.0 cm;B组患者行小切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度4.5~6.0 cm,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肠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除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外,B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肠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较A组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美观、费用低、直视操作便捷等优点,尤其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作者:于胜永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M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16.9)min、(35.7±13.2)mL、(4.5±1.0)d和5.5%(3/55),对照组分别为(84.3±10.8)min、(45.4±20.5)mL、(6.5±2.0)d和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符合该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 小切口术中吸引器套管多向深探冲洗处理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严顺新;李健;仲召文

    目的:探讨在小切口(<6 cm)术中应用吸引器套管多向深探冲洗处理阑尾炎、嵌顿性腹股沟疝导致的弥漫性腹膜炎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该科收治的38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在小切口术中应用普通的一次性吸引器套管,将套和内芯分离,套管盲端伸入腹腔的不同部位,插芯部仅在切口中露出1 cm左右,用50 mL的注射器分次将生理盐水300~800 mL冲入,待冲洗液从切口溢出,切口内置入纱布,吸引器内芯在纱布上吸溢出液。阑尾炎、嵌顿疝各有2~4个区域,冲洗周期1~4个,每个周期200~300 mL,总时间20~80 min。结果运用此方法后,术后腹部引流管第1~5天引流量从120~520 mL逐渐递减,引流液多清亮,或在第2、3天转清。引流液情况:优89.5%(34/38),一般7.9%(3/38),差2.6%(1/38);术后腹部触诊和肠功能恢复情况:优86.8%(33/38),一般13.2%(5/38),差0.0%(0/38);术后血液白细胞情况:优76.3%(29/38),一般23.7%(9/38),差0;术后临床表现恢复情况:优84.2%(32/38),一般13.2%(5/38),差2.6%(1/38)。结论普通吸引器套管取材方便,多方向深探冲洗腹腔后清洗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 传统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王宏武

    目的:探讨传统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相较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还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6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喻平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127眼)符合手术要求的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05~0.10者5眼(3.94%),>0.10~0.30者25眼(19.69%),>0.30~0.50者67眼(52.76%),>0.50者30眼(23.62%);>0.30者达76.38%(97/127).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随访3~6个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小切口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俞厚柱

    目的 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5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MC组65例和OC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及经济效益.结果 与 OC 组比较,MC 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适应证广、安全可靠、费用少等特点.

  • 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何天兵

    目的 研究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LCP)术的医疗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46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取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施LCP术行内固定.结果 46例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为8.6 cm,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5 min,术中人均失血量59 mL.对46例部患者出院后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46例患者均已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据Neer的疗效评分标准,优2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86.96%.46例患者经门诊X射线复查与随访均未见内固定螺栓松动现象,亦未见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取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施LCP术行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4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渝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24例(2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并对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 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文燕梅;华夏;苑晓勇;李丽辉;廖文军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0例(640眼)白内障患者行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房稳定,无一例因前房波动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588眼(91.88%).结论 小切口非超乳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易于操作、安全、快捷、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且经济,更适合于基层医院普及开展.

  • 小儿腹股沟疝手术1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修民;肖进;孙凯

    目的 总结传统手术、小切口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方法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115例,其中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切口组)58例,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25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2例.结果 115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好,均顺利出院.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适于在无小儿腹腔镜手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 胸部小切口治疗胸部疾病42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贵宣;裴玉春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治疗胸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腋前线至腋后线小切口下完成入胸手术.结果 创伤明显减少,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结论 小切口开胸手术值得推广.

  • 改良小切口劈核治疗硬核性白内障2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限远;陈娟

    目的 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技术在硬核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240眼)Ⅳ~V级硬核性白内障采取改良手法劈核行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5眼一次劈核成功,5眼劈核后底部未完全分离,但出核时分成两瓣顺利娩出 术后两周视力大于0.3者210眼,大于0.1者232眼,术后轻度角膜水肿45眼,中度角膜水肿23眼 结论 改良手法劈核无需特殊器械,操作简便、安全实用

  •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比较

    作者:贺亮

    目的 探究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6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与随访情况(美容效果评分、颈部皮肤紧张感评分、颈部感觉减退程度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44.54±10.74)min]、术中失血量[(18.52±8.09)mL]、术后引流量[(41.34±15.02)mL]、引流时间[(2.20±0.62)d]、住院时间[(6.11±1.1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63±11.32)min、(33.16±6.97)mL、(71.14±16.75)mL、(2.88±0.80)d、(8.37±1.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2.25±0.51)分]低于对照组[(2.87±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容效果评分[(1.80±1.04)分]、颈部皮肤紧张感评分[(2.23±1.13)分]、颈部感觉减退程度评分[(2.24±1.31)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8±1.42)、(3.16±1.25)、(3.68±1.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30%(4/43)]低于对照组[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8,P<0.05).结论 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显著,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机体功能康复时间,减轻疼痛感,改善术后颈部皮肤及感觉、美容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俊武;郭斌;吴孩超;陈师

    目的 探讨简单股骨干骨折牵引床牵引下小切口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手术的5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AO分型均为A、B型,骨折范围为股骨粗隆至膝关节9 cm以上,均使用牵引床牵引下复位,其中30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23例采用闭合复位,均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根据Flynn等提出的髓内钉股骨骨折治疗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 5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小切口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骨性愈合,3例出现延迟愈合,手术时间(95.0±15.0)min,出血量(200.0±25.0)mL;23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1例出现延迟愈合,手术时间(130.0±15.0)min,出血量(180.0±10.0)mL.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简单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简单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的常规术式.

  • 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行乳腺癌保乳术疗效观察

    作者:贺功建

    目的 探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对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行保乳术,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4/40),远处转移率为7.5%(3/40),与对照组[7.5%(3/40)、5.0%(2/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具有切口隐蔽且微小、美容效果较为理想、腋窝淋巴清扫步骤简单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学兵;邓宗勇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的探讨。方法已确诊为PACG患者92例(92眼),均合并有程度不同的晶状体混浊。所有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个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房水流畅系数与压畅比和降眼压用药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终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术后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P<0.01)。前房深度加深(P<0.01)。房角全部开放72眼(78.26%)。术后房水流畅系数与压畅比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使用降眼压药数量明显减少(P<0.01)。另14眼(15.22%)虽经联合降眼压,术后眼压仍大于25 mm Hg(1 mm Hg=0.133 kPa),遂加行小梁切除术。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改善视功能,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大于270°的患者,联合采用小梁切除术,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功能,是必要和稳妥的。

  • Miccoli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葛平;宋赛花;张小琴

    甲状腺疾病在年轻女性中较常见,常规开放甲状腺手术会在颈部留下6~8 cm的切口瘢痕,影响颈部美观,而完全腔镜下经乳晕或胸壁切口的手术虽然美容效果理想,但其微创性一直备受争议[1],经颈前方小切口行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术)却同时具备微创和美容的效果[2 - 3].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共开展Miccoli术44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70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