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对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对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29~76岁,体重38~87 kg ,ASA分级Ⅱ-Ⅳ级,凝血功能未见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自体血液回收-回输组(ABWR组,n=44)和对照组(C组,n=40)。同时符合凝血功能低下的实验室标准和临床表现诊断为凝血功能低下。于麻醉后手术前(T1)、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 (T2)、手术结束(T3)及术后24 h (T4)时取静脉血样,分别检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栓弹力图(TEG )指标和PT、APTT、INR及ACT。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6及24 h时纵膈引流量、术中氨甲环酸用量、术中肝素及术后纤维蛋白原用量、术中及术后24 h内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Plt用量;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凝血功能低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WR组围术期异体红细胞用量降低,T3时TEG普通杯测得的反应时间升高( P<0.05),血常规各指标、凝血功能低下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纵膈引流量、氨甲环酸和肝素用量、术后纤维蛋白原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对CPB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无差异,不增加围术期凝血功能低下的发生。
-
6%羟乙基淀粉130/0.4和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6% HES130/0.4)和6%羟乙基淀粉20010.5(6% HES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全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6%HES200/0.5组(H组)及6%HES130/0.4组(V组).H组和V组于麻醉诱导前90 min分别静脉输注6% HES200/0.5或6% HES130/0.4,速率20 ml·kg-1·h-1,扩容量20ml/kg;C组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6~8 ml·kg-1·h-1.于AHHD前、AHHD后即刻及AHHD后1 h采血,进行下述指标的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大聚集率和Sonoclot玻璃珠激活全血凝固时间(gb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和曲线达峰时间.H组和V组同时还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von 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结果 与AHHD前比较,H组和V组AHHD后PT和APTY均延长,FⅧ:C下降(P<0.05),但2组AHHD后1 h FⅧ:C高于AHHD后即刻(P>0.05);H组和V组AHHD后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但AHHD后1 h高于AHHD后即刻(P<0.05).与H组比较,V组AHHD后CR降低(P<0.05),其他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HES130/0.4和6% HES200/0.5(20 ml/kg)AHHD对全麻患者凝血功能的抑制作用较轻;两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肝肿瘤切除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肝肿瘤切除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肝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 ~ 7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等容血液稀释组(NH组).NH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行等容血液稀释,C组行常规容量管理.于麻醉诱导前(T1)、等容血液稀释后30 min(T2)、手术1 h(T3)和术毕(T4)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凝血功能常规指标、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的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NH组术中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FMC及PAC-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异体输血量减少,T2-4时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P<0.05);与T1比较,T2-4时NH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2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肝肿瘤切除术中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且具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
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硬化病人100例,ASAⅢ或Ⅴ级,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60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15、60min、术后24、48、72 h采桡动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Ca2+浓度,并于术前、无肝前期6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60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T在无肝期30 min~术后72 h、PT在新肝期15 min~术后24 h、APTT在无肝前期60min~术后72 h延长,INR在新肝期15 min~60min升高,DD在无肝期15 min~术后24 h升高,Fg在无肝期15 min~术后48 h降低,PLT在无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降低,血清Ca2+在无肝期15 min~新肝期60min降低,血温无肝期15 min~新肝期15 min时降低(P<0.05或0.01).从Sonoclot曲线变化趋势来看,凝血功能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逐渐下降,刚进入新肝期下降低明显.结论肝移植术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初期其凝血功能降低.
-
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重组活化入凝血因子Ⅶa的效果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重组活化入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20 s.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rFⅦa 40~80 μg·kg-1.分别于注药前即刻(T0)、注药后5(T1)、15(T2)、30(T3)、60(T4)、120 min(T5)、无肝期15 min(T6)及新肝期30 min(T7)取颈内静脉血4.5 ml,测定PT、凝血酶原活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T0比较,PT和INR在T1~6降低,PTA在T1-6增加,APTr在T2~5缩短,TT在T7延长(P<0.05),各时间点nb、PL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11±6)U,出血总量600~4000 ml,其中使用rFⅦa后120min内出血量200~2 400 ml.给药期间未发生过敏反应,术后未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前应用rFⅦa可改善患者术中凝血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
-
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明胶类血浆代用品高容血液稀释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琥珀酰明胶组(gelofusine,GEL),聚明胶肽组(haemaccel,HAE),乳酸钠林格液组(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为对照组,每组15例.输液前、后测定激活的全血凝集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凝集速率、快速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输液后与对照组比较,HAE组ACT延长、血红蛋白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AC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E对ACT有显著影响, GEL引起ACT延长、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均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但仍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
-
参麦注射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1月在泉州解放军180医院急诊科急救的6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照抗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 ml,0.5 h内静脉滴注完.检测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结果 经抗休克治疗后,两组部分常规、生化、凝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在治疗0.5,1,2,6,12和24 h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使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机会.
-
丹参多酚酸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与纤溶中的影响
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与纤溶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01月 ~2015年04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以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BUN、β2-MG和Cyst-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的Scr、BUN、β2MG和Cys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T、APTT和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IB和t-P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D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凝血和纤溶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共发生血栓事件11例,实验组发生DVT4例(P<0.05),实验组的血栓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HR=0.335,P=0.044).结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
凝血试验指标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706、33.858、17.781、63.025、46.907、7.514、23.020、20.519,P值均<0.05);233例中仅175例检测了D-二聚体,58例未常规检测D-二聚体.Child-Pugh A、B、C级3组D-二聚体(Child-Pugh A级33例,Child-Pugh B级93例,Child-Pugh C级4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2.15) mg/L vs (3.48±4.25) me/L vs(4.24±4.79) mg/L,F=4.089,P=0.018]. MELD≥13组比MELD< 13组PT、INR、APTT延长,PTA下降(t值分别为7.307、7.602、3.650、5.546,P值均<0.05);AUGIB组87例患者中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6例,消化性溃疡9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1例,胃癌出血1例.AUGIB组表现为APTT延长,FIB水平升高,Child-Pugh分级高(t值分别为7.178、14.644、30.082,P值均<0.05).APTT和FIB与AUGIB有关(似然比=1.09,95%可信区间:1.04~1.14,P<0.001;似然比=2.34,95%可信区间:1.61 ~3.41,P<0.001).结论 PT、INR、APTT延长程度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度评分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的增加是平行的,而APTT延长与FIB水平升高可预测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两种羟乙基淀粉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200/0.5(商品名贺斯)与6%羟乙基淀粉130/0.4(商品名万汶)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空腹静脉血23 mL,前3 mL弃用,每份血样均在体外应用两种羟乙基淀粉进行血液稀释,分为贺斯组和万汶组.每组按容量稀释比例(全血:稀释液)分为3个稀释度:9:1(10%)、7:3(30%)和4:6(60%).血样中,15 mL用来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5 mL予枸橼酸化抗凝,血液稀释后在37℃下应用5000 Series血栓弹力描记仪检测血栓弹力描记图(TEG)指标:反应时间(R时间,正常值为12~27 min)、凝血时间(K时间,正常值为3~13 min)、α角(正常值为14~46°)和大振幅(MA,正常值42~63.mm).TEG图形达到MA后即停止测定.另设1份未稀释的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贺斯组、万汶组的Hct、血小板计数随稀释程度的增加而进行性下降;30%、60%稀释时,万汶组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贺斯组(P值均<0.05).②10%稀释时,贺斯组、万汶组的Fib、P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稀释时,贺斯组和万汶组的Fib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均<0.05).PT、AP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贺斯组与万汶组间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10%稀释时,3组间组R时间、K时间、a角、M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稀释时,贺斯组的R时间、K时间均显著长于万汶组(P值均<0.05),α角、MA均显著小于万汶组(P值均<0.05);60%稀释时,贺斯组的R时间显著长于万汶组(P<0.05),贺斯组与万汶组间α角、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两种羟乙基淀粉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10%稀释(轻度血液稀释)时两种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30%稀释(中度血液稀释)时6%羟乙基淀粉200/0.5抑制凝血功能,但基本能满足止血要求,6%羟乙基淀粉130/0.4活化凝血初始阶段,凝血块形成时间缩短,速率增快;60%稀释(深度血液稀释)时两种羟乙基淀粉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块强度降低.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方法 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104例脑血栓患者,按不同药物治疗分研究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以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凝血功能.结果 研究组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用时(APTT)为(20.19±4.48)s,对照组为(27.25±4.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疗效率为76.92%,低于研究组(96.15%,P<0.05);对照组全血粘度为(4.12±0.11)mPa·s,对照组为(4.70±0.19)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脑血栓实施联合治疗,总体疗效高,凝血功能可得以显著改善.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血液凝固试验 -
凝血功能指标及胆碱酯酶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部132例肝硬化患者及门诊部1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胆碱酯酶水平. 结果 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指标及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CHE活性越低. 结论 CHE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很好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监测、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 275例凝血常规的临床分析
本文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临床各类患者1 275例的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文献并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
不同存放条件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存放条件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无法即刻测定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凝血指标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60例,同一标本取适量血液立即分离血浆,分别于即刻、室温(18 ~ 25℃)1h、2h、4h及-4℃4h、12 h、24h条件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剩余血液标本置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比较不同存放条件下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室温下血浆放置1h、2h及-4℃放置24h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室温下放置4h后凝血指标准确性明显下降[APTT和TT分别为(35.30±6.86)s与(32.03±4.98)s、(18.21±2.32)s与(16.35±1.94)s,均P<0.05];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则已明显改变[PT、APTT、TT、FIB分别为(13.78±2.48)s与(12.25±1.81)s、(35.70±6.32)s与(32.03±4.98)s、(19.01±2.86)s与(16.35±1.94)s、(2.72±2.08) g/L与(3.19±1.02)g/L,均P<0.05].结论 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分离血浆后应于室 温下2h内、-4℃下24h内完成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凝血和纤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PHT)的不同Child分级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数、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PHT组17例Child B级和6例Child C级患者分别行部分门体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测定围手术期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指标,并与无PHT的肝硬化患者对比.结果术前PHT组Child B级患者除血小板数量下降外,其他反映血小板功能、凝血和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hild C级患者除血小板数量下降外,GMP-140,FPA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P<0.05).术后PHT组Child C级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Ⅷ:C均较B级组显著下降(P<0.05),GMP-140在Child B级组中明显升高,而在Child C级却明显下降.结论手术有诱发Child C级患者并发DIC的可能,术中Fg和FⅧ:C是重要的检测指标.
-
白细胞水平对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高凝状态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水平与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量,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蛋白C活性(PC:A),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结果 随着白细胞水平的增高,F1+2、D-dimer显著增高,PC:A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白细胞水平与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老年患者组白细胞水平与F1+2、D-dimer、PC:A水平显著相关(P<0.01). 结论 白细胞高水平可导致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血栓形成的风险性.
关键词: 感染 白细胞计数 血液凝固试验 血液凝固障碍/病因学 -
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
股骨干骨折扩髓腔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扩髓(RFN)和不扩髓(UFN)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开始前至术后48 h内7个不同时间段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的变化,并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递差[P(A-a DO2)].[结果] RFN组,扩髓后血小板开始减少,P(A-a DO2)升高(P<0.05 );髓钉插入后30 min纤维蛋白原减少,PT、APTT延长(P<0.05);UFN组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两组中各项指标均在24~48 h内恢复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各时间段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扩大髓腔的髓内钉固定,和不扩髓相比,并不影响肺换气功能,对凝血机能的影响是一个自限过程,单纯股骨干骨折,可耐受扩髓固定手术.
-
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抗干扰能力探讨
目的: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抗溶血、脂浊、黄疸干扰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重复测定正常水平定值血浆和异常水平定值血浆各10次,采用干扰物(溶血性血红蛋白、脂肪乳和胆红素)分别加入试验血浆中,再测定各种浓度干扰物试验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APTT、PT、TT和FIB重复测定的影响度都≤2.5%,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APTT、PT和TT的影响范围在±5.2%内,FIB的影响范围在±8.3%内.结论:该仪器具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脂浊、黄疸干扰的能力.
-
2005年重庆市的凝血试验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凝血试验的检测能力,探索提高凝血试验的检测水平的思路.方法对2005年重庆市凝血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凝血试验的检测能力不理想,与凝血试验的不规范化操作有关,与仪器、试剂的溯源性工作有关.结论应加强凝血试验的溯源性和规范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