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永红;胡玉兰

    【目的】探究消化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化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 VAP 的发病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0%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和40.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消化道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床旁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

    作者:邓红英;宋英

    [目的]总结电子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ICU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患者在机械通气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常规监测患者临床情况、通气换气功能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顺利完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后患者体温下降,外周血白细胞、痰液量明显减少,X线胸片明显改善.灌洗后气道峰压(PIP)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系统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护理的合理配合及观察,有助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 肝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成志奇;吴一飞

    肺部感染是胸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153例,其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8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老年人绿脓杆菌肺炎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冰兰;罗百灵

    本科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收治经病原学确诊的老年人绿脓杆菌肺炎18例,结果分析如下.

  • 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永利;范姝文;万献尧

    目的探讨VAP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VAP组和非VAP组,用统计软件分析可能影响VAP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发生VAP后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显示VAP与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前48 h内抗生素应用情况、机械通气前激素应用情况、COPD、Glasgow昏迷评分、APACHEIII密切相关,病死率与VAP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天数、机械通气前48 h内抗生素应用情况、APACHEⅢ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避免VAP相关因素以达到有效控制VAP的目的.

  • 不同年龄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组织β-防御素-2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立奎;武庆平;姚尚龙

    目的本研究观察老年和成年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模型中肺组织β-防御素-2(βD-2)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方法5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老年组和成年组.每只大鼠机械通气24 h后,从气管导管中注入铜绿假单胞菌0.2 ml复制VAP模型.采用RT-RNA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实验β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老年组重度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高于成年组;老年组中βD-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的水平在3 h后时段显著低于成年组(P<0.05).结论老年较成年大鼠在VAP中β-防御素-2基因表达上调水平的下降更明显,可能是老年易发生VAP的重要因素之一.

  • PCT联合CPIS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俞群军;尹辉明;杨宏亮;吴传湘;蒋玉兰

    目的 通过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为导向指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生素治疗疗程,探讨其在抗生素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2年1月2日至2013年1月2日连续收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并临床诊断为VAP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治疗组以PCT联合CPIS评分为导向,当感染症状好转且出现下列指标之一者停用抗生素治疗:(1)CPIS评分<6分;(2)临床症状好转且PCT≤1 ng/ml或PCT>1 ng/ml,但3d内下降到治疗初浓度水平的25%~35%时.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VAP抗生素治疗总费用、VAP再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并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本ICU常规抗生素管理策略的VAP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中,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共有64例纳入研究对象,2012年1月2日至2013年1月2日共有70例纳入研究对象,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SAPSⅡ、APACHEⅡ评分及病原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治疗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9.6 ±2.3)dvs (14.7±2.6)d]、抗生素总费用[(2900.7±54.6)元vs(3784.6±61.4)元]、VAP再发生率(4.29% vs 14.06%)、机械通气时间[(383.2±48.1)h vs (434.9±51.3)h]、ICU住院时间[(13.6±2.3)dvs (18.7±2.6)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8.57%vs 1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联合监测PCT与CPIS的水平,能使VAP抗生素治疗的管理更合理,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戴廷涛;周敏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痰液吸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作者:谭春凤

    目的 探讨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6)和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引流组(T组,n=66):C组按照综合方法预防VAP发生,T组采用综合预防联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的方法预防VAP发生.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 两组相比,T组VAP发生率(18.0%,12/66)低于C组(4.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0%(7/14),大肠埃希杆菌占36%(5/14),铜绿假单胞菌14%(2/14);T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株,其中MRSA占50%(2/4),大肠埃希杆菌占25%(1/4),铜绿假单胞菌25% (1/4).结论 采用综合预防联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的方法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尤其能降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VAP的发生率.

  • 改良人工模拟肺处理方法对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淑芳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模拟肺(模肺)处理方法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常规模肺处理组(A组)、改良模肺处理组(B组)共7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模肺处理方法,分别于插管后48 h、7d和14d同步进行下呼吸道细菌分泌物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VA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A组35例采用常规模肺处理方法有19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4.3%;B组43例采用改良模肺处理方法有1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结论 采用改良模肺处理方法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

  • 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勤;曾斌

    随着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日臻成熟,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重症肺部感染仍是威胁肾移植患者生命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应协助医生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常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

    作者:陈兰(综述);王导新(审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行机械通气48 h后或拔管48 h内发生的肺炎,也是ICU中常见的医院内感染。VAP的发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医院病死率增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VAP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不同医院、地区有所差异。据相关报道,VAP发生率为40%~70%,病死率为24%~76%[1],但约52%的VAP是可预防的[2]。随着一系列预防措施的提出,VAP的预防效果不甚理想,其有效性、可行性仍存有争议,在此就VAP的部分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2例调查分析

    作者:杨绍丽;吴文莉

    目的 探讨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方法 对2012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先后发生的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在纤维支气管镜表面及内面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后无其他患者出现交叉感染,无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出现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可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播散,对预防与控制ICU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展;高子波;韩良荣;潘兆军;刘娟;丁素芳;赵玉祥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NICU行机械通气的41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VAP感染发生比例及病原学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0例机械通气患儿共发生VAP 50例,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儿29例,VAP发病率为12.20%(50/410);VAP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占74.00%(37/50),革兰阴性菌占24.00%(12/50),真菌占2.00%(1/50);2011年行机械通气183例,发生VAP 12例,感染率6.56%(12/183),2012年行机械通气227例,发生VAP 38例,感染率16.74%(38/227),2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年NICU机械通气患儿VAP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

  • 新生儿肺炎等88例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作者:郝家砚;徐元宏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程度,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88例新生儿肺炎等患者克雷伯菌根据Micro Scan4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上测得各抗生素MIC值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试验.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为100%,左旋氧氟沙星为96.8%,加替沙星为92%,氨苄西林等其他18种抗生素敏感性不足90%.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首选药物.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50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章琳;王小艳;杨渭临;李秀丽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痰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多粘菌素、米诺环素敏感率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感染菌对新药、高价药敏感性高,治疗成本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PICU婴幼儿重症肺炎498例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作者:罗永姣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细菌病原学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498例PICU病房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痰培养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分离出细菌309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26株,占73.1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G+)球菌83株,占26.86%,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2)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G-)杆菌对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派拉西林/三唑巴坦较敏感.结论:PICU婴幼儿重症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普遍,加强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 老年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毕铭华;王宝恩;张淑文;李敏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因CAP和HAP住院并且痰菌培养阳性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年龄、基础疾病、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结果.结果:CAP患者总计229例,平均年龄74±1.2岁;HAP患者总计136例,平均年龄85±0.9岁.两组平均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个观察病例至少伴有一种基础疾病,而并发两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94.7%.革兰阴性菌感染128例,占55.8%,革兰阳性菌感染67例,占29.2%,混合细菌感染26例,占11.3%,而真菌感染以与细菌混合为主共8例,占3.4%.在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仍然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居多,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要革兰阳性菌.结论:老年患者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优势菌株,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革兰阴性菌选用含有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而对革兰阳性菌宜选用万古霉素.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5例

    作者:张文岐;王伟;雷晓丽;王拓;王茂德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5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长期大量吸烟、糖尿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与Glasgow昏迷评分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痰培养多为革兰氏阴性菌. 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及积极救治原发病等综合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 围产期新生儿肺炎90例病因及其诊治分析

    作者:邱静

    围产期新生儿是指出生以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是从胎儿转变为独立生活新生儿的适应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围产期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病种亦有特殊性,病死率较高,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围产期新生儿肺炎9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以探讨围产期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及早期诊治方法.

6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