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电刀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体会
舌前腺囊肿是指好发于舌尖腹侧并偏于中线一侧的黏液腺囊肿,临床上不易彻底切除,术后常常复发[1]。针对舌前腺囊肿术后容易复发的原因及其发生部位的解剖学特点,我科应用高频电刀对25例舌前腺囊肿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舌前腺囊肿53例手术治疗体会
舌前腺囊肿是好发于舌尖腹部中线一侧处的黏液腺囊肿,由于解剖因素,舌前腺囊肿摘除术后复发率较高,笔者自1998-2003年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
碘酊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体会
目的 研究碘酊等硬化剂治疗舌前腺囊肿的效果.方法 将57例舌前腺囊肿患者进行碘酊注射治疗,一次注射后囊肿未消失或只变小,一周后再以同法注射,依此反复.治疗后记录操作时间并于术后半年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碘酊注射治疗全部病人观察半年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 碘制剂注射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无不良反应、成本低,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
-
不同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舌前腺囊肿134例,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8例和C组44例.A组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舌前腺囊肿摘除术治疗,C组采用舌前腺联合囊肿摘除术治疗.比较3组治愈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C组治愈率95.5%,显著高于A组的47.6%(P<0.05)和B组的52.1%(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1年,C组复发率4.5%,非常显著低于A组的52.4% (P<0.01)和B组的47.9%(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舌前腺联合囊肿摘除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疗效,优于平阳霉素注射及单纯舌前腺囊肿摘除术.
-
34例舌前腺囊肿的治疗
目的:探讨舌前腺解剖及其囊肿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舌前腺囊肿患者采用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以切除同侧或双侧舌前腺治疗舌前腺囊肿.随访1~4年,观察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舌前腺囊肿以手术切除囊肿及同侧或双侧舌前腺为佳方案且疗效确切.
-
58例复发性舌前腺囊肿治疗分析
舌前腺囊肿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治疗方法多样,由于教科书中极少提及舌前腺的解剖,临床处理方面经验不足,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的58例舌前腺囊肿患者,均为术后复发病例,采用舌前腺及囊肿完整切除方法,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65例舌前腺囊肿治疗体会
舌前腺是人唾液腺中较小的一对腺体,以往很少引起重视,对其生理解剖和舌前腺认识不足,易与其他小唾液腺囊肿混淆,因此有必要对舌前腺囊肿的解剖、舌前腺囊肿复发的原因和舌前腺囊肿的术式重新进行探讨,以寻求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法.
-
14例舌前腺囊肿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患儿的护理体会
舌前腺是人唾液腺中较小的一对腺体,位于舌尖下舌腹部,舌前腺囊肿(Anterior Lingual Cyst)好发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舌尖腹部中线一侧,舌腹部黏膜下有一椭圆形或纺锤形囊性组织,半透明,呈浅蓝色或淡红色,穿刺可见蛋清样粘稠液体,直径约0.5~1.0 cm.临床上常采用囊肿局部切除或摘除、药物注射、微波、冷冻等传统治疗方式[1].
-
舌前腺的形态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舌前腺的解剖形态学以改进舌前腺囊肿的手术方式.方法 研究标本来源于尸体解剖和外科手术,观察舌前腺的解剖学形态和组织学形态,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比较术后反应及愈后情况.结果 ①舌前腺呈近纺棰体形,长8~10mm、宽3~6.5mm、厚3~6mm,位于舌尖腹部舌系带两侧,由舌肌包裹无明显包膜.②舌前腺是以粘液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体,腺泡团块呈分叶状,内有细小的分泌导管和粗细不一的排泄导管.③舌前腺由舌神经支配,舌动脉供血,舌腹静脉回流.④改进手术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的治愈率95.65%,常规手术方法的治愈率为93.33%,改进手术方法复发率与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改进手术方法术后3天的肿胀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手术方法(P<0.01),7天后的肿胀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进手术方法是舌前腺囊肿治疗和防止复发以及减轻术后反应的有效手术方式.
-
舌前腺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舌前腺是人体唾液腺中较小的一对腺体,以往很少引起重视,对其生理解剖和舌前腺囊肿认识不足,易与其它小唾液腺囊肿混淆,因此有必要对舌前腺的解剖、舌前腺囊肿复发的原因和舌前腺囊肿的术式重新进行探讨,以寻求更加合理治疗方法.
-
25例舌前腺囊肿临床治疗
舌腺可分为三组,舌前腺、舌后腺及一组数目较多的舌腺(Weber's glands),其中只有舌前腺位于舌体前部腹面舌系带两侧的粘膜下层内,表面仅覆盖着薄层粘膜,腺体开口于舌下皱襞;另有几个较小的腺体位于舌尖和舌的前外侧缘[1].其中位于舌系带两侧的舌前腺为一对,腺体较大,由薄层组织间隔.舌前腺囊肿是因舌前腺腺体炎症、损伤等因素造成分泌物外渗、储留或因舌前腺导管炎症、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缩窄或阻塞,造成分泌物潴留所致,为潴留性囊肿.一般很小,如"黄豆粒"大小,多与表面粘膜有粘连.患者可因局部异物感或肿痛等不适而就诊.本文报道25例舌前腺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
舌前腺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舌的小涎腺有三组,舌后腺位于舌根部粘膜下,舌中腺接近轮廓乳头,舌前腺位于舌尖腹面舌系带两侧粘膜下肌层内,左右成对,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又称Nnhn氏腺,为粘液腺[1].由于舌前腺腺体或导管的炎症、损伤等原因导致导管的狭窄或阻塞,造成分泌物不能流入口腔,而发生潴留,形成舌前腺囊肿.以往由于对其局部解剖和该囊肿的认识不足,造成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本文报道26例舌前腺囊肿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经验,旨在寻求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法.
-
舌前腺囊肿手术治疗体会
舌腺(Lingual gland)属于口腔小唾液腺的一组,多属粘液性小腺体.分泌物主要成分为粘蛋白,无包膜,腺泡数量少,每个小腺体均有一腺管直接开口于覆盖的口腔粘膜上.舌腺分为舌前腺、味腺、舌后腺三组.舌前腺(Blandin and Nuhn,s gland)舌腹面前部舌系带舌系带两侧的粘膜下层,表面有薄层粘膜覆盖,因随舌体频繁运动易受损伤,是粘液腺囊肿的好发区.
-
不同手术方法对舌前腺囊肿复发的影响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的复发率,为舌前腺囊肿的治疗选择理想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门诊诊断为舌前腺囊肿的病例分为三组,A组30例采用黏液腺囊肿摘除术治疗,B组30例采用单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治疗,C组30例采用双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治疗,三组病例术后6个月复发率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例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可靠手段.
-
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舌前腺囊肿患者20例,沿囊肿表面行梭形切口,显露囊肿及舌前腺后,采用低温等离子系统精确消融病变组织.结果:术后创口均愈合良好,创面无红肿、出血,舌体活动自如,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有效率100%.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舌前腺囊肿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103例舌前腺囊肿临床治疗的体会
舌前腺囊肿为口腔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粘液腺管阻塞而致粘液潴留于腺泡内而形成的囊肿[1].舌前腺囊肿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法有囊肿摘除、囊肿+舌前腺摘除及激光治疗;非手术方法主要为囊腔内注射硬化剂,使用药物有5%鱼肝油酸钠、4%碘酊+2%利多卡因混合液(两液1:1混合),我科自1994年以来治疗103例舌前腺囊肿,现报道如下.
-
舌前腺囊肿74例改良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舌前腺囊肿改良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手术即在常规手术方法基础上加以切除舌前腺治疗舌前腺囊肿,观察随访3年复发率并与常规术式疗效相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74例患者经改良术式治疗3年复发率1.35%,常规术式治疗复发率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前腺囊肿改良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
手术治疗38例舌前腺囊肿临床分析
1994年至2001年作者采用2种手术方式治疗38例舌前腺囊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8~46岁,囊肿位于中线一侧者32例,跨越中线者6例.均位于舌腹距舌尖0.5~1.0 cm,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肿物,大小0.3 cm×0.4 cm~0.8 cm×1.0 cm,表面光滑,质软,色灰白或浅粉色,有黏膜覆盖,穿刺液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黏液,大多数以舌部异物感就诊,部分有消长史,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舌前腺囊肿.
-
舌尖腹部近中线舌前腺囊肿不同手术方法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舌尖腹部近中线处舌前腺囊肿的临床切除方式疗效。方法将45例舌尖腹部近中线的舌前腺囊肿的患者分为2组:A组23例,采用沿舌体长轴纵向弧形切口+双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B组22例,采用沿舌体长轴纵向梭形切口+单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年,A组复发患者人数为0,B组复发患者4人,复发率为13.6%,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舌尖腹部近中线舌前腺囊肿采用沿舌体长轴纵向弧形切口+双侧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
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治疗
舌腺分为三组:舌前腺、舌中腺及舌后腺.舌后腺位于舌根粘膜下,舌中腺接近轮廓乳头,舌前腺位于舌尖腹面舌系带两侧粘膜下肌层内,表面仅覆盖薄层粘膜,左右成对,导管开口于舌下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