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指压法幽门成形术预防胃排空障碍疗效分析

    作者:孙秀杰;范永强;贺莉;张建;付彬斌;张叶广;张云昌;牛学瑞

    目的 评价指压法幽门成形术预防胃排空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在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同时,附加指压法幽门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0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约占0.26%;对照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6例,约占1.61%,反流性食管炎9例,约占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指压法幽门成形术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后胃排空障碍,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8例分析

    作者:李鹏程;李颖超;王浩;高桂云;李永;张光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使食物不再通过十二指肠.结果: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治疗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8例,均无手术后的胃排空延迟,随访4~48(平均27.8)个月,术前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幽门功能正常,无吻合口溃疡.结论:保留幽门的转流术是治疗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可靠方法,优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凡具有手术治疗指征而不伴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均可采用此方法.

  •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玉强;郭文虎;陈严绪

    目的观察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对24例胃酸较低的慢性胃溃疡患者施行PPG。术后观察指标:以中和滴定法测定胃酸;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口服钡餐在X线下了解幽门括约肌功能;观察术后恢复过程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PG术后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大胃酸分泌量(MAO)下降60%,空腹及餐后血清胃泌素降低下降25%和45%,幽门括约肌功能良好,无明显的胃排空和溃疡复发。结论 PPG对胃酸较低的部分慢性胃溃疡患者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术式。

  •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作者:任红霞;陈兰萍;吴晓霞;陈淑芸;孟庆明;田雨;罗添华;陈柏峰;王计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开腹组CD4术后1 d轻微下降,术后3 d明显升高,术后l d与3 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 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 d升高,与术后l 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镜组CD3术后1 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 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镜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 结论 新生儿及婴儿腹腔镜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 两孔法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270例

    作者:陈兰萍;任红霞;吴晓霞;陈淑芸;罗添华;任鹏;陈柏峰

    目的 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270例CHF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及再手术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70例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265例均经两孔法完成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呕吐情况明显减少,两孔法手术的患儿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两孔法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

    作者:赵晓波;李索林;周薇莉;孙立宝

    目的 评估不同阶段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 2001~2006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0例,以每30例手术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4个阶段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各阶段手术效果.结果 4个阶段患儿年龄和性别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30例平均手术时间35±12 min,2例因术中损伤幽门黏膜予中转开腹修复术,2例合并脐部戳孔疝;后期90例平均手术时间(15±6)min(P<0.01),,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各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随着手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并发症亦明显减少.

  • 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张溪英;汪丽娜;蒋丽丹

    目的 总结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体会.方法 对90例年龄12~62 d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患儿采取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患儿ECC、BP、HR、RR、PETCO2和T.结果 全部病例麻醉诱导平稳,围麻醉手术期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PEETO2在34~42mmHg之间,术毕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苏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为1~46min.结论 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切术需加强围麻醉手术期管理,积极改善患儿一般状况,以气管插管全麻为宜,以确保安全.

  • 4Kg以下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麻醉观察

    作者:史素丽;庄萍;付焕珍

    目的探讨小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对18例小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诱导用药:芬太尼、万可松、异丙酚,术中维持用药异氟醚.监测气腹前5min、气腹后5min及腹腔放气后5min的心率(HR)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控制压力变化值(PP)、血气监测,并将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患儿手术成功,麻醉期间无低氧血症发生.麻醉期间呼吸、循环相对平稳,与气腹前5min相比气腹后5min患儿PH值有所下降,PETCO2、PaCO2、SBp、DBp、PP有比较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手术有皮肤创伤小,对呼吸、循环、代谢影响小的优点,小婴儿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可行,安全性好.

  • 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

    作者:张文同;姜瑞金;庄岩;刘月忠

    目的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是沿脐部环形皱纹作半周的皮肤切口,切口小、隐蔽,愈后不易被发现.是目前新开展的具有微创和美观两大特点的手术入路.方法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9例患儿,开腹后,在肥厚的幽门表面缝两针牵引线,在腹腔内完成切开幽门肌的操作,克服了多数幽门不能牵出腹外的问题.结果 9例患儿,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3d.术后2~3d出院.平均住院3.5d.无一例术后并发症.术中无1例粘膜破损及切口延长.结论经脐入路腹腔内幽门肌切开术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 幽门/外科学 腹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