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骨量及血清瘦素、骨代谢指标对照分析

    作者:王溪原;张远石;苑福生;张世纲;曹国峰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量及血清瘦素、骨代谢指标.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37例2DM合并OP患者、41例单纯OP患者和28例同龄、同性别及正常骨密度(BM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三组对象接受了腰椎L1~L4 BMD、左侧股骨颈BMD、血清瘦素(LEP)、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测定.结果 2DM合并OP组的腰椎L1~L4及股骨颈BMD、外周血LEP浓度明显低于单纯OP患者和对照组,而血清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两者(P均<0.01~0.05).结论 2DM合并OP患者存在着较明确骨量减少及血清LEP低水平表达,但骨转换指标活跃.

  • 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外周血瘦素、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表达分析

    作者:张世纲;张远石;曹国峰;苑福生;王溪原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OP)妇女外周血瘦素、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表达.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35例绝经后OP患者(绝经后OP组)和30例同龄、同性别及正常骨密度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接受血清瘦素(LE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测定.结果 绝经后OP组的外周血LEP、E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0.05),两组间血清FSH浓度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绝经后OP妇女存在着明确外周血瘦素及雌激素低水平表达,骨转换指标活跃.

  • 甲亢术后不同时期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康庆民;敬小青;杨云鹏;王洪;张向群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术后不同时期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研究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早期予钙剂及D剂治疗,并进一步对所有病例于术后早期(1周)、中期(1个月)、远期(3个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KP)、降钙素(CT)、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血、尿钙、磷的检测.结果:甲亢术后血AKP、PTH/CT、CTX、BGP与BMD呈明显负相关性.表明甲亢术后骨转换仍处于活跃状态,骨吸收增强,仍有骨量的丢失;而治疗组在应用药物后骨转换下降,不再有骨量的继续丢失,骨密度渐恢复.结论:对伴有骨量丢失的甲亢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应适时予钙剂及D剂治疗以纠正由此引起的骨病.

  • 钙干预对儿童生长性骨痛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屈舒君;丛树杰;冯晓燕

    目的 通过对确诊为生长性骨痛的儿童进行钙干预,探讨其补充钙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补钙组、对照组,不同时点记录生长痛症状缓解情况,腰椎骨密度( L1~4 BMD)、骨代谢生化指标血bALP、尿Ca、血Ca的变化.结果 生长性骨痛的儿童钙干预后,1 a内骨痛症状有效缓解,而且无复发;补钙后其骨释放减少;自身L1~4 BMD提高;血钙值无统计学差异;补钙组尿钙排出量不变,对照组尿钙排出量减少且低予实验组.结论 生长性骨痛的儿童适当补充钙,对其症状的缓解和骨骼的发育有较好的作用.

  • 甲亢患者骨代谢的特点研究

    作者:李希圣;林夏鸿;陶耕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甲亢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骨钙素(OSC)、甲状旁腺素(PTH)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甲亢患者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血清ICTP)和成骨活性指标(血清PICP和OS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甲状旁腺功能(PTH)水平正常,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甲亢患者ICTP与PICP,与FT3、FT4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伴成骨细胞活性增加,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改变.甲亢时骨转换加速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有关,并且以增加骨吸收过程为主而导致骨量丢失.

  •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爱军;陈文明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75%已诊断MM患者存在溶骨性骨病.调查显示约2/3MM患者因骨痛就诊,80%患者X线片示骨骼异常,包括病理性骨折、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改变.本文将MM骨病发生机制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综述如下.

  • 豚鼠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变化特征相关生化指标成为评估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价值

    作者:李泽兵;凯拉什;赵颖川

    背景:脊髓损伤后早期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骨吸收活跃,骨形成相对减少.在脊髓损伤早期通过测定血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间接了解骨代谢的情况,对识别和判定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豚鼠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和骨量的变化,探讨脊髓损伤对骨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完成.健康雄性豚鼠23只,体质量427~710 g,平均570 g,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造成脊髓损伤模型)10只,对照组13只,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小剪刀切割实验组豚鼠脊髓1.5 mm,术后30 min苏醒后,可见双下肢硬瘫,肌张力高,双下肢浅深感觉消失,但尿便无失禁;对照组假手术但同样暴露脊髓后直接关闭.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收集两组实验动物的尿液、血清和胫骨标本,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酚/肌酐、尿钙/尿肌酐值.两样本间用t检验及H检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结果:两组各有10只动物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干重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骨灰重值较对照组小[(0.284±0.050)和(0.361±0.064)m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4,P<0.05).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实验组骨碱性磷酸酶值较对照组小[(0.640±0.240)和(1.328±0.606)U/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499,P<0.05);实验组尿吡啶酚/肌酐值和尿钙/尿肌酐值均较对照组大(尿吡啶酚/肌酐:0.206±0.080和0.117±0.037;尿钙/尿肌酐:0.003±0.003和0.002±0.00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676,4.124,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可出现骨质吸收加速,并影响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早期即可发生骨代谢异常.早期识别骨代谢异常是防治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重要关键因素,骨代谢生化指标对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评估有较大的意义.

  • 瘦素与骨代谢

    作者:郭海燕;赵宝珍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主要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调节脂肪沉积的内分泌激素.研究表明瘦素可从多方面来调节骨代谢.一方面瘦素可作用于人骨髓间质细胞,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抑制该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来刺激骨形成.另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来抑制骨形成.

  •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斌;单其俊;马根山

    骨保护素是一种新发现的分泌型糖蛋白和缺乏跨膜结构域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通过与骨保护素配体结合而起作用.骨保护素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还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骨保护素转基因(骨保护素+/+)致过量表达骨保护素的小鼠呈现骨硬化症表型;而骨保护素基因敲除(骨保护素-/-)致骨保护素缺乏小鼠在成熟前即显示严重骨质疏松及主动脉和肾动脉钙化.用重组骨保护素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及逆转骨质疏松,骨保护素与代谢骨病和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引起重视.

  • 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汤丹;金邦荃;吕伶;黄彤;宛晓春

    目的:植物雌激素对骨改善的作用已经得诸多实验验证,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生化指标与骨钙代谢的关系.方法:2003-06/2004-10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营养学实验室和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将60只3月龄清洁级SD大鼠建立去卵巢模型,随机分为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素组共6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对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大豆苷元组、葛根素组大鼠进行骨代谢去卵巢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只切除少许脂肪.术后青霉素抗感染3 d,自由饮水、摄食,5 d后进行喂养试验.青年组未去卵巢,饲养条件同其他组.每日清晨以10μg/kg体质量剂量己烯雌酚溶液给予雌激素对照组灌胃;以100 mg/kg体质量剂量大豆苷元[纯度为98%的结晶体(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提供)]给予大豆苷元组大鼠灌胃;以20 mg/kg体质量剂量葛根素给予葛根素组大鼠灌胃;模型对照组去卵巢后、假手术组手术后灌胃蒸馏水;青年组不予灌胃.将青年组大鼠3月龄时处死,将其余大鼠置于无菌室动物房中饲养3个月,6月龄时处死,股动脉放血收集血样,分离血清,4 000 r/min,离心15 min,-20℃保存待测.利用Olympul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偶氮胂Ⅲ法测定血清钙;钼蓝比色法测定血清磷,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放免试剂盒,SN-695B型智能放免仪γ测量仪计数大鼠血清雌激素和骨钙素.结果:动物实验60只,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动物去卵巢手术或灌胃操作不当死亡6只,共54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豆苷元组、雌激素对照组、葛根素组钙磷比明显高于去卵巢模型组(1.18±0.1,1.3±0.16,1.13±0.13,0.87±0.2,P<0.01),且钙磷比均保持在1.1~1.2左右的较佳状态.②大豆苷元和葛根素组的碱性磷酸酶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高[(87.5±20.5),(90±10.13),(47.5±22.17)U/L;P<0.05];③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素组的骨钙素相对于假手术组显著增高[(8.39±0.84),(6.69±2.34),(3.42±0.93)ng/L;P<0.05,0.01].结论:去卵巢大鼠属于高转换型骨代谢,补充大豆苷元与葛根素使骨转换持续活跃,可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骨的重吸收达到骨改善;雌激素和植物雌激素对骨钙改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雌激素受体活性的介导.

  • 锌与骨质疏松

    作者:余增丽;李云

    锌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的多个方面.近年研究表明,锌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本文就锌与骨质疏松关系作一阐述,并对锌影响骨质疏松的生理机制作一探讨,展望了锌在骨质疏松中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分析与临床参考值的设立

    作者:甘洁民;缪应新;朱汉民

    目的比较中国成年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根据变化规律研究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方法选取健康成人616例,年龄30-85岁,其中男性306例,女性310例,各分三个组:中青年组(30~44岁),老年前期组(45~59岁),老年组(60~85岁),分别检测十项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结果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女性老年前期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男女比较中青年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老年前期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应根据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建立男性,女性45岁以上组的各自参考值.

  • 骨代谢指标测定在骨质疏松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甘洁民;朱汉民;陈淑英

    目的比较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研究各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的变化率,对各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作出初步评价.方法48例绝经前妇女、48例绝经后妇女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4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观察其变化率.12名绝经后妇女,每两个月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共观察一年.结果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明显升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经抗吸收治疗后,大部分骨代谢指标明显降低,血清骨形成指标比尿骨吸收指标长期个体内的变异要小.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加快,部分血清骨代谢指标优于尿骨代谢指标,尤以血清骨形成指标N-mid骨钙素和血清骨吸收指标CTX为优.

  • 孕期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陶瑞雪;汪延华

    目的探讨妊娠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方法对合肥市健康脑力劳动孕妇63例和非孕对照组21例分别测定桡骨骨密度(BMD)、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以及尿羟脯氨酸/肌酐(HP/Cr)和尿钙/肌酐(Ca/Cr)比值.结果①孕期桡骨骨密度无明显变化,与非孕对照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Ca和P浓度孕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血ALP和BGP在晚孕组明显升高,与非孕对照组和早、中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④尿HP/Cr和Ca/Cr在孕期有随孕周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各孕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妊娠期骨密度有下降,但无明显改变.而骨代谢生化指标在晚孕期变化明显,显示晚孕期骨转换率增加.

  • 三叉神经痛患者下颌骨骨密度分析

    作者:吴明月;王虎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颌骨骨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光密度分析软件分别测定三叉神经痛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全景片下颌体部标定区域内的光密度,按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组的下颌骨骨密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颌骨骨密度在一定年龄段具有性别差异.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有骨代谢异常表现,颌骨骨密度的检测可以作为对三叉神经痛早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 高危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辜彦

    [目的]探讨高危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多种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OP患者(B组,n=67)、高危老年OP患者(A组,n=75)及同期入院体检无OP的老年人(对照组,n=52)为研究对象,测量比较其腰椎L2~4正位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测定骨代谢指标血清钙(Ca)、磷(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 NP)、25-羟基维生素D[25-(OH) D3]水平.[结果]三组Ca、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PⅠ NP、β-CTX高于A组和对照组,N-MID、腰椎L2~4及股骨颈BMD低于A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PⅠ NP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A组25-(OH)D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PⅠNP、25-(OH)D3水平变化辅助筛查高危老年OP.

  • 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徐进芳;冯鑫;徐艺;赵芸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GDM孕妇4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妊娠晚期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并分析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血清中25-(OH)D3水平为(15.35±4.5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52±3.75)n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GDM患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GP和PINP呈负相关(P<0.05),与β-CT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5-(OH)D3和妊娠晚期GDM患者有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25-(OH)D3水平来监测GDM患者的病情及骨质代谢的状态.

  • MicroRNA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觅

    骨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器官及代谢器官,具有支持人体机械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及维持循环钙磷平衡等功能,骨组织在人一生当中需不断地进行更新与重建以保持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完善.骨代谢稳态依赖于重构过程中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与成骨细胞生成骨基质的动态平衡.该过程任一环节失衡均可导致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症、骨硬化症、骨关节炎等.其中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 维生素K与儿童骨代谢

    作者:覃佳强;张德文

    维生素K(vitamin K)是一类具有萘醌(Naph-thoquinone)基团(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又名凝血维生素或抗出血维生素,除了众所周知的凝血功能外,近年发现其在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维生素K与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不同糖耐量老年人群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东霞;陈书艳;周妍;陈琼;刘芳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老年人群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异常(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各30例老年男性患者,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BG)、HbA1c、血脂、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并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IGR和T2DM组患者的全天平均血糖水平、全天血糖标准差(SD)、日间血糖绝对差值(MODD)、餐后血糖>7.8 mmol/L的时间百分比.结果 IGR组、T2DM组的FBG、2 h PBG、HbA1c均高于NGT组,T2DM组高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BUN、C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T2DM组ALP、PTH大于NGT组,T2DM组大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T2DM组25(OH)D小于NGT组,T2DM组小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Ca、血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全天平均血糖水平、SD、MODD、餐后血糖>7.8 mmol/L的时间百分比均大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均对骨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开展必要的糖尿病教育及相关骨代谢检测,严格控制血糖及其波动,从而减少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