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副脾CT误诊为肿大淋巴结1例分析

    作者:李云启;黄明霞

    对副脾CT误诊为肿大淋巴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3岁.因腹痛、大便带血1个月余就诊,结肠镜检查显示乙状结肠腔内肿块,局部管腔狭窄,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术前腹部CT平扫显示胰体后方有一直径约1.8 cm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CT诊断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肠癌手术证实CT所显示的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为胰腺后方的副脾.

  •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CT测量脾体积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彦娟;钱林学;贺文;赵丽琴;刘朋;魏红涛;李彭;王钰

    目的:观察CT测量脾脏体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1~S4期;CT测量脾脏体积.结果:肝组织纤维化S1期29例,S2期26例,S3期20例,S4期19例.CT测量脾脏体积S1~S4期分别为:(1 054.80±163.82)mm2,(1144.46±237.40)mm2,(1 152.32±153.87)mm2,(1 288.33±234.89)mm2.自S1至S4期脾脏体积逐渐增大,其中S4期脾脏体积增大明显,与其余各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测量脾脏体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成人肝移植后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程龙宇;俞军;张武;余松峰;谢尚奋;周琳;张珉;汤洒潇;章琳;郑树森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多层螺旋CT评估脾脏大小方法探讨

    作者:陈鸿轩;刘斌;吴兴旺;王万勤

    目的 在多层螺旋CT条件下对CT诊断脾大小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探索准确且简便评估脾大小的方法.方法 应用64层CT的3种不同的三维重组技术(0.625 mm ADD STRUCTURE法、0.625 mm PRINT法、5 mm PRINT法)测量101例成人脾的体积,结果行Kruskal-Wallis检验;测量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计算脾指数,计数肋单元;分别行"正常体积"脾各径线、肋单元数、脾指数与脾体积的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异常体积"脾肋单元数、各径线及脾指数位于"正常体积"脾肋单元数、各径线及脾指数全距内外百分比.结果 0.625 mm ADD STRUCTURE法、0.625 mm PRINT法和5 mm PRINT法所测得脾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积"脾的肋单元数、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脾指数与0.625 mm PRINT法测得脾体积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3、0.572、0.696、0.766、0.923,"异常体积"脾肋单元数、脾厚径、脾长径、脾上下径、脾指数位于"正常体积"脾全距内百分比分别为89.3%、96.4%、57.1%、46.4%、28.6%.结论 应用64层螺旋CT的三维重组技术测量脾体积可适当地评估脾脏大小,其中5 mm PRINT重组技术测量脾体积可兼顾准确性及简便性.

  • 肝脾CT比值在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许俊

    [目的]应用CT肝/脾比值技术定量评价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依中华医学会NAFLD诊断标准入选135例患者,进行常规体检、肝/脾CT扫描,服用吡格列酮3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CT肝/脾比值及BMI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T肝/脾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治疗NAFLD,肝CT平扫可准确定量肝内脂质水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