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IL2RA-RBM17基因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蒙古族白癜风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IL2RA-RBM17基因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蒙古族白癜风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收集白癜风患者425例,健康对照503例.用AxyPrep(AP-MX-BL-GDNA-25)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选择位于IL2RA-RBM17基因区域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706779、rs3134883、rs7090530、rs12251307、rs4750005、rs3920615、rs4747887、rs4750012、rs7099083),用连接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用PLINK1.07及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白癜风组及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对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NP间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计算两两间的r2和D'值.用5个具有相关性的SNP构建单倍型,分析每个单倍型频率在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5个SNP (rs4750005、rs3920615、rs4747887、rs4750012、rs7099083)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SNP在显性遗传模式下,白癜风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05 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NP间存在中等至强的连锁不平衡(D'=0.424 ~1,r2=0.137 ~ 0.985).用5个具有相关性的SNP构建单倍型,分析每个单倍型频率的分布,发现1个单倍型(H2:CGCTA)在白癜风组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达到Bonferroni校正水平(P=0.001 6,OR=0.674).结论 IL2RA-RBM17区域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白癜风具有相关性.
-
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经右胸三切口或经右胸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共清扫淋巴结4914枚,平均每例清扫(45.5±6.0)枚,其中8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80.6%,转移淋巴结624枚,转移度12.7%;食管中段鳞癌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转移率分别为20.6%、57.4%、39.7%,食管下段鳞癌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转移率分别为17.5%、47.5%、47.5%,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食管下段鳞癌腹腔转移率高于食管中段(62.5%比16.2%,χ2=24.320,P<0.05);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而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贲门旁、隆突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0、7.568、21.066、4.692,均P<0.05),肿瘤所在部位、病变的长度、是否大量饮酒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纵隔淋巴结均需重点清扫,而对于下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清扫不可忽视;蒙古族中段食管鳞癌清扫重点为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而下段食管鳞癌清扫重点食管旁、贲门旁、隆突下淋巴结;蒙古族肿瘤患者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脉管内有癌栓、神经有侵犯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
CYP4F2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YP4F2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冠心病的关系以及蒙古族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入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234例蒙古族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221例非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CYP4F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rs1558139和rs2108622的多态性和蒙古族冠心病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男性比例(41.18%比67.95%)、吸烟史(32.13%比41.88%)、人体质量指数[BMI ,(21.66±4.53) kg/m2比(25.34±5.37) kg/m2]和甘油三酯水平[(1.66±0.90) mmol/L比(1.92±1.38) mmol/L ]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18±0.28) mmol/L比(1.07±0.29) mmol/L]显著降低, P<0.05或<0.01;冠心病组 CYP4F2基因 rs1558139和rs2108622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蒙古族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男性比例高、有吸烟史、高人体质量指数和高甘油三酯水平, CYP4F2基因 rs1558139和rs2108622多态性与蒙古族冠心病无明显关系。
-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 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 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 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 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 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 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 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 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奥林匹亚旱獭Marmota olympus、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温哥华旱獭Marmota vancouverensis)等,分布在我国的旱獭有4种(灰旱獭、长尾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蒙古旱獭),它们均为我国不同草原景观类型中鼠疫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Matmota himalayana)是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各类高寒(高山)草甸草原,1954年首次自该动物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并逐步确立了喜马拉雅旱獭在青藏高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地位。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的人群中有类似于鼠疫流行的记载,但无确切的科学依据。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院喇嘛经中记载,1754年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塔瓦部落因剥食旱獭引起肺鼠疫暴发流行,死亡多人,同时感染了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前来诵颂经的喇嘛,于是波及寺院引起肺鼠疫流行,死亡100余人。1903年又在该寺院的向日藏部尼(向日奇部尼)村有小流行,死亡17人。据地方老中医、喇嘛反映,青海省贵南、同仁、祁连、光九、元海、河南等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地区有类似鼠疫的流行。西藏佛经中对于啮齿动物及人类患此病亦有详明记载。谢彬在1917年著《新疆游记》所述,1912~1913年和田、于田、洛浦三县瘟疫流行情况与鼠疫相似。上述记载虽不十分确切,但已指出,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就可能有鼠疫流行。
-
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苍耳子始载于<千金*食治>,中国药典2000年版有载,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rt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中华本草>尚收录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的果实入药.味辛苦、性温,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为中医临床治鼻炎、痹症的要药.为给学者提供文献资料,以便对其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苍耳子国内外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作一概述.
-
缝在袍子里的银元
我奶奶是当地有名的接生婆,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挽救过多少生命垂危的产妇和婴儿,谁也说不清楚.我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穿蒙古长袍的汉子,自报名叫巴图,急急忙忙地说,他媳妇难产,请奶奶去接生.奶奶二话没说,跟着巴图就走.院外一匹拉着勒勒车的枣红马在大杨树上拴着,巴图扶着奶奶上车后,赶着走了.
-
世界征服者——洋葱
蒙古有两个伟大的征服者,一个是成吉思汗,一个是洋葱,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征服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很快瓦解掉了,而后者则永久性地征服了世界--在今天,地球上没有哪个民族不种植或者食用这种植物的球茎.
-
马术,一项优雅运动
马术是一项优美高雅的休闲运动.学习马术者,身着制服风格的盛装,来到视野宽阔的室外,一边远眺绿色养养眼,一边学着和人类亲近的朋友--马儿交流.在城市周围,像蒙古骑手一样策马狂奔不大容易,但还是有许多赛马场可以体验欧洲马术这项为贵族的优雅运动.
-
用医学统计法分析沉香剂量的规律
沉香蒙古名为哈热阿嘎如、阿尔纳克,为瑞香科桓物白木香(Aguilaria sinensis Gilg)含有树脂的心材或树根.
-
木里县首例AIDS病例报告
木里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由藏、汉、彝、蒙古、纳西、布依等民族组成的藏族自治县,县境内平均海拔3 000~3 500 m,幅员面积13 252 km2,辖29个乡镇,9个国有牧场,全县总人口127 25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3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2006年4月,木里县在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发现了首例AIDS病例,现报告如下.
-
长斑,预示身体有病?
斑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有雀斑、黄褐斑、咖啡斑、蒙古斑、牛奶咖啡斑、日光黑子等几十甚至上百种,每一种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所不同。那么,斑是否隐藏着身体的秘密?身体不同部位长的斑,是否预示着身体疾病或对应着一个有问题的脏器?
-
凉山州放射卫生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一瞥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州辖17县(市),面积60,423km2,人口402.40万人,其中有12个国贫、省贫县近200万贫困人口.州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布衣、傣、壮、白、纳西等14个民族,彝族占总人口的43.5%,是我国彝族的主要聚居区.
-
马岩松:建筑"玛丽莲·梦露大厦"
这个采访很不好做,高中同学、工作室邻居、中国建筑领驭性人物、闪耀的国际建筑之星……我很难把这几个身份抛弃或整合到一起,特别是这个家伙刚刚坐到我面前就说他在蒙古把自己一辆奥迪的屁股撞掉了……对于我来说,印象深的应该是在高中"十·一"演出中跳小虎队舞蹈以及和同台跳舞的队友往台下扔衣服的马岩松,而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现在坐在我对面的著名建筑师联系在一起.
-
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
先天性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民族,又称蒙古皱襞,是遮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皱襞,表现为内眦间距增宽、鼻梁平阔,有时会造成假性内斜视的感觉[1]。据统计[2-3],亚洲人群内眦赘皮的发生率为40%~90%。婴幼儿期的内眦赘皮可随鼻梁发育而减轻消失,但大部分东方人种在青春期后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美观时可行手术矫正[4]。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探索内眦赘皮的成因及分类,从而改进其矫正方法。笔者就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内眦赘皮解剖成因及其手术治疗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是指位于内眦角前方的-片呈斜向或垂直向的皮肤蹼状皱襞,在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1] .赘皮的存在掩盖了内眦角的正常外形、泪阜及部分视野,使两侧内眦间距离加宽,鼻梁平阔,面部给人以愚呆之感.
-
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研究进展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是指通过内眦不垂直向下的皮肤皱襞.在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以上[1].
-
中国和蒙古两个蒙古族聚居区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人囊型包虫病(CE)在蒙古布尔根地区和中国西北新疆的两个社区发病率.方法:于1995/2000年期间对布尔根(蒙古)及和布克赛尔(中国新疆)的两个民族构成类似的社区开展调查.结果:人囊型肝包虫病在两个社区的发病率有显著不同.在和布克赛尔超声诊断率为2.7%(49/1844).在布尔根超声诊断率为0.2%(4/1609)(P<0.01).对狗的研究显示两地棘球蚴抗体阳性和蠕虫感染率类似,即和布克赛尔为35.0%,布尔根为35.7%.对可能影响两地不同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和布克赛尔牧民及农民所占的比例(48.5%)要显著高于布尔根(9.6%).在饲养狗和牲畜的比例方面,和布克赛尔(56%)也要显著高于布尔根(25%~27%).家庭屠宰牲畜的比例和布克赛尔(78.9%)同样显著高于布尔根(28.1%).结论:蒙古布尔根地区人囊性棘球蚴病感染率低的原因,与两地饲养狗的比例有关.
-
芳香新塔花挥发油的化学成份分析
芳香新塔花(Zizphora clinopodioides Lam.),又名唇香草、小叶薄荷,为唇形科新塔花属植物.我国分布于新疆,国外前苏联、蒙古亦有分布,生于砾石坡地及半荒漠草滩上.
-
新疆四大名医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目前有47个民族居于当地,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13个为世居民族.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新疆的中医、维吾尔医、蒙古医、哈萨克医等民族医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
结合驻军医院实际做好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教学是各级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重要的医、教、研工作任务之一.立足医院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搞好临床教学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新疆巴音廓楞蒙古自治州卫生学校的定点教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