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岩;李冀军;钦军;孟晓落

    目的探讨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24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2.高龄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3.2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透析患者透析病程中有24例有高血压;4.脑出血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脑血栓形成,但预后差;5.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随着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的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是慢性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与认识,减少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提高慢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 血液透析器复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川;王莉

    透析器复用在医疗资源使用、生物相容性改善以及复用技术都有着很好的发展.近,国家卫生部医政司邀请了国内部分专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讨论制定透析器复用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这样,我国透析器复用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安全保障.1964年Shaldon 首次描述了透析器的复用,随后从蟠管型(Coil)透析器到中空纤维透析器,复用技术逐渐得到规范.1977年美国透析协会报告,接受透析器复用的患者达到了17%,随后1986年上升至63%.近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1992年度报告指出,72%的美国慢性透析单位常规复用透析器,78%的透析患者接受了透析器复用,在1998年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增加到77%和83%.

  • 第十五届国际儿科肾脏病大会介绍

    作者:钟旭辉;刘晓宇;丁洁;姚勇

    由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IPNA)主办的第15届IPNA大会于2010年8月29日至9月2日在美国纽约成功举行.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内地代表22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福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丁洁教授在“世界肾脏疾病”专题讨论中做了“三聚氰胺相关儿童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的主题发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徐虹教授主持了“尿酸和高血压”的全体大会新进展演讲,香港玛嘉烈医院的赵孟准教授主持了“慢性透析”的专题讨论.

  • 西那卡塞片联合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肾病患者中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慧;刘智楠;张丹丹

    目的 观察西那卡塞片联合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肾病患者中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UHP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慢性透析而致的中重度UHPT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予以骨化三醇,初始剂量为0.25μg,若患者能耐受,则将剂量调节至0.5 μ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那卡塞25 mg,qd,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磷(P)、钙(Ca)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0%(38例/41例)和71.00%(29例/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PTH分别为(218.61±19.77),(323.50±32.72) ng·L-1;ALP分别为(73.55±6.89),(118.79±11.70)U·L-1;p分别为(1.32±0.12) mmol·L-1和(1.59±0.14) mmol·L-1,Ca分别为(2.77±0.36) mmol·L-1和(2.33±0.28)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肌痛和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0%(5例/41例)和15.00%(6例/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那卡塞片联合骨化三醇胶囊治疗慢性透析而致的中重度UHPT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

  • 严重急性肾损伤患者远期慢性透析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建泉

    目的 讨论严重急性肾损伤伤患者远期慢性透析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提高相关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5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入院时除去肾脏得分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并且记录患者的既往史以及合并症情况,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内实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接受血液透析以及生存情况,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3个月的随访,共有15例患者病情进展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7例,女8例.透析组、非透析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7.45±7.89)岁;非透析组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49.89±5.89)岁,两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63,P<0.05).透析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76±2.34)kg/m2,非透析组患者的平均BMI为(20.01±1.98)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合并慢性肾炎、糖尿病的比例高于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CCI高于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10例,死亡组和存活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高龄(>65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平均CCI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脏损伤的患者远期进行慢性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BMI、所患基础疾病情况,而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罹患恶性肿瘤以及CCI较高、住院期间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入住ICU等.

  • 严重急性肾损伤患者远期慢性透析和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婷婷;韩梅;苏白海;刘强;林丽萍;孙偲

    目的:探究需要接受急性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严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分析其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02例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始并在院成功停止RRT的AKI患者,对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首要事件为开始慢性透析,次要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2个月,终有20例(6.6%)开始慢性透析,56例(18.5%)死亡.与远期慢性透析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1)慢性肾脏病(CKD)(HR=26.199,95%CI为8.266~83.032);(2)除去肾脏得分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HR=1.397,95%CI为1.163~1.678);(3)复合病因(HR=2.712,95%CI为1.047~7.027).与远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恶性肿瘤史、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史、去肾CCI、肾小球肾炎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严重AKI可能导致远期慢性透析及死亡,重视预测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严密随诊,可能会改善预后.

  • 蚓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颜双泉;杭金国;陈璐

    自Brescia和Cimino于1966年发明了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才真正进入"慢性透析时代",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才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长期性血液透析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常使用的长期透析通路,有着透析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的优点,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导致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影响透析效果,有些甚至不得不重新造瘘或改其他通路方式,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慢性透析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时贫血的改善

    作者:李平君

    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acquired cyctic kidney disease,ACKD)是指以往无肾囊肿疾病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而行慢性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在治疗过程中,肾脏出现囊肿的一种疾病.透析时间与ACKD患者血红蛋白升高呈正相关,ACKD患者贫血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现将我院1988年~1998年长期血液透析的6例ACKD患者分析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