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出声与出声图片命名任务神经激活机制差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作者:孙洪赞;郭启勇;王晓明;于兵;卢再鸣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执行不出声和出声图片命名任务时大脑活动的差异.方法 在10名健康志愿者(24~27岁)分别进行不出声和出声图片命名时,同时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通过分析处理获得执行不同任务时的头动结果及脑功能区统计激活图.结果 不出声任务的平均头动和大头动低于出声任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不出声图片命名的神经激活网络包括双侧枕回及小脑、双侧辅助运动区、中央后回、双侧额下回和前扣带回.出声图片命名时除在上述不出声时的激活区有更强激活外,还激活了双侧中央前回(BA4)、双侧后上颞回、左侧前上颞回、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左侧岛叶.结论 不出声和出声图片命名的神经处理网络及环节互不相同,两种任务不能相互替代.

  • 颞叶内侧癫痫和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儿童癫痫的海马功能连接比较

    作者:安阳;刘娜;毓青;杨卫东;尹建忠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FC)的变化,比较不同类型癫痫的脑网络改变差异,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8月-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17例颞叶内侧癫痫(mTLE)、1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儿童癫痫(BECT)以及社区招募的1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结构和功能MRI扫描.以海马头部为感兴趣区,采用REST 1.8软件对3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海马头部功能连接脑区存在正、负2种相关性表现,正相关连接脑区主要位于杏仁核、海马旁回、颞叶外侧皮层、岛叶、丘脑、基底节区等;负相关连接脑区主要位于双侧额叶、顶叶、枕叶等皮层.海马功能连接强度(FCS)比较显示,mTLE组较对照组及BECT组均表现为多个脑区FC减低,主要位于海马和海马旁回、颞叶、楔前叶等脑区(P<0.05);而BECT组则表现为FC强度增加,运动区较为明显(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癫痫脑网络改变模式可完全不同,可能与其所表现的不同临床症状、病程及预后的病理机制相关.

  • 正向条件推理的神经机制:功能MRI研究

    作者:梁佩鹏;贾秀琴;石林;王德峰;李坤成

    目的:两种正向条件推理肯定前件式(MP)和否定前件式(DA)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演绎推理形式,本研究拟探讨两者神经机制的异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设计了3种抽象内容的条件推理,包括 MP、DA 和基线任务(BS),14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事件相关功能 MRI(fMRI)实验,男、女各7名,平均年龄(23.4±1.3)岁,对条件推理过程的 fMRI 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P、DA的平均反应时均显著慢于 BS(P<0.001)。对于正确率,条件主效应不显著(P>0.05)。与 BS 相比,正向推理任务(MP、DA)均激活了左侧额下回(BA 9)、顶下小叶(BA 40)和中央后回。将 MP 推理与 DA 推理进行比较发现,MP 推理比 DA 推理显著激活了双侧尾状核,而 DA 推理比 MP 推理则显著激活了额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结论 MP 和 DA 两种正向条件推理既共同激活了左侧额顶区域,又在尾状核及双侧额、顶、枕区呈显著分离,这一结果首次证实了两种正向条件推理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条件推理的脑机制。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息态局部一致性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研究

    作者:厍映霞;王帅文;马文玲;魏柯香;郭顺林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自发脑活动及两半球相同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D的24例患者,同时招募24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行3.0T磁共振静息态BOLD扫描.对所有受试者扫描图像资料行局部一致性(ReHo)和镜像对侧同伦连接(VMHC)分析,通过统计分析ReHo异常功能脑区域及运用VMHC分析该异常区域半球间功能连接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组双侧额内侧上回、眶额中下回、眶额内侧回、前中扣带回、尾状核、右侧海马、右侧岛回、右侧杏仁核、右侧额中回及左侧颞上、下回ReHo值增高,双侧枕中回、枕上回、距状皮层、楔前叶、后扣带回、中央前后回、角回、额下回岛盖、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额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及右侧额上回ReHo值减低(Voxel水平,P<0.05,TFCE校正);AD组双侧嗅回、额内侧上回、眶额中上回、眶额内侧回、前扣带回、尾状核及岛回的VMHC值增高;双侧距状皮层、颞中回、枕中回VMHC值减低(Voxel水平,P<0.05,TFCE校正).结论 AD患者较对照组ReHo及VMHC明显异常脑区主要集中于默认网络核心脑区,两半球等位体素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局部脑功能活动有关.

  • 静息态功能MRI评价轻度认知障碍背侧流视觉网络功能连接变化

    作者:刘民英;段刚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存在视觉功能异常,并可能与其他因素共同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本研究探讨MCI患者背侧流视觉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受试者数据均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ADNI)公共数据库,包括87例MCI患者以及44例健康老年志愿者.首先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ALE)定位背侧流视觉皮层坐标位置,而后根据获得的坐标定义皮层感兴趣区(ROI).利用上述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计算并比较MCI患者每对ROI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晚期MCI组患者背侧流视觉皮层存在RSFC异常升高的情况,包括右侧梭状回-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梭状回-左侧中央后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CI患者背侧流视觉皮层网络内部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从而为解释认知障碍状态下高级视觉功能方面的损害提供神经生理学依据.

  •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

    作者:方继良;Hui KS Kathleen;Liu Jing;Nixon Erika;周科华;王小玲;朱兵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 min,共2次捻针,各2 min,间隔3 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脑中枢网络(Pain matrix)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针刺镇痛脑中枢机制相关.LPNN和静息态默认网络(Default mode)之间的相似性,提示针刺需通过这一内在脑功能网络系统发挥其广泛的调制作用.

  • 脑梗死患者脑默认网络改变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张晨;张敬;孟亮亮;秦文;薛蓉;于春水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 RI功能连接方法观察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脑默认网络(DM N )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期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17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集静息态功能M RI数据,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右侧后扣带皮质、左侧后扣带皮质3个感兴趣区提取DM N ,取其交集获得DM N掩膜,以该掩膜为种子区,计算其与DM N内各体素功能连接。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观察差异区功能连接强度与MoCA、MMSE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后扣带皮质/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减低(P<0.05)。脑梗死组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619,P=0.008)。结论脑梗死后DMN损害先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可能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始动因素。

  • 功能磁共振观察老年人大尺度脑功能网络选择性的退化模式

    作者:吴晶涛;陈文新;张洪英;田彤彤;杨海山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大尺度脑网络在脑衰老进程中的变化特征和内在机制. 方法 招募健康青年人和老年人受试者,老年组20例,平均年龄(72.4±4.6)岁;青年人18例,平均年龄(23.9±1.8)岁.受试者接受血氧水平依赖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种子区方法及双回归处理功能数据,提取默认网络、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视觉网络,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相对于青年组,老年组的网络连接性损害呈现了明显不同的变化模式,执行控制网络受损重,其次是注意网络,默认网络和突显网络轻度受影响,这些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网络受损,而较低级的视觉感觉网络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健康人的脑衰老表现为在网络水平上呈现有组织性的变化;老年期大尺度的脑网络呈现选择性的损害,高级认知网络较低级脑功能网络退变更突出.

  • 小脑损伤患者28例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

    作者:王长青;周珊珊;谢成娟;汪凯;范津

    目的 研究小脑损伤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方法 应用注意网络测验,对28例小脑损伤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进行注意网络功能的测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脑损伤患者定向效率减低[病例组、对照组分别为(36.32±30.58)、(54.39±22.1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9,P<0.05);执行控制受到损害[(160.05±83.25)、(93.42±37.4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0,P<0.01);警觉效率[(35.14±45.59)、(28.81±26.09)ms]与总平均反应时[(797.14±94.11)、(739.90±97.90)m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总平均错误率(6.57%±9.84%)明显高于对照组(3.38%±5.42%,Z=-2.119,P<0.05).结论 小脑参与了注意网络的认知功能;小脑病变可选择性损害注意网络的定向和执行控制功能,而警觉功能相对保持正常.

  • 伴有抑郁症状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磁共振脑默认网络评价

    作者:王恩锋;刘立亚;张红菊;张晓琦;窦社伟;郭慧慧;史大鹏;程敬亮;李永丽

    目的 利用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评价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患者脑默认网络差异及其发生的神经网络机制.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不伴抑郁症状的单纯PI患者15例,PI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患者各20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40例,以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为种子点,对比HC与PI伴抑郁症状组间脑默认网络差异;对比PI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各组间脑默认网络差异.分别提取右侧中间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信号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组对比,PI伴有抑郁组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左枕中回、顶上小叶、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与单纯PI组相比,PI伴有轻度抑郁症状组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右侧枕中回/楔前叶、中央后回,无功能连接增强脑区;与伴轻度抑郁症状PI组相比,PI伴有中度抑郁组功能连接增强脑区包括:右侧小脑后叶、中间扣带回、左侧岛叶/额下回、外核、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减弱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中间扣带回信号与HAMD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r=-0.697,P=0.006;r=0.224,P=0.441.结论 PI伴有抑郁症状患者存在脑默认网络异常;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PI患者之间存在脑默认网络差异;海马旁回功能连接与HAMD评分显著负相关,中间扣带回功能连接与HAMD评分相关性不显著,但趋势一致.

  • 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大脑自发活动研究

    作者:张守字;张力;武海燕;马丽;李锐;李娟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静息态脑自发活动变化,探讨fMRI成像标志物对诊断AD及aMCI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临床诊断aMCI、诊断很可能AD患者和正常认知对照组各1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和静息态fMRI扫描,利用分数低频振幅(fA LFF)方法对静息态大脑自发活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AD患者、aMCI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在fALFF指标有显著差异的区域.结果 静息态fMRI结果显示,在楔前叶,AD组fALFF值(1.11±0.07)与对照组(1.24 ±0.11,t=2.89,P=0.012)和aMCI组(1.34±0.17,t=3.49,P=0.004)相比均显著下降,aMCI组fALFF值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顶下小叶,AD组fALFF值(0.96±0.07)和对照组(1.11±0.07,t4.31,P =0.001)、aMCI组(1.09±0.08,t=3.44,P=0.004)相比均显著下降.结论 AD患者较aMCI患者及正常认知老年人脑内特定区域自发活动受损明显;aMCI患者脑内特定区域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但在某些和高级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如楔前叶有代偿增强的倾向.

  • 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

    作者:胡崇宇;高小平;肖波;刘楚娟;胡凯;谢颖;解媛媛;刘晓云

    目的 应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60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患者组)和60名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3.0T磁共振采集两组的静息状态下fMRI数据,采用功能连接方法分析计算脑区的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利用SPM5软件分析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脑功能的差异.结果 患者组的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角回、扣带回;对照组的功能连接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右侧角回,双侧内侧额叶和颞叶;患者组的左侧顶下小叶[坐标值(x,y,z):-57,-39,48;t=4.90,P<0.01]、左侧缘上回[坐标值(x,y,z):-63,- 48,33;t=4.25,P<0.01]、左侧海马旁回[坐标值(x,y,z):-30,-6,-21;t =4.05,P<0.01]、左侧颞上回[坐标值(x,y,z):-48,-39,6;t=3.72,P<0.01],左侧钩回[坐标值(x,y,z):-24,6,- 36;=4.56,P<0.01]及右侧钩回[坐标值(x,y,z):33,-15,- 36;t=4.00,P<0.01]的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较对照组降低;未发现功能连接升高的脑区.结论 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部分性发作癫痫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静息状态fMRI能发现常规MRI正常的癫痫患者的广泛脑功能异常,是一种无创的研究癫痫患者脑功能的有效方法.

  • 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变化的静息态功能MRI

    作者:李顺利;钱若兵;傅先明;彭楠;亢志强;林彬;魏祥品;牛朝诗;汪业汉

    目的 利用图论的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癫痫门诊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名;采集两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应用SPM8软件包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脑功能网络构建得到脑网络的功能连接矩阵,再通过阈值的限制计算得到脑网络小世界属性,经双样本t检验比较难治性癫痫患者较健康对照组相关脑区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以连接矩阵稀疏度为阈值,在0.05 ~0.40范围内,难治性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均符合小世界属性,两组对象的γ值(代表脑网络局部信息处理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34±0.323比2.182 ±0.199,t=-2.795,P<0.05);λ值(代表脑网络整体信息处理能力)在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通过对90个脑区的节点λ值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难治性癫痫患者双侧丘脑(左3.093 ±3.224,右3.084±3.233)、双侧苍白球(左1.120±0.777,右1.234 ±0.880)及双侧海马(左0.930±0.269,右1.041±0.357)λ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970 ±0.500,t=2.413;0.965 ±4.891,t=2.405;0.679±0.075,t=2.253;0.662±0.073,t =2.333;0.695 ±0.101,t=2.808;0.615 ±0.036,t =4.251;均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仍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但其局部信息处理效率和部分脑区的功能已经受损.

  • 基于功能连接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作者:周福庆;龚洪翰;庄莹;陈业媛;曾献军;万慧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3.0T磁共振采集RRMS组和健康对照组(各27例)rs-fMRI数据.数据经预处理后,选择后扣带回(-5,-49,40)为种子点,采用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分别在默认网络内和默认网络外脑区比较两组功能连接的差异.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参数如临床扩展残疾量表、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PASAT)、脑实质分数、T2可见病灶数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种子点相关性分析技术构建的RRMS患者默认网络包含脑区主要有前额叶皮质腹侧、双侧顶下叶、后扣带回及楔前叶等脑区.在默认网络内比较,RRMS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下降;右侧小脑后叶、右侧小脑脚、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及扣带回、右侧角回、右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增高.RRMS患者组默认网络内差异脑区中,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系数(0.387±0.216)与PASAT呈负相关(r=-0.590,P =0.001);患者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系数(0.039±0.293)与病程之间呈负相关(r=-0.390,P=0.041).在默认网络外比较,RRMS组后扣带回功能连接下降脑区有右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增高脑区有右侧小脑前叶(含齿状核)、右侧额叶白质区.RRMS组后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前叶功能连接系数(-0.924±0.253和0.217±0.208)分别与病程之间存在正相关(r =0.650,P=0.000;r =0.436,P=0.023).结论 RRMS患者默认网络内和默认网络外均出现后扣带回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表明患者存在功能下降和代偿的复杂过程.RRMS患者存在有限功能重构或重组,以维持默认网络的功能稳定.

  • 颞叶癫痫患者语言网络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功能磁共振特点

    作者:余晓凤;陈芹;高晴;肖风来;唐颖莹;周波;唐鹤菡;黄晓琦;龚启勇

    目的 利用默念产词任务研究颞叶癫痫患者与健康对照语言网络的差异性,从而揭示颞叶癫痫患者涉及语言功能区域的核心节点.方法 共纳入32例颞叶癫痫患者和32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在默念产词任务下扫描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MATLAB平台SPM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语言网络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颞叶癫痫患者产词任务时激活增强区域包括右侧后扣带回和右侧楔前回,未发现激活降低的区域.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发现,患者组在左侧楔前回到左侧岛叶,左侧岛叶到左侧后扣带回以及左侧额中回到右侧岛叶的单向条件Granger因果连接增加.结论 岛叶、后扣带回均参与了颞叶癫痫患者语言网络,可能为语言网络重组以及大脑可塑性提供了影像学证据.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自发活动特点

    作者:张增强;周波;安宁豫;姚洪祥;王盼;王岩;张熙;王鲁宁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自发活动特点.方法 选择23例AD患者(A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NC组),分别接受神经心理学检查(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和静息态fMRI扫描,比较两组间神经心理评分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结果 AD组(分)MMSE(20±4)、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即刻回忆(2.6±1.6)、延迟回忆(0.4±0.7)及再认成绩(5.8±3.7)均低于NC组(29±1、5.9±1.2、5.5±2.0、9.2±1.1,T=10.58、7.21、10.99、3.96,均P<0.01);当设置单个体素统计阈值为P< 0.01、激活簇≥100体素时,与NC组比较,AD组在前额叶内侧面、后扣带回及楔前叶、右侧颞上回、两侧顶上小叶及顶下小叶等默认网络脑区ReHo值降低;在左侧壳核、丘脑的ReHo值增高.结论 AD患者存在大脑默认功能网络异常;而在壳核、丘脑的自发活动增强,可能是大脑皮质下结构对默认系统功能降低的代偿反应.

  • 局灶性脑损伤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

    作者:胡盼盼;徐培坤;周珊珊;王长青;汪凯;范津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损伤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探讨额叶、顶叶、颞叶与3个独立的注意网络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注意网络测验,测试23例额叶损伤、18例颞叶损伤和18例顶叶损伤患者以及53名健康对照的注意网络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额叶损伤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显著减低,额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143.7±46.6)、(91.6±46.4)ms,Z值为-4.714,P<0.01;而顶、颞叶损伤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顶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显著减低,顶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34.9±25.2)、(55.1±21.8)ms,Z=-2.418,P<0.05;额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增高,额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71.2±35.2)、(55.1±21.8)ms,Z=-2.125,P<0.05;而颞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顶、颞叶损伤组的警觉网络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心理学证据提示,额叶与执行控制功能密切相关,顶叶在注意的定向网络中起关键作用,而颞叶损伤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特性的改变

    作者:王晓妮;张朦;李瑜霞;曾扬;盛灿;郝旭阳;孙宇;张逸鹤;李红艳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脑白质网络全局属性的特征,并评估脑网络分析方法对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记忆门诊就诊的26例aMCI患者及同期社区招募的30名健康对照的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数据,基于纤维根数和部分各向异性构建56个脑网络矩阵,通过置换检验对不同阈值下两组人群的脑网络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MCI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脑白质网络均表现出显著的小世界特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CI患者标准化聚集系数(如阈值取0.1,aMCI组为2.47,健康对照组为2.57,P=0.049)、局部效率(aMCI组为12.01,健康对照组为13.57,P=0.001)及小世界属性(aMCI组为2.02,健康对照组为2.11,P=0.013)明显下降,但其平均节点度(aMCI组为92.02,健康对照组为103.62,P=0.502),全局效率(aMCI组为3.32,健康对照组为3.62,P=0.061)和标准化平均短路径长度(aMCI组为1.23,健康对照组为1.23,P=0.19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CI患者的脑白质网络已经出现改变,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网络分析有望成为新的早期诊断aMCI的影像学标志.

  •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眼钝挫伤患者角膜基底下神经丛组织形态学变化

    作者:郑斌;毕延峰;陈岩;沈丽君

    目的 探讨眼钝挫伤患者共聚焦显微镜下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形态学变化的特征.方法 前瞻性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同一医师门诊就诊的2区或3区的单跟钝挫伤患者23例.以伤眼作为外伤组(23只眼),对侧眼为对照组(23只眼).两组同时完成伤后1周时的数据采集,外伤组再完成伤后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分别观察镜下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形态变化特征并定量记录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干数量、神经分支数、神经总数和神经弯曲度.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钝挫伤不同分区对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变化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外伤组各指标随时间均发生明显变化(F值分别为16.272、24.138、63.393、68.122、91.463,P值均<0.01),其中神经密度、神经干数、神经分支数和神经总数在伤后1周时[分别为(624.0±109.9) μm/图,1.66根/图,6.70根/图,8.45根/图)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77.9±87.1)μm/图,4.80根/图,8.98根/图,13.80根/图)]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8.998,9.301,9.119,12.969,P值均<0.01),并呈继续下降的明显趋势,除神经干数在伤后1周(1.66根/图)和1个月时(2.31根/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 P=0.143),神经弯曲度在1周时(1.66)较对照组(1.00)明显增大(t=-6.879;P<0.01),并呈逐渐增大趋势,在伤后1个月(3.20)较1周时表现更为明显(t=-9.216;P <0.01),此时可以观察到神经再生.在伤后3个月时,各指标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其中外伤组3个月时神经干(4.00根/图)、神经分支(8.69根/图)、神经总数(13.26根/图)和神经弯曲度(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703,3.325,-1.837;P=0.079,0.792,0.392,0.392),而神经密度[(1064.3±93.3) μm/图]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5.736;P<0.01).外伤组不同分区对各指标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19,0.032,0.296,0.053,0.143;p值为0.733,0.859,0.592,0.821,0.709).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清晰地显示眼钝挫伤患者角膜基底下神经丛纤维的组织学特征的改变;眼钝挫伤后3个月内角膜基底下神经丛形态学异常,并在伤后依次经历了逐渐萎缩后再生修复的形态学变化过程.

  • 弱视患者大脑功能与结构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叶;刘陇黔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弱视动物模式的弱视眼优势柱向非剥夺眼转移,后继出现了大量关于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动物实验、神经电生理、脑功能成像等多角度对弱视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索,为弱视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行为学研究发现弱视不仅存在初级视觉皮层功能的损伤,也存在高级视觉认知功能的缺陷.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弱视患者初级视觉皮层的功能异常尚不足以解释弱视患者在行为学方面所表现的视功能异常.尤其近年来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发现弱视患者的皮层损伤不仅局限于初、高级视觉皮层,也累及与之相连的传导通路和复杂的网络连接,并且弱视患者也存在视放射及多个与视觉相关的脑区白质神经网络结构异常.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弱视脑部功能与结构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