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前负荷指标在评估液体反应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玉薇;许峰;李静

    液体复苏是针对重症监护室(ICU)中大部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症患者的首选治疗,但其心功能往往会使液体复苏受到限制,使得液体治疗无反应性,反而可能增加肺水肿的风险.因此,液体反应性好是液体治疗成功的基本前提.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为了降低风险,应准确评估液体反应性.目前针对动物和临床患者的静态前负荷指标、动态前负荷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何避免扩容的盲目性、准确有效地评价和预测液体反应性仍是目前临床的一个巨大挑战.

  • 实验性肺水肿大鼠血浆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以及硝普钠、川芎嗪对其的影响

    作者:桂怡;戴顺龄;段金虹;李春涛;斯琴;程锦轩

    静脉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引起肺水种,症状典型、剧烈,动物全部迅速死亡,其机理类似于临床上的中枢性肺水肿[1,2],为一种混合性肺水肿,此类肺水肿时肺动脉压[3]及肺楔压明显增高(以后者为主),肺泡通透性也明显增高[4],肺间质腔及肺泡腔内充满含有大量蛋白的水肿液.为进一步了解此类肺水肿发病机制,探讨儿茶酚胺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释放的关系,我们对肺水肿及采用文献报道对肺水肿具有良好预防作用的硝普钠(NP)[2]、川芎嗪(TMP)[3]预防时大鼠血浆中的ET-1、NO含量及二者的增高倍数进行了测定与探讨.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体循环和肺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清秀;何顺厚;马国平;靳凤玲;李钊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对体循环及肺循环的影响,指导临床ANHD的应用.方法:1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麻醉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正常体温下,每只犬行三个水平的ANHD,即中度(HD1 Hct约为19%)、深度(HD2 Hct约为15%)、极深度(HD3 Hct约为9%),然后回输自家血,在血液稀释前、稀释后30 min、回输血后15min分别测血液流变学、体循环和肺循环各指标.结果:HD时血粘度η渐下降.HD1、HD2时,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分别升高41%和48%;心率(HR)无明显变化,总外周阻力(SVR)渐下降,平均动脉压(MAP)渐下降;肺小动脉阻力(PVR)渐下降,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肺动脉楔入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无明显变化.HD3时,CO(C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HR仍无明显变化,SVR和MAP继续下降;PVR继续下降,MPA无明显变化,PCWP、CVP有所升高,回输血后各指标均有所回升.整个稀释过程中,心搏血量SV和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的变化与CO(CI)的变化相似.结论:中度、深度ANHD时,机体代偿,CO(CI)及SV(SⅥ)升高,SVR、PVR降低,有利于循环;极深度ANHD时,CO(CI)及SV(SV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MAP下降明显,MPA无明显变化,对体循环影响大,对肺循环影响相对较小.

  • 先心病肺高压术后早期呼吸监护

    作者:王惠芳;邓兴瑞;郑红梅;冯惠;刘安永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术后,易发生肺功能衰竭和右心排出受限,我院1993年3月至2001年3月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由于加强了术后监护,尤其是早期呼吸和肺功能的维护,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肺静脉血流超声多普勒估测肺楔压的准确性研究及临床观察

    作者:张平洋;蓝玉福;陈良龙;翁钦永;赵振东;朱向明;李劲;陈怡红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肺静脉血流(PVF)估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研究48例心脏病人的PVF特征并与经导管检查测得的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嵌压(MPCWP)进行相关分析;临床观察37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PVF特点且与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比.结果:收缩分数(SF),房缩期反转血流峰值流速(Zp)与MPCWP相关性好(r=-0.86和0.70,P<0.001和0.01);以SF<40%、<25%分别判定MPCWP>18mmHg、24mmHg的敏感性为82%、100%,特异性100%、89%.以Zp>50cm/s评定MPCWP>18mmHg的敏感性67%,特异性100%.据SF<40%、辅以Zp>50cm/s评定MPCWP>18mmHg的敏感性89%、特异性100%.临床观察表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SF和其中舒张末左房内径≤38mm者的Zp的变化有显著性.结论:肺静脉血流超声多普勒估测肺楔压准确性高且临床价值大,是一种简便、可靠地估测肺楔压的新方法.

  • 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7例临床分析

    作者:区曦;李渝芬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心导管检查为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是肺血管内膜纤维化,血管丛样改变.结论:本病预后不良.认为前列环素静脉或口服使用、一氧化氮的吸入可能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

  • 简化FPA/FAO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研究

    作者:张玉奇;陈树宝;孙锟;王荣发;郁怡

    目的:探索简化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F值[F=PEP×PV/(AT×ET)、F1=PEP/AT、F2=PEP/ET、F3=PEP/AT×ET、F4=PEP×PV/AT、F5=PEP×PV/ET],按FPA/FAO法估测肺动脉压,并与心导管值对比.结果:根据F3PA/F3AO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与心导管值的相关性好(r=0.86、0.81);FPA/FAO、F1PA/F1AO、F2PA/F2AO、F4PA/F4AO、F5PA/F5AO较差(r=0.55~0.79).结论:在所提出的几种简化方法中,F3PA/F3AO为无创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佳方法.

  •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作者:桂云峰

    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亦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衰患者在接受休息、限制水钠、利尿和洋地黄正规传统治疗后,心衰仍继续加重.随着人们对RHF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和新药的问世,RHF的内科治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1].Hamer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级梯式治疗方案,按照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提出了心衰梯级式治疗方案,其目标是祛除病因和诱因,有效地降低肺楔压,适当增加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的血流灌流,大限度地恢复血液动力学功能平衡,以及对心衰的治疗而收到较满意的效果[2].本文重点综述血管扩张剂、非洋地黄药物强心剂的治疗进展.

  • 健康男性青年急进高原初期心脏功能变化特点研究

    作者:潘丽;李素芝

    目的 了解健康青年人由平均海拔400m平原初次进入平均海拔3 680 m高原后同海拔、不同时相(进入高原后1d、1周、1个月)的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使用美国索诺声公司MMX型便携式心脏彩超仪,由同一人分别测47例健康男性青年进高原前1周在平原地区及进入高原地区后同海拔不同时相的室间隔的厚度与运动幅度、左室后壁的厚度与运动幅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肺动脉压(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计算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minor axis decurtation,LVMAD,△D%)、每搏量( 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使用北京福田公司7101型心电图机,由同一人分别做47例健康男性青年进高原前1周在平原地区及进入高原地区后同海拔不同时相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计算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与平原相比较:进入高原1d的HR、PAP、CO明显增高(P<0.05),sv则明显降低(P<0.05);进入高原1周的HR、PAP明显增高(P<0.05),LVEF、△D%、SV明显降低(P<0.05);进入高原1个月时CO、PAP明显增高(P<0.05),LVEF、△D%、SV明显降低(P<0.05);与进入高原1d相比较:进入高原1周时HR、LVEF、△D%、SV、CO均明显降低(P<0.05);进入高原1个月的PAP明显增高(P<0.0S),HR、CO明显降低(P<0.05);与进入高原1周相比较:进入高原1个月的LVEF、△D%、SV、CO明显增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康男性青年进高原后心脏功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变化在急进高原早期(1周内)较为明显,此期应注意对急性高原病及心血管意外的预防.1个月后,机体进入习服期,此时心脏功能仍明显异常者可能为罹患慢性高原病的高危人群.

  • 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孟永胜;何宏蕴;石宏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选取4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测定其肺动脉压力.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的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TPV)/左心室射血时间(RVE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伴Ⅱ型呼吸衰竭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的TPV/RVET值均明显的低于重症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可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且对其临床治疗有较好指导意义.

  • 对不同传导阻滞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卫红;薄小萍;羊镇宇;曹云翔

    目的 研究入院时心电图呈不同传导阻滞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方法 选择2006~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发现的不同传导阻滞分组,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A组),束支传导阻滞组(B组),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C组),心肌梗死后第24小时查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EF值),并所有入院患者行Swan-Ganzs漂浮导管置管术,并记录入院后第24小时的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力(CVP).结果 A组BNP,PCWP,CVP和INEDD的水平[(560±26.3)pg/ml,(18±1.53)mmHg,(12±1.23)mmHg,(46+4.2)mm],低于B组[(1250+105.8)pg/ml,(25±2.36)mmHg,(18+1.58)mmHg,(51±5.1)mm],低于C组[(2563±235.6)pg/ml,(32±3.68)mmHg,(22±2.36)mmHg,(63±6.2)mm],B组低于c组,EF值A组(42±4.8)%,高于B组(36±3.6)%和C组(28±2.7)%,B组高于C组(P<0.05).结论 各组间随着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BNP浓度随之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中心静脉压力随之增加,EF值随之减少,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大于房宣传导阻滞.

  • 心衰患者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 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陆卫红;杨志健

    目的:评价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脑型尿钠肽(NT-proBNP)定量检测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90例并按床边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Elecsys 2010定量检测不同PCWP(水平)组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血清浓度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当PCWP<18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451pg/ml,当18mmHg≤PCWP≤30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4 258 pg/ml,当PCWP>30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11 845 pg/ml,各组间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定量检测对于诊断心衰有定性和定量意义,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PCWP水平有正相关性,随PCWP升高血清NT-proBNP值也增加.

  • 侧脑室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大鼠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王明江;贺庭云;张启荣;冯桂香;罗超

    目的:探讨五肽胃泌素对大鼠肺动脉压(PAP)和体动脉压(BAP)的影响机制.方法:以PAP和BAP为指标,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三碘季胺酚制动、呼吸机控制呼吸的SD大鼠上观察五肽胃泌素对大鼠PAP和BAP的影响,连续观察30minPAP和BAP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结果:给药后大鼠PAP和BAP明显升高,其中PAP在10~15min达高值,BAP在5~10min达高值, 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五肽胃泌素具有中枢性升高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的作用,侧脑室预先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可部分阻断五肽胃泌素的升压效应,此作用可能部分由脑内α-受体介导.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