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的远期稳定性评价

    作者:刘立峰;郝定均;周劲松;吴起宁;陈海波;王晓东;刘团江;宋宗让;杨重飞

    目的:经后路整复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相邻的单一节段进行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评价其脊柱稳定性.方法:对接受手术的23例患者随访4~5年,将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测出X光片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9mm,术后一周平均为31mm,术后4~5年平均为26mm.骨折后成角的Cobb's角术前平均为21°,术后1w平均为6°,术后4~5年平均为11°.结论:后路单个椎间隙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可行,复位好,远期矫正度有小部分丢失;可大范围保留其他椎间隙的功能,缩小了手术创伤范围.

    关键词: 椎间隙 胸腰椎 骨折
  • 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作者:宋宗让;郝定均;吴丽;贺宝荣;吴起宁;刘立锋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合并重度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Ⅱ°以上胸腰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结果:经6至20月(平均14.5月)随访,内固定可靠,神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满意;结论: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难度大,尽早手术、术前牵引、AO-Schanz钉是复位内固定的理想材料.

  • 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术后骨缺损的CT研究

    作者:刘团江;郝定均;王晓东;付亚辉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术后椎体内骨缺损的发生率、骨缺损的大小、位置及其愈合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9月间3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B型)经AF复位固定而未行椎体内植骨者的椎体,其中腰1椎体26例、胸12椎体6例,进行术前及术后1周、1年的CT扫描.统计骨缺损的发生率、观察骨缺损的大小、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32例骨缺损的发生率为100%,缺损主要位于椎体的前上部,术后一年缺损均有缩小但无完全消失.结论:骨缺损的发生由椎体松质骨的特性决定,不可避免;骨缺损可以愈合缩小但速度较慢,所以植骨是必要的.

  • 胸腰段脊柱骨折翻修术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周劲松;王晓东;郭华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再手术原因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翻修术的57例患者.按照减压的方法、内固定种类进行分析并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翻修术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年8个月,29例次脊柱不稳者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34例次腰痛患者中33例腰痛消失,21例次脊柱畸形患者得到了矫正.结论:内固定器械、手术方法是影响再手术的重要因素.翻修术术式应以脊髓的受压方向、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柱侧凸方向等因素来选择.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再手术
  • 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宋光富;杨汉明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1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下肢肌均轻度萎缩,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MACS-TL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报告

    作者:汤欣;李正维;杨群;王守丰;曲巍;姜长明

    目的评价应用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Moldular AnteriorConstruct Sustem Thoracoraco-Lumbar,简称MACS-TL)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经MACS-TL前路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脊柱后凸角矫正率8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12.2%~49.4%,平均为36.9%.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前椎管占位率35%~89%,术后完全恢复正常.除3例ASIA分级为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折断现象.结论组件式胸腰椎前路结构系统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操作灵活等特点,是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汪俊平;林成君

    目的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55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手术方法疗效进行总结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伤椎的高度和脊椎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简单、复位可靠、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8例的探讨

    作者:刘建红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率.方法在西医专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可使有效率从79.60%提高到93.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可提高有效率.

  • 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孙开旺;赵春秀

    目的 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创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VAS评分比对照组低,经比较,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上升,后凸Cobb角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以上两组患者的术后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外伤患者60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李刚;陶风海;孙伟

    目的:分析探讨脊柱外伤临床诊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检查受伤部位,准确了解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并采取有针对的治疗对策。结果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出院后回访6个月,其结果如下。53例患者治疗痊愈,治愈率达到85.48%。剩余患者未治疗痊愈,其中6例患者年龄高于65岁。结论针对脊柱外伤患者,选择CT、MRI等放射学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率,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及早康复,保证生命生活质量。

  • 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的探讨

    作者:李波;王惠珍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愈合效果.方法61例单纯压缩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早期采用挺胸、五点支重法、三点支重法、四点支重法、背伸法等体育疗法.结果全部病例随诊1~2a,优50例,占81.97%,良11例,占18.03%,无骨折未骨性愈合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8~10wk,与传统制动治疗比较,提前2wk愈合.结论早期康复体疗法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腰痛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骨折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了治愈率.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作者:田冠玉;崔运利;宋磊堂;常旭东;任德新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 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4岁.骨折部位T12为2例,L1为11例、L2为7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2例,E级7例.手术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节段包括伤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8 ~ 3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由47%恢复至92%,水平移位由18%恢复至0.8%,矢状面Cobb角由23.5°恢复至2.6°.末次随访时ASIA脊髓功能障碍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4例,D级5例,E级7例.无神经损伤和内固定破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术中复位简单,术后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邓兵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2003年以来29例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除3例Frarkel分级A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椎体形态及椎管狭窄较术前均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F系统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作者:吴曼曼;史册

    胸腰椎骨折腹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引起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能够通过早期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减轻患者腹胀程度。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腹胀 护理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瘫28例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杨安敏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积极作用及其重要性.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饮食及预防并发症和功能锻炼的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以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手术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

    作者:吴陈;龙浩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9.1月-2013年1月无脊髓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随机分为 A(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28)、B(后正中入路组,n=19)两组并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 B 组;术后1周VAS积分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月VAS积分评估表明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JOA评分比较表明A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术后引流量比较表明: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 B组,但两组的 COBB 角纠正率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优于传统入路,临床值得推广。

  • 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站立位与卧位摄片对比研究

    作者:甘伟;李军;马坚

    目的:探讨站立位与卧位两种摄影方式在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区别.方法:对63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站立位及卧位摄影,并对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站立位摄影与卧位摄影对压缩性骨折椎体测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站立式投照胸腰椎可真实反映患者疼痛状况下胸腰椎骨与关节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文亮;黄平;蒋欣浩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减压USS内固定结合后路环形融合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0月共收治12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减压+USS内固定+后路环形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死亡病例及神经脊髓损伤加重.植骨于术后3月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椎体高度、生理曲度及稳定性良好.结论:后路减压+USS内固定+后路环形融合术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探究中医综合疗法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贵群

    目的:研究并探讨在胸腰椎压缩性的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的骨折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常规组和中医综合组,每一组患者46例,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综合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常规组的大,组间比较差异比较明显,即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的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王虎

    目的:讨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 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选取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的患者48例,均使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 植骨融合进行治疗,在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选取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到200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50到850毫升,在手术后进行12到17个月的随访.在手术后3个月的伤椎的前缘的高度为(85.7±12.5)%,椎管的狭窄率为(10.5±5.4)%,脊柱的后凸的Cobb's角为的(4.5度±0.8度);在手术后3个月有27例患者的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达到E级.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使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联合椎板开窗减压关节突间 植骨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529 条记录 75/77 页 « 12...69707172737475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