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治疗15例下尺桡关节不等长的体会

    作者:王邦学;刘崇刚;李华祥;李世毅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不等长患者的效果以及体会.方法:选择15例(15关节)不等长的患者,采用尺骨截骨短缩、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总结手术体会.结果:本组15例患者于治疗完成后,全部获得为期0.5年-1.5年的随访,下尺桡关节不等长的现象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彻底改善,X线检测下尺桡关节的对位情况良好.疗效评定,优、良、可、差各为11例、3例、1例、0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对于下尺桡关节不等长患者采用尺骨截骨短缩及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可在不损害关节结构的情况下,达到对于尺桡骨撞击症状的解除,使患者下尺桡关节对位与功能得以恢复.

  • 髋关节脱位牵引治疗导致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二例

    作者:丁保江;王海波

    我院自1988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类髋关节脱位64例,均采用牵引治疗,2例出现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现报道如下:

  • 外固定架结合髓内钉延长术治疗股骨缺损和不等长

    作者:黄雷;朱峰;王慎东;张建立;朱仕文;王金辉;王满宜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髓内钉及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缺损和不等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联合应用髓内钉及外固定架治疗2例股骨缺损分别为8 cm和11cm的患者、3例股骨短缩为4~7 cm的患者.手术于股骨内顺行置入带锁髓内钉(或保留原有髓内钉),带锁髓内钉仅锁定一端,安装外固定架.4例于股骨近段截骨,1例于股骨远段截骨.5例患者中2例使用Ilizarov重建外固定架,3例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术后平均延迟16.2 d(13~24 d)后开始牵开延长,1 mm/d,共分4次完成.对于股骨短缩患者,当股骨达到预期延长长度后再次手术将髓内钉远端锁定,然后去除外固定架,开始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骨缺损患者,当股骨达到预期延长长度后仍须等待新生骨痂密度有所增加后将髓内钉远端锁定并去除外固定架.结果5例患者获平均36.4个月(22~47个月)随访,平均延长长度为7.2 cm(4~10 cm),外固定架放置时间平均为5个月(3~8个月),外固定架指数平均为0.75个月/cm(0.57~1.00个月/cm).所有患者股骨延长段未出现轴向偏移或再骨折,坚实化良好.后随访时,5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7°(80°~135°).结论联合应用髓内钉及外固定架肢体延长术能够明显缩短外固定架置放时间,避免肢体畸形,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在治疗大段骨缺损及肢体不等长中具有一定优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治疗费用高和手术切口瘢痕增加是其缺点.

  • 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应用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

    作者:肖斌;廖凡琼;许啸;郭新辉;曹阳

    目的:分析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应用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在恢复肢体长度方面的准确性,并与体表标志测量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2例,男5例,女17例;年龄36~69岁,平均53.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术前检查患肢短缩情况,术中分别采取体表标志测量法、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判断肢体长度。术后检查术肢长度恢复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在肢体长度恢复方面的准确性及两种方法对手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标志测量法、克氏针定位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分别为(6.0±3.4)mm、(3.3±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分别为27.3%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如何做到双下肢等长仍是手术的一个难点,克氏针定位测量法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体表标志测量法,且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处理

    作者:程旗;何轩;张孝华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 选择32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2例.年龄32~00岁,平均68岁;通过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的长度.结果 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7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0cm,术前肢短缩1.5~6.5cm的15例患者中,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的12例,术前仅3例短缩超过5.0cm的患者术后短缩2.0~2.5cm,32例患者术后访6~35个月,平均14.1个月,1例股神经麻痹6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双下肢等长27例(84.4%),除3例外均无跛行.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获得满意效果.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郑之和;董军峰;李新志;卢国强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87例患者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6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38例,股骨颈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70例术前双下肢不等长,肢体短缩1~6 cm.Harris评分(34.81±1.36)分.患者术前均进行双下肢长度测量和X线片模板测量,确定髋臼中心,设计截骨平面和选择股骨颈长.术中应用克氏针法测量及综合调整决定截骨平面,确定合适的假体长度.术后测定对比双下肢长度差异.结果 2例于术后第5天出现浅表感染,局部引流后治愈;4例于术后4周出现脱位,2例手法复位成功,2例手术切开复位.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1.50±1.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双下肢等长17例中1例延长1.5 cm;70例不等长患者中,术后66例恢复等长(均在1 cm以内),4例延长或短缩1.6~2.1 cm,总等长率94.25%.结论 术前、术中双下肢长度和X线片模板测量、综合调整,以及术后矫正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原因探讨及预防

    作者:李彪;刘卫华;龚跃昆;刘劲松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 选择46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平均(63±5)岁.通过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 术前双下肢等长的16例患者中,术后仅2例患肢延长超过1 cm.术前患肢短缩1.5~5.5 cm的3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短缩或延长超过1.5 cm.40例患者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7.3个月,除2例外均无跛行.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有效的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2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