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反应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结合成功标准是第1年边缘骨吸收<1.0 mm,之后平均每年<0.2 mm,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像区,无疼痛、感染和感觉异常等症状,5年观察期成功率在85%以上[1].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是影响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2].种植体周嗣的骨吸收始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大部分发生于一期手术至负荷后1年时间段.而且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时大部分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症,种植体就位时边缘骨应力过大,引起骨代谢障碍.Oh等[3]曾在2002年提出导致早期骨吸收的几个原因是手术操作不规范,种植体周嗣情况,微小裂隙,负荷超载,生物学宽度,颈部顶模型因素等.Albtrktsson等[4]认为种植体在皮质骨周同骨结合比较理想.众所周知90%-95%种植体间接与骨组织接触,大多数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稍微偏高.
-
气压伤引起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1例
外淋巴瘘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与外淋巴瘘相关的迷路积气罕见。通常由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 外淋巴瘘引起的迷路积气还与耳气压伤,医源性损伤,头颅外伤,慢性耳疾相关,也可自发产生。可能的气体进入部位有卵圆窗和圆窗龛,后半规管和圆窗之间的微小裂隙,以及窗前裂隙。本文报道1例手术探查证实的继发于外淋巴瘘的迷路积气。 62岁的白人女性,突发严重的眩晕并伴有恶心呕……
-
直肠吻合器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改进
我院自1995年起采用国产直肠吻合器对直肠癌病人作了保肛直肠癌前切除术,发现经过改进的吻合方法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直肠癌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9~72岁.病变部位:原发肿瘤下缘距肛门6~7cm 2例,8~10cm 8例,10~12cm 2例.Dukes分期:A期1例,B期7例,C期4例.2 方法按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式游离乙状结肠及直肠,达病变下方5~7cm;并清除吻合处之肠壁外脂肪结缔组织.于病变下方3cm处置大直角钳,会阴部经肛门以1∶5000洗必泰液冲洗远端残留直肠腔.跨越直角钳,在自然伸展的状态下,于肿瘤下缘5cm置入60mm关闭器,关闭远端直肠,切断取下标本.于近端肠腔内置入钉架,荷包缝合且收紧.于直肠残端闭合线的中间部剪一小裂隙,并剪断1~2个缝钉,以便置入钉架.经肛门插入抵针座,钉架经直肠残端裂隙置入吻合器,旋紧尾端螺丝(可凭阻力而定或调到1.5~2.0mm).用力扳紧手柄,完成吻合,旋开尾端螺丝,然后一面旋转一边稍予倾斜器身将吻合器退出肛门外,检查两边断端是否完整.根据吻合情况再决定是否行吻合口上下缘加固缝合.
-
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因右大腿增生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米粒大淡黄红色丘疹,皮损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视力改变及其它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可见一约0.5 cm×1 cm×1 cm大黄红色半球状丘疹,表面干燥伴细小裂隙,触之较硬(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三例治疗体会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csp)是指孕囊、绒毛或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既往切口疤痕上,它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是异位妊娠中的罕见类型.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基层粘连植入,甚至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疤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或因误诊行人工流产,术中发生大出血.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诊断,及时规范化的治疗,为减少出血或保留生育能力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