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冻融胚胎解冻移植时机选择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江涛;曹金丽;程传生;李霞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3D)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对选择冻胚解冻移植( FET)时机的作用。方法对110例行FET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及血流指数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测定。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11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4例,临床妊娠率为40%,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虽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子宫内膜容积<2.0 ml的4例患者,无一例妊娠。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子宫内膜形态、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S/D、PI、RI低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形态、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临床选择FET移植时机有指导价值。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进展(附视频)

    作者:王健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临床上需针对不同类型MDS采取分层治疗,针对不同目的 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近年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治疗MDS的疗效确切,预后评分系统对MDS移植后的疗效有重要预测作用,年龄对5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MDS患者移植后总体生存的影响不大,非清髓或减低剂量预处理的Allo- HSCT使更多年老体弱患者耐受移植治疗,移植时机是影响Allo- HSCT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 病毒性肝炎的肝移植指征和时机

    作者:穆毅;毛羽

    病毒性肝炎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疾病.大多数病人经内科治疗是可以保持较好生存状态的.但也有部分病人经内科充分治疗效果不佳,或外科其他方法治疗预后很差,而需要行肝移植治疗才能挽救生命.肝移植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肝癌.在我国,因乙肝相关疾病而行肝移植治疗的病例多,占到全部受者的90%左右;而在欧美国家,因丙型肝炎相关疾病行肝移植的病例多,占到全部受者的40%左右.也就是说病毒性肝炎是肝移植主要的诊疗对象.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发展,肝移植的成功率、术后生存率、术后生存时间和术后生存质量不断提高,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肝移植治疗病毒性肝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中为困难的是对预后的判断和移植时机的把握.

  •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汤永民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白血病复发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血病MRD的定量检测对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预后的判断、临床治疗的指导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4].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移植

    作者:姜丽静;陈成伟

    尽管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但很多患者仍然会发展至终末期肝病,或出现其他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此时,肝移植术仍然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本文对AIH患者的移植时机等问题进行讨论.

  • 胰腺移植进展

    作者:徐庆;吴志勇

    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移植手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Kelly和Lillehei于1966年完成 .该手术的成功使得许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 D M)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目前在美国每年要进行2500~3000例胰腺移植手术[1].早期的胰腺移植手术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是败血症,据统计死亡率可达60%.但此后胰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不断上升 ,这主要归功于UW灌洗液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及时有效的并发症诊断和处理以及尸体器官移植的减少.目前该手术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接受为I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标准治疗方法.

  • 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不同孕酮转化内膜时间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李秋圆;尹轶莎;陈圆辉;张翠莲;张少娣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中不同孕酮转化内膜时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共891个周期的临床结局.根据孕酮转化内膜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2天后移植D3胚胎,n=506)、3-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3天后移植D3胚胎,n=172)、4-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4天后移植囊胚,n=115)和5-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5天后移植囊胚,n=98),比较各组基础指标和临床结局相关指标.结果:2-3组和3-3组,4-5组和5-5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3-3组、4-5组和5-5组的种植率分别为40.54%(390/962)、43.77%(144/329)、74.19%(115/155)和62.20%(79/12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7.71%(292/506)、58.72%(101/172)、80.87%(93/115)和70.41%(69/98),异位妊娠率分别为4.45%(13/292)、0(0/101)、0(0/93)和2.90%(2/69),早期流产率分别为9.25%(27/292)、5.94%(6/101)、12.90%(12/93)和4.35%(3/69),持续妊娠率分别为52.37%(265/506)、55.23%(95/172)、70.43%(81/115)和67.35%(66/98).2-3组和3-3组、4-5组和5-5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FET中孕酮转化子宫内膜2~3天移植第3天卵裂期胚胎,孕酮转化子宫内膜4~5天移植囊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及患者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佳;吴德沛

    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发病时年龄较大,因CLL呈惰性病程,临床上通常不将高强度治疗方案作为治疗CLL的一线应用,但少数患者的CLL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较快,必要时需考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鉴于allo-HSCT的风险较高,故明确适应证和选择移植时机至关重要.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 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冷冻胚胎移植时机选择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梁利东;林海燕;潘萍;李予

    [目的]探讨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冷冻胚胎移植时机是否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的患者资料,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后行冻胚移植共1785周期,共355周期纳入本研究.以促排周期取卵日与第一次冷冻胚胎移植日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小于等于45 d为邻近组(n=79),大于45 d为非临近组(n=276).同时将两组按促排方案各自再分为两个亚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简称激动剂方案)临近组(n=44)、和非临近组(n=19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简称拮抗剂方案)临近组(n=35)和非临近组(n=85).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CPR)、活产率(LBR),分析各组及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促性腺激素(Gn)总量、HCG日孕酮(P)水平及获卵数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窦卵泡计数(AFC)、HCG日E2水平、Gn时间、促排卵方案、以及FET内膜准备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近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较非临近组多(50.6%vs.30.8%,P=0.001).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1.9%vs.48.2%,P=0.561)、活产率(43.0%vs.38.4%,P=0.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亚组,激动剂方案: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2.3%vs.46.6%,P=0.497)和活产率(45.5%vs.36.6%,P=0.279);拮抗剂方案:临近组与非临近组的临床妊娠率(51.4%vs.51.8%,P=0.973)和活产率(40.0%vs.42.4%,P=0.8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周期取消移植后立即行FET的CPR和LBR与至少经历一次月经后的FET无明显无差异.

  • 人早期胚胎解冻后氨基酸代谢变化的研究

    作者:唐杰;方丛;李婷婷;张敏芳;梁晓燕

    目的:通过检测冻融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水平,研究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规律,为确定冻融胚胎解冻后的适宜移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9-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共18个取卵后第3日6~8细胞废弃胚胎,20 μl囊胚培养液微滴中单独培养2 h后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分别于冷冻前2 h、解冻后1/2、1、2、4、6、24 h收集胚胎培养液微滴15 μl,同一培养皿中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标本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观察胚胎冷冻前、解冻后不同时间点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结果:HPLC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组氨酸、色氨酸及赖氨酸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或降低;其余16种氨基酸在冷冻前和解冻后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解冻后1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相应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增加,且氨基酸增加量和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2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氨基酸浓度也较空白对照组增加,解冻后2、6及24 h氨基酸增加量和冷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1/2、4、6及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减少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增加量低于冷冻前(P<0.05),氨基酸转换量也低于冷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及6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低于解冻后1 h(P<0.05).结论: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1/2 h已经从冷冻时的代谢停滞状态恢复,开始了氨基酸代谢,此时氨基酸代谢水平已接近于胚胎冷冻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