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

    作者:朱蔚琳;张学刚;黄爱兰;叶凤青;胡彦艳

    目的 比较两种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对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成年换瓣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常规肝素中和组,停机后一次予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肝素比率为1.2∶1),必要时根据ACT结果追加;Ⅱ组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组,停机后先予鱼精蛋白/肝素为0.8∶1中和,再微泵维持(50 mg/h).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测定中和后10 nin、30 min、术毕ACT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鱼精蛋白中和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和前、中和后10 min、术毕A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后30 minⅠ组ACT明显较Ⅱ组延长(P=0.000);术中出血、输血量、关胸时间Ⅰ组优于Ⅱ组;术后6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中和后Ⅱ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P =0.000),Ⅰ组中、重度不良反应5例,Ⅱ组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 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策略使关胸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用血量、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均减少.

  • 心内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强;石应康;万亚红;武忠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内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发生情况,以总结临床特点,找出防治对策.方法近两年连续1 105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53例,将其分为有反应与无反应组、轻度与中重反应组,并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发生率为4.8%.有反应与无反应组、轻度与中重度反应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仅中重度反应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鱼精蛋白毒性反应持续时间明显较轻度反应组长(P<0.05).中重度反应组死亡率达50%.结论心内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难以预测,中重度反应死亡率高,预后差;鱼精蛋白用量应适度,充分认识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及时再转机辅助循环有助于防治此类事件发生.

  • 肝素、鱼精蛋白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隋波;李茂源

    探讨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期间肝素化与肝素中和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P-选择素的影响.10名健康供血者的静脉血注入含枸橼酸或肝素的试管中,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素、鱼精蛋白对血小板分泌标志物P-选择素和凝集标志物活性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Ⅱb-Ⅲa的影响.结果发现,肝素在5~5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加ADP诱发的P-选择素和GPⅡb-Ⅲa的表达(P<0.05);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减少GPⅡb-Ⅲa的表达,但不影响肝素引起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提示肝素、鱼精蛋白对血小板分泌和凝集均有影响.

  • 原位肝移植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鱼精蛋白的使用

    作者:王明军;米卫东;张宏;董家鸿

    目的:通过对原位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和鱼精蛋白对凝血功能影响的观察,分析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别在无肝前期1h、无肝期0.5h和新肝期10min取静脉血行TEG分析.TEG分析的R时间(R0)大于肝素酶修正的R时间(R1)5min以上,静脉注射鱼精蛋白25~50mg, 10min后取静脉血行TEG分析;若新肝期10min时R0-R1<5min,则在新肝期1h取静脉血行TEG分析.结果:新肝期10min时, 70%患者R0较R1明显延长;与肝素酶修正的值比较,R0较R1明显延长患者的K时间明显延长,Angle值明显变小,MA值明显减小;对R0-R1>5min患者静脉注射鱼精蛋白25~50mg后,凝血功能得到纠正.结论:新肝早期大多数肝移植患者存在肝素样活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可有效逆转此肝素样活动.

  • 血管内治疗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焦德让;孙瑞发;范一木;尹龙;佟小光;崔世民;王实;陈俊华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之原因,以及诊断、处理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1994年5月~2002年6月42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于手术过程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因导管穿破瘤壁者3例,弹簧圈穿破瘤壁者8例,高压注射致破裂者1例,不明原因者3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即刻加深麻醉、迅速致密栓塞动脉瘤并给予鱼精蛋白逆转肝素化,或行脑室外引流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15例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康复11例,轻度致残1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破裂主要与动脉瘤的形态及结构有关,缺乏临床经验也是导致术中破裂原因之一.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患者手术前状态以及迅速而正确的救治.

  • 不同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影响

    作者:田莹;焦晶雪;刘旭伟;韩珊珊;王维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80例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随机分为鱼精蛋白1~3组,每组60例.体外循环开始前给予3 mg/kg肝素,心内手术结束以后,鱼精蛋白1组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使活化凝血时间(ACT)高于插管前ACT的10%,鱼精蛋白2组中和至使ACT与插管前相当,鱼精蛋白3组中和至使ACT低于插管前10%.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相比1组和2组,鱼精蛋白3组的手术时间、出手术室前ACT、返回ICU 1 h后ACT、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减少,鱼精蛋白总量和鱼精蛋白与肝素比值升高(均P< 0.05).3组术后心功能不全、围术期心肌梗死、肺水肿、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伤口愈合不良、神经系统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ACT达到术前ACT的90%较为安全,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关胸时间及红细胞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肝素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彭涛;刘玉兰

    背景: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往往伴有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中凝血异常与炎症的关系以及肝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组、肝素治疗组和肝素+鱼精蛋白组.后三组以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活性和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组DAI、大体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PT、APTY、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P<0.05).经肝素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肝素+鱼精蛋白组各指标与结肠炎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存在凝血异常,肝素可有效控制炎症激活的凝血异常,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抗凝活性相关.鱼精蛋白可中和肝素的抗凝活性同时终止其抗炎作用.

  • 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作者:盛继红;陈龙;杨胜生;王文睿;曾志勇

      鱼精蛋白自1939年首次应用以来,已被广泛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是目前体外循环手术中 惟一有效拮抗肝素的药物,但对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科自1997年 以来发现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共7例,其中2例为严重毒性反应,经抢救,1例存活,1例死亡, 其余5例均为过敏性反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20岁,在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乳头肌重建、三尖瓣成形术,术中顺利。停 机后经主动脉缓慢注射鱼精蛋白时,突然出现心跳缓慢,心脏膨胀、收缩无力,血压下降至 1.2 kPa。即刻停止注射,给予心内按压、静推肾上腺素1 mg无效。再次肝素化,右房插管 转流。在两次转流过程中,心脏收缩乏力,血压降低;在大剂量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 丁胺维持下,辅助循环180 min后停机;再次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血压由8.6 kPa降至6. 5 kPa;停用鱼精蛋白,静推维生素K1、止血芳酸等,直至血凝块出现时逐层关胸。术后 出现顽固性低心排,12 h后突然出现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例2,男性,8岁,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停机后缓慢注射加入钙剂的鱼精蛋白时,出 现右心室膨胀,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气道阻力升至3.53 kPa(36 cmH2O)。立即静推肾上 腺素,加大正性肌力药物及激素用量,此时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循环逐渐稳定后,逐层关 胸;但仍需较大剂量升压药维持。

  • 鱼精蛋白不同途径给药中和肝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宁;黄洪;邬少君;吴文绪;郑晓宇;蔡志福;周瑞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相同量的鱼精蛋白经上腔静脉(V组,86例)和升主动脉根部(A组,115例)不同的途径给药,中和体外循环后的肝素,观察两种方法对心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气管内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给鱼精蛋白的时问更短(150s与230s, P<0.05),不良反应小(P<0.05).结论 经升主动脉给鱼精蛋白的效果明显优于上腔静脉途径,副作用少.

  • 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对体外循环后婴儿细胞因子与补体的影响

    作者:沈定荣;张青;王涛;孟保英;马超;谭晓丽

    目的 通过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注射鱼精蛋白,观察和评价不同注射途径对体外循环后婴儿血浆IL-6、TNF-α、G3a、G5a浓度的影响.方法 年龄≤12个月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60例,数字随机分为实验组(经升主动脉注射鱼精蛋白组,n=30)和对照组(经上腔静脉注射鱼精蛋白组,n=30).于注射鱼精蛋白前(T1)、注射鱼精蛋白后1 h(T7)取右心房肝素抗凝血1 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TNF-α、G3a、C5a浓度.分别于注射鱼精蛋白前、注射鱼精蛋白后1 min、2min、3 min、5 min、10min测左侧桡动脉动脉收缩压.结果 注射鱼精蛋白前两组患儿血浆IL-6、TNF-α、C3a、C5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在注射鱼精蛋白后1 h血浆IL-6浓度(25.4±10.7)ng/L、TNF-α浓度(26.1±0.2)ng/L、C3a浓度(23.0±3.5)μg/L、G5a浓度(0.9±0.1)μg/L,均较注射鱼精蛋白前显著增多(P<0.01);实验组患儿在注射鱼精蛋白后1h血浆TNF-α浓度(25.2±0.4)ng/L、C3a浓度(19.6±3.5)μg/L、C5a浓度(0.8±0.1)μg/L均较注射鱼精蛋白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IL-6浓度均较注射鱼精蛋白前有统计学差异(19.2±10.2)ng/L(P<0.05);对照组患儿在注射鱼精蛋白后1 h血浆IL-6、TNF-α、C3a、C5a浓度较实验组显著增高(P<0.01).注射鱼精蛋白前两组患儿左侧桡动脉收缩压分别为(90.9±4.9)mmHg、(89.8±6.0)mmHg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鱼精蛋白后1 min、2 min、3 min两组患儿左侧桡动脉收缩压分别为(86.3±4.7)mm-Hg、(85.1±5.4)mmHg、(79.2±4.4)mmHg、(80.1±5.1)mmHg、(82.5±4.5)mmHg、(84.1±4.5)mmHg,较注射鱼精蛋白前均下降(P<0.01);两组患儿同时点左侧桡动脉收缩压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升主动脉途径注射鱼精蛋白可显著减少体外循环后婴儿血浆IL-6、TNF-α、G3a、G5a浓度.

  • 心内直视手术中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的防治

    作者:赵乃康;覃兴龙;邱雳

    目的 探讨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的防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内直视手术中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 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5例,经及时合理的抢救均康复出院.结论 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发生后,应用肾上腺素、大剂量激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及时输入新鲜血液等是抢救的主要措施,如病情无明显缓解则应果断再次转流.掌握合适的给药时机,小剂量、个体化、稀释后给药是预防鱼精蛋白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 不同途径中和肝素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肺循环的影响

    作者:杨彦博;任旭东;张巧燕;宋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肺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给药途径(主动脉、中心静脉)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4组,每组20例:A1组(无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A2组(无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B1组(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B2组(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记录术前(T0)、输注鱼精蛋白之前(T1)、输注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15 min (T6)、25 min(T7)各时间点肺动脉压(PAP)、肺静脉压(PV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等参数,并采静脉血测血清中各时间点血栓素 B2(TXB2)的水平。结果输注鱼精蛋白后,经中心静脉给药 A2组及 B2组 PAP 、PVP 、CVP 、Ppeak 、Pmean 均高于经主动脉给药的 A1组及 B1组(P <0.05);给药后(T2~ T7)4组患者血中 TXB2浓度较术前(T0)均明显升高(P<0.05),经中心静脉给药的 A2组及 B2组较主动脉给药的 A1组及 B1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心脏直视术后输注鱼精蛋白经主动脉给药较中心静脉给药可明显减少 TXB2的释放,可避免鱼精蛋白直接进入肺循环刺激肺血管和气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痉挛,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肺循环影响较小,特别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 人抗HBsAg单链抗体/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

    作者:孟艳玲;温伟红;薛茜;张勇;张巍;鲍炜;任君琳;贾林涛;王成济;杨安钢

    目的:构建人抗HBsAg单链抗体(ScFv)/鱼精蛋白截短体(truncated protamine, tP)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并分析ScFv/tP融合蛋白的活性. 方法:设计引物扩增人抗HBsAg ScFv HBs15基因,在其3'端引物引入tP的编码基因,PCR扩增获得ScFv/tP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在大肠杆菌BL2l(DE3)LysS内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后,用Ni-NTA螯合层析介质纯化. 间接ELISA分析ScFv/tP融合蛋白的亲和活性,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结合的情况. 结果:成功获得人抗HBsAg ScFv/tP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ScFv/tP融合蛋白不仅保持了与HBsAg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DNA结合活性. 结论:ScFv与tP融合后,同时具有与抗原和DNA结合的活性,为该ScFv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