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种植体治疗8例安氏Ⅱ类1分类的临床疗效评价
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牙齿突度和面型,正畸治疗中通常采用拔牙矫治,内收上前牙占据拔牙间隙,通过牙齿的移动掩饰性矫治上下颌骨间的不调,以获得协调的面型.因此需要较强的支抗,以尽量减少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从而充分利用拔牙间隙来大量内收前牙,尽可能改善侧貌.
-
关于拔牙间隙使用两种正畸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在拔牙间隙中应用常规方丝弓与滑动直丝弓正畸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诊的拔牙正畸患者共7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方丝弓正畸技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滑动直丝弓正畸技术关闭拔牙间隙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在上中切牙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0.5±0.2)mm的伸长距离与(4.9±0.4)mm的转矩,这要较对照组的(1.6±0.4)mm和(8.1±0.8)mm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疗程要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治疗期间共有2例(5.7%)出现不良症状,这要较对照组的28.6%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为拔牙正畸患者实施滑动直丝弓正畸技术关闭拔牙间隙要相对于常规方丝弓正畸技术更具疗效,且安全性相对更高、疗程更短,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
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拔牙病例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由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上中切牙外伤或阻生、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而需要采用非对称性拔牙.本文探讨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性拔牙病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抗单位,快速纠正两侧不对称拔牙后的上下颌牙齿的位置关系,达到快速纠正中线及完成矫正的目的 .方法 临床选择32例设计非对称性拔牙病例,局部牙段粘结托槽、带环,根据前后牙段间隙的不同需要,采用改良片断弓重新分配拔牙间隙;使不对称关系得到快速纠正;然后再进行全口托槽粘结,完成后矫治.结果 治疗后上下颌前牙中线一致,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尖窝关系及咬合良好.结论 改良片断弓技术对于非对称拔牙患者能快速纠正上下颌牙齿的不对称位置关系,有利于间隙的再分配,且操作简便、病人感觉舒适,同时可缩短疗程.
-
磨牙后倾曲的力学特点及临床运用分析
支抗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它常常是治疗成败的根本原因.固定矫治器中,正确地选择所需要的磨牙支抗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控磨牙的支抗,对每一个拔牙病例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和严重的前牙拥挤的拔牙病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磨牙的近中移动,将造成拔牙间隙因后牙前移而丧失.本文主要讨论磨牙后倾曲增强支抗的力学特点,并对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
双联螺簧缩弓式口外弓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丝弓技术中,通常采用先拉尖牙到位关闭拔牙间隙,然后应用泪滴曲关闭剩余间隙.一般情况下拉尖牙到位需要三个多月,泪滴曲收前牙区间隙又需要三个多月,增加了治疗的时间.应用双联螺簧缩弓式口外弓能减少一半的治疗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正轴簧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应用
方丝弓矫治技术使用方托槽,牙齿移动以整体移动为主,需要正轴的牙齿不象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中那么普遍,但在矫治过程中也常见拔牙区两侧牙齿向拔牙间隙倾斜,导致牙轴不正,需要对其进行矫治.我们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运用Begg技术的正轴簧对牙齿正轴,取得了良好效果.
-
几种加强支抗方法的临床体会
在当今广泛使用Edgewise固定矫治器治疗错(牙合)中,尤其是设计拔牙提供所需间隙进行治疗的病例,正畸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更好地增强后牙支抗,尤其是上颌的后牙支抗.也就是说怎样防止后磨牙的近中移动(支抗丧失)而不至于拔牙间隙丧失,是每一个正畸医生自始至终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近Edgewise固定矫治器的几种加强支抗方法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微种植体用于修复治疗前局部牙列矫正疗效观察
某些患者在拔牙之后并未进行修复治疗,久之会导致拔牙间隙进一步扩大.一些磨牙伸长或磨牙拔除后不愿进行全口矫正的患者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对于此类不愿通过正畸矫治方法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微种植体进行局部治疗.笔者近年来尝试实施此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圆丝快速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运用
近年来,作者对28例Angle I、Ⅱ2类错伴上切牙明显唇倾患者,采用圆澳丝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1],能明显缩短疗程.改变了以往普遍认为缩短疗程,在用方丝弓矫治过程中,圆丝仅作为常规应用于牙列的排齐、整平阶段,而在关闭拔牙间隙等阶段常规采用方丝的观念.临床证实,圆丝在关闭拔牙间隙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明显快于方丝.
-
微种植体用于修复治疗前局部牙列矫正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微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合)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使2枚微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牙(牙合)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 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合)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微种植体加力5~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 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合)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微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
微螺钉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目的 研究以微螺钉为支抗,用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后的软硬组织变化.方法 2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正畸患者,使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颌切牙切缘平均腭向移动7.15 mm,压低1.63 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远移0.80 mm.压低1.80 mm.下颌切牙切缘平均后移4.65 mm,伸长0.48 mm.下颌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近中移动0.18 mm,伸长1.18 mm.A点、B点后移.上唇突点、下唇突点后移.结论 微螺钉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能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明显改善侧貌,对上颌骨也有一定的骨改建作用.
-
成年人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拔牙方法对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变化的影响,分析拔牙间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 选择44例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A组17例,拔牙后不作特殊处理.B组15例,对患牙近、远中邻牙调(牙合)后再拔牙.C组12例,拔牙后戴用可摘过度性义齿.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拔牙后30 min、3个月时拔牙间隙的近、远中方向小径,比较分析各组间拔牙间隙变化的情况.结果 拔牙后30 min与拔牙后3个月比较,A组拔牙间隙有显著性减小(P<0.001).B组和C组拔牙间隙都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拔牙后3个月内,调(牙合)和过渡性义齿修复均可阻止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减小,有利于维持拔牙后牙列稳定.
-
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与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对照组口内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进行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治疗开始后6~12个月,治疗组拔牙间隙关闭,安氏Ⅲ类错(牙合)纠正,上颌骨前方生长明显,下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SNA平均增加1.40°,SNB平均减少2.50°,ANB增大3.90°.对照组拔牙间隙关闭,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SNA平均减少0.12°,SNB平均增加0.27°,ANB减少0.15°.Ⅲ类骨面型仍存在.结论 在恒牙早期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器关闭拔牙间隙并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能促进上颌骨前移,抑制下颌骨向前方生长,可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
Edgewise技术中澳丝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Edgewise技术中缩短疗程的方法.方法:将40例Angle Ⅰ、Ⅱ1类错畸形伴上颌切牙唇侧倾斜明显患者分为丽组,用澳丝或方丝关闭拔牙间隙,观察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澳丝关闭拔牙间隙组疗程明显短于方丝关闭拔牙间隙组.结论:提示对于Angle Ⅰ、Ⅱ1类错畸形伴上颌切牙唇侧倾斜明显患者,可以用澳丝关闭拔牙间隙,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 Edgewise技术 澳丝 方丝 拔牙间隙 -
MBT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治疗恒牙错48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1年4月对48例恒牙错患者试用全程式直丝弓矫治器(MBT)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7月至2001年4月我科门诊恒牙错患者48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2~24岁,平均(15.5±2.1)岁;错类型安氏I类29例,Ⅱ类1分类19例;均作拔牙矫治,其中拔除444438例,445510例.2.器材MBT系美国3M公司产品,槽沟尺寸为0.56mm×0.71mm.
-
镍钛螺簧与弹力橡皮圈在关闭拔牙间隙中对牙周健康影响的比较
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核心,其使用较柔和的轻力,在方丝上一次完成6个前牙的后移和控根,使拔牙间隙关闭,是MBT特有的关间隙法.其中镍钛螺簧因能产生持续轻力,临床操作省时易控制,是常用的正畸工具.但是,由于镍钛螺簧上易附着食物残渣,且不易清洁,在临床上使用镍钛螺簧的患者复诊时常见其相关牙龈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但在每日更换弹力橡皮圈进行颌内关闭间隙牵引的患者复诊时,则较少发生上述情况.那么,究竟是采用哪种方法,在正畸临床上各有说法,本实验通过对2种方法使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对比,观察究竟哪种方法更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
两种Ⅱ类牵引方式对下颌磨牙移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选择拔除(4|4)/( 4|4) 的正畸治疗患者48名,男女患者各24例,年龄范围在12~25岁之间,平均年龄14.5岁.1.2 方法 48名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打开咬合与关闭间隙阶段都采用橡皮圈进行II类牵引,每一侧牵引力为150~200 g,每天更换一次橡皮圈.其中一侧作为实验侧,舌侧加焊牵引钩,采用下颌磨牙颊、舌侧每3d交换一次的Ⅱ类牵引方式.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下颌磨牙颊侧牵引钩的常规II类牵引方式.分别观察磨牙位置改变,近远中倾斜、舌侧倾斜情况及拔牙间隙减小情况.
-
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的问题
在正畸治疗中,关闭拔牙间隙有两种方法:一步法关闭或两步法关闭.后者可以减轻对支抗的消耗,而前者对支抗的消耗较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与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消耗支抗程度的不同.
-
青少年第一磨牙的拔牙时机探讨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高的牙齿,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
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自然移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错(牙合)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的自然调整变化.方法:20例因正畸需要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安氏I类错(牙合)和安氏Ⅱ类错(牙合)各10例.第一前磨牙拔除后6个月内下颌先不进行矫治,上颌行MBT矫治技术娇治.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拔牙后30 min、4个月时拔牙间隙近、远中方向小径,比较分析两者拔牙间隙变化情况和Spee's曲线曲度.结果:拔牙4个月后与拔牙后30 min比较,两组拔牙间隙小近远中径减小了1.35 mm和1.26 mm(P<0.01),Spee's曲线曲度也有显著性改变,分别减小了0.28~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BT技术治疗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拥挤错(牙合),可以通过下颌第一前磨牙拔除后下颌牙自行调整,减小拔牙间隙,改善Spee's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