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曹关义;李泉;朱红岩;邢顺鹏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 vs.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 vs.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2.7)d vs.(9.1±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 vs.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 PICCO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侯亚红;聂晶;于耀宇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后的对症治疗方案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指导液体和空肠管入量的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根据其结果进行液体和空肠管入量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营养状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GCS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氏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给予PICCO监测,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稳定血流动力指标,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 PICCO 在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黄欢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休克病人分为 PICCO 组和常规组,PICCO 组28例,常规组病人20例;常规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O 组经股动脉放置 PICC 动脉导管,对比分析2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PICCO 组复苏的液体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 <0.05);肺水肿发生率低;应用呼吸机时间短;预后28d 内死亡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PICCO 为休克病人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量化指标,有助于病人及早脱机,缩短病程。对休克病人早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其进行循环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