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糖尿病男子欲捐献遗体
本报聊城7月16日讯 16日上午,家住城区向阳社区的杨秀锐独自来到本报编辑部,表达了欲捐献遗体用做医学研究的愿望.今年34岁的杨秀锐身患糖尿病20多年,目前已是晚期,并引发了多种并发症及尿毒症.
-
花甲老人坦荡写遗嘱:全身器官任医学选用
王国坚老人是重庆牙膏厂的退休干部,他说服家人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遗嘱,成为重庆市自愿捐献遗体的"勇士"之一.
-
心死亡器官捐献亲属受者肾移植长期存活一例
捐献者:男,33岁,因严重脑外伤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2年余.因长期医治无效,家属曾向各级主管部门及媒体多次、反复要求无偿捐献遗体及器官,用于救治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亲身父亲及其他类似患者.患者于2005年7月27日上午因心跳及自主呼吸完全停止,经体外心脏按压、机械通气、兴奋剂等各种手段抢救无效死亡.反复核查各项指标均已符合心死亡器官捐献(DCD)国际标准、适应证和伦理学要求;紧急转入器官捐献流程.经肝素化、持续纯氧辅助呼吸、肾上腺素等处理,急行遗体双肾摘取术.热缺血时间40 min及冷缺血时间8h.所捐双肾零点穿刺病理检察显示中度缺氧性改变.续完成2例成人同种肾移植,其中1例为罕见的“亲属遗体肾移植”(子→父).
-
我国遗体捐献的局限性问题分析
1 我国遗体捐献的开展势在必行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医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要求4~6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尸体,如不通过具体尸体解剖,医学生对人体具体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只停留在画面上,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如不经过人体解剖的尝试,手术台上的手术能连连成功吗?
-
利用局解废旧标本改制系解标本
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的基础学科,解剖标本在解剖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广大群众自愿捐献遗体的比率还很低,近年来全国各医学院校的尸体来源都相对较匮乏,与之相对的却是学生扩招人数的迅速增加,解剖标本短缺的问题已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显现出来.
-
拓展遗体捐献工作的思考
尸体标本对于一个医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尸体标本主要来源于志愿者捐献及地方公安、民政部门无名尸体的捐赠[1-2].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志愿者捐献遗体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的主体来源[3-5].现分析论述医学院校遗体捐献工作拓展的几点思考,旨在全面提高民众遗体捐献意识、使得此项工作实现倡导社会文明及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职业教育的双赢目标.
-
基于遗体捐献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当前在加大遗体捐献宣传的同时,如何真正作到使遗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已成为人们实现捐献遗体愿望的一个重要因素[1].因此针对遗体捐献工作,在医学生中积极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文社科教育与医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本教研室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既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也促进了遗体捐献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
从癌患到护士的“蝶变”
我家在黑龙江一个边远小城市里.八岁时我做了第一次手术,父亲从医生手里接过病理诊断时眼前一黑差点晕坐在地上,甲状腺癌!只能活三年.病情日益加重,化疗后的副作用也很明显,2008年的春节前后,我想趁着自己还清醒做一个决定.我和父母商量着捐献遗体.父母考虑了一夜,同意了我的决定.我把我的愿望写信告诉了《星光大道》的编导们.2008年4月12日,我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清唱了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我表达了自己来到这个漂亮的舞台见"毕姥爷"的目的——我要捐献遗体!那年我二十一岁!
-
无偿捐献遗体中的伦理及情感
讨论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及法典对无偿捐献遗体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加以改进和提高;文中展现了捐献者群体的崇高道德情操以及他们为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甘愿奉献一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