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肺静脉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作者:薛利;蔡衡;聂晶;李洪仕;万征;皮淑芳;刘博江;刘迎午

    目的 比较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前后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方法 入选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首次射频消融术(RFCA)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30例.CARTO 3系统以FAM模式完成右心房(RA)、左心房(LA)电解剖模型构建.并于上腔静脉(SVC)、中位右心房(MRA)、右心耳(RAA)、左心房前壁(LA-A)、左心房顶部(LA-R)、左心房后壁(LA-P)、左心耳(LA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右下肺静脉(RIPV)、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冠状静脉窦远端(CSd)定位取点.所有患者均完成双侧CPVI,并达到肺静脉(PV)-LA双向传导阻滞.于CPVI术前、术后应用心房S1S2程序刺激分别测定心房各部位ERP.并计算右心房(RA,包括SVC、MRA、RAA、CSp)、左心房(LA,包括LA-A、LA-R、LA-P、LAA、CSd)、肺静脉(PV,包括LSPV、LIPV、RSPV、RIPV)的ERP.观察CPVI术前、术后心房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结果 (1) CPVI术前心房各部位ERP比较:RAA(197.4±28.6)ms小(P<0.01);其次为PV,分别为LSPV (213.0±47.5) ms、LIPV(208.9±45.9)ms、RSPV(209.3±43.6) ms、RIPV(213.5±48.1)ms和LAA(218.1±27.7) ms.LA、RA及PV比较:PV ERP(211.2±35.2)ms短,其次为RA ERP(227.0±23.7) ms及LA ERP(241.0±21.5)ms (P<0.05).(2)CPVI术前、术后各部位比较:RAA[(197.4±28.6)ms比(208.6±32.2)ms,P=0.003],CSp[(234.7±29.1) ms比(246.9±29.7)ms,P=0.007],LA-R[(242.9±28.9)ms比(258.3±26.9)ms,P=0.003],LA-P[(252.2±28.5)ms比(261.1±30.2)ms,P=0.039],CSd[(238.6±28.3)ms比(250.3±23.6)ms,P=0.009].LA、RA及PV比较:RA[(227.0±23.7)ms比(235.9±21.7)ms,P=0.002),LA[(241.0±21.5)ms比(249.7±19.9)ms,P=0.001),术后ERP均较术前延长.(3)术前共诱发房性心律失常90例次,以RAA(17)、LAA(12)及PV(36)诱发次数多,上述部位ERP均较短.术后共诱发房性心律失常8例次,位于RAA(4)、LAA(3)及SVC(1).结论 (1)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各部位ERP比较,以PV、LAA与RAA短;该部位程序刺激易诱发房性心律失常;(2)阵发性房颤患者ERP比较:PV的ERP短,其次为RA和LA;PV与LA之间存在较大的ERP梯度变化;(3)CPVI使RA、LA的ERP延长;(4)CPVI使心房内程序刺激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明显降低.

  • 心房颤动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环肺静脉隔离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杨志强

    目的:分析房颤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环肺静脉隔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2组(n=15)。对照组行抗心律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房颤效果优于抗心律药物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环肺静脉隔离在房颤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作者:陈春光

    目的 探讨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环肺静脉隔离在进行治疗房颤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6例房颤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则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消融实施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经过6~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则为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房颤临床治疗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治疗,可以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其效果明显的优于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不同肺静脉造影方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术主要指标的影响

    作者:夏云兵;黄卫斌

    目的 探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术主要指标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市心脏中心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接受环肺静脉隔离的患者96例随机分入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45例),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51例),分析两组患者肺静脉造影时间、X线曝光总时间、累计放射剂量,6个月的手术成功率.结果 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与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对比,造影时间短[(21.42±4.07)s vs(110.66±12.78)s,P<0.01],累计放射剂量少[(72.94±6.23)mGy vs(131.46±15.77)mGy,P<0.01],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3±6.98)min vs(25.24±6.13)min,P>0.05],6个月后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56%vs 76.47%,P>0.05).结论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能满足消融手术需要.

  • 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指导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消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伟;徐健

    在窦性心律下通过基质标测证实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0例.根据消融策略的不同,分为激动标测指导消融组和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指导消融组,采用生存分析(Kaplan Meier)曲线比较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即时成功率均为100%,术中X线曝光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随访(19.75±10.59)个月,两组各5例患者发作房性心律失常[5 (23.8%) vs5(2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指导瘢痕性房速贯穿低电压区至电屏障区的消融策略,是治疗瘢痕性房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心房颤动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勇;李杰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11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24例.均采用肺静脉大环隔离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线性消融双侧环肺静脉.术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3个月.术后3、6、9、12个月时随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以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持续大于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为房颤复发标准,评价术后的房颤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评价术前不同左心房前后径对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为30.2%,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为50.0%.左心房前后径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3,95%CI为1.41~4.61).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静脉大环隔离术治疗房颤患者具有一定的术后复发率,术前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 两种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丽芸;宋旭东;刘磊;吴志坚;王先宝;张秀丽;周贻军;阙冬冬;余文杰;杨平珍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式即环肺静脉隔离(CPVI)与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CPVI+LAR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接受RFCA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74例,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分为CPVI组84例、CPVI+LARA组90例.CPVI组行CPVI,以肺静脉完全隔离为消融终点.CPVI+LARA组行CPVI达到肺静脉完全隔离后,继续行LARA消融左心房顶部线,以双侧肺静脉完全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完全阻滞为消融终点.术后通过门诊随访24~36个月,计算两组的消融成功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心脏彩超检查评价左心房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VI组、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3.8%(62/84)、86.7%(78/90),CPVI+LARA组消融成功率高于CPVI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房前后径均低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P均<0.01).结论 CPVI+LARA可较CPVI显著提高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能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

  • 应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作者:何树楠;田颖;石亮;王彦江;王宇星;尹先东;刘小青;杨新春;刘兴鹏

    目的 报道应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进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 总计连续206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前103例接受非压力感知的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对照组),后103例接受压力感知的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ST组).两组的消融策略均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CPVI.对比两组放电时间、X线透视时间,每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结果 随访18个月,ST组(92/103)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03)成功率(89.3% vs 73.8%,P=0.004).14例术后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术,其中ST导管组5例,对照导管组9例.前者的肺静脉传导远期恢复率显著低于后者[30%(6/20) vs 63.9%(23/36),P=0.025].对影响单次消融手术成功率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术中使用ST导管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6;OR 2.9;95%CI 1.35~6.23).结论 和非压力感知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相比,使用具有压力感知功能的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CPVI具有更低的肺静脉传导恢复率和更高的随访成功率.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心房同步性变化

    作者:程文波;沃金善;侯月梅;杨芹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同步性的变化.方法 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接受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在窦性节律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LAY)、左房射血力(LAAEF)及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室间隔房室环处电机械时间PA1、PA2、PA3,并分别计算三者之间的差值T1、T2、T3.结果 肺静脉隔离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明显减小[(31.2±2.8)mm vs(35.1±2.1)mm,P<0.01],LAV较术前明显减小[(16.9±1.8)ml vs (18.8±1.5)ml,P<0.01],LAAEF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T1、T2 T3与术前无差异(P>0.05).结论 术后6个月LAD、LAV较术前减小,心房同步性无明显变化.

  • 肺静脉节段性隔离与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比较

    作者:谭海斌;杨希立;温旭涛

    目的 比较肺静脉节段性隔离(SPVI)与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共85例房颤患者,单纯肺静脉环状电极指导下行肺静脉节段性隔离40例(阵发性30例,持续性10例);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45例(阵发性31例,持续性14例),随访均超过半年.结果 SPVI组成功率为65%,CPVA组成功率为84.4%,P=0.03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SPVI组为17.5%,CPVA组为6.7%,P=0.0845;肺静脉狭窄率在CPVA组为0%,在SPVI组为12.5%,P=0.0312.总手术操作时间在SPVI组为(200.4±37.0)min,在CPVA组为(226.5±26.1)min,P=0.002.X线曝光时间在SPVI组为(54.7±9.7)min,在CPVA组为(27.1±3.1)min,P<0.0001.结论 EnSiteNavX三维电生理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较单纯肺静脉环状电极指导下的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更为有效且X线曝光时间更短,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环肺静脉隔离组的肺静脉狭窄率较节段性隔离组低.

  • 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作者:程文波;沃金善;马江伟;杨芹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窦性节律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射血力(LA-AEF)、管道容积(LACV)、储村容积(LATEV)、主动排空容积(LAAEV)、二尖瓣环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Va和左心房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1个月LAAEF、LAAEV、Va降低,术后3个月明显增高.LACV术后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LATEV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术后3个月时增高.LAD、LADI、LAVI于术后1个月、3个月均明显减低.术后1个月SRa在左心房各壁均减低,以后壁减低明显,术后3个月均增高.术后1个月时左心房后壁SRs较术前减低,平均SRs及其余各壁无变化,术后3个月均增高.左心房后壁SRe于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减低,余各壁及平均SRe均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对左心房功能短期内有一定不利影响,但远期较术前明显改善.

  •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杜立红;李红安;沙勇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55例,均采用肺静脉大环隔离射频消融治疗,以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持续大于30s的房性心律失常为房颤复发标准,评价术后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半年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为30.2%,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为50.0%.左心房前后径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心房前后径> 40mm是导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术治疗有一定的术后复发率,术前左心房前后径> 40mm是导致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