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每日三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50-50-30)与每日两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均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研究

    作者:高妍;郭晓蕙;周智广;朱大龙;陈璐璐;许樟荣;冯凭;姬秋和;杨刚毅;赵维纲;苏本利;吕肖锋;杜建玲;杨金奎;马建华;董吉祥

    目的 比较每日3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50-50-30)与每日2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BIAsp 30-30)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预混人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1项为期16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的治疗达标试验.主要疗效指标为HbA1c的变化,其他指标包括8点血糖谱、HbA1c<7.0%的受试者百分比、餐后血糖增幅、不良事件和低血糖事件等. 结果 治疗16周后,BIAsp 50-50-30组HbA1c的控制优于BIAsp 30-30组[HbA1c分别下降(1.81±1.09)%和(1.48±1.14)%,差值为-0.27%,95%CI(-0.43,-0.12)].BIAsp 50-50-30组HbA1c<7%的受试者比例更高,且午餐后2h及晚餐前血糖水平显著低于BIAsp 30-30组(P<0.001).两组平均餐后血糖增幅的变化相似,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和体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注射BIAsp 50-50-30每日3次对HbA1c的控制优于注射BIAsp 30-30每日2次,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及体重.

  • 合理选择适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方案

    作者:余学锋

    近年来中国T2DM人群不断增加.中国人群日常饮食结构及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障碍的特征,决定了中国T2DM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突出的现状.餐后血糖增高是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餐时胰岛素比例的预混胰岛素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胰岛素类似物较人胰岛素更为贴近胰岛素的自然分泌曲线.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降低低血糖风险,且注射灵活,更适合中国T2DM患者血糖的管理.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绘;万丽丽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和双时相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化分为2组,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50(A组,25例)和人胰岛素50R(B组,25例)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2周和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胰岛素(INS)用量、低血糖发生及体质指数(BMI)变化的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都明显下降,其中A组在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3.393、2.504,均P<0.05);而B组在晚餐前、睡前下降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32、3.066,均P<0.05).治疗12周后,A组在HbA1c及2 hPG方面较B组下降更明显,A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6±1.9)%降至治疗后的(6.7±0.5)%,B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5±1.5)%降至治疗后的(7.1±0.6)%,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8,P<0.05),A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7.1 ±0.9) mmol/L,B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8.4±1.6) mmol/L,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5),而在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12周后两组胰岛素用量都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胰岛素停用,其中A组较B组减少更明显,A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0±13)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2±12) U/d,B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9±10)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9±6) U/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9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均P<0.05);在低血糖发生方面,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x2=4.500,P<0.05).结论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能更平稳地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特别是控制餐后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及日胰岛素的用量,体重增加亦不明显.

  •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与人胰岛素50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一项随机交叉试验

    作者:郭晓蕙;边芳;董玉梅;唐红;田坚;王桂侠;杨涛;李玉凤;周迎生;朱大龙;黄珊;林静;赵湜;王坚;葛蕾;渠翊;高妍

    目的观察对比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联合二甲双胍基础上应用每日2次( bid)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biphasic insulin aspart 50, BIAsp50)与双时相人胰岛素50(biphasic human insulin 50, BHI50)bid在标准餐试验时的血糖控制疗效。方法在中国14个中心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2阶段交叉设计试验。使用BHI50 bid和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筛选合格后,被随机(1:1)分配至2个治疗序列(A:BIAsp50-BHI50,B:BHI50-BIAsp50)。在基线和为期4周的2个治疗阶段结束后,分别进行标准餐试验。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标准餐试验时餐后2 h血糖(2h PPG)增幅,标准餐试验时的胰岛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3 IU。结果共计161例受试者被随机分入2个序列(序列A:81例,序列B:80例)并纳入分析。治疗4周后,标准餐试验后BIAsp50的2h PPG增幅均值低于BHI50,BIAsp50和BHI50间估计的治疗差异为-1.12 mmol/L(95%CI-1.66,-0.58, P<0.01),表明BIAsp50优效于BHI50。 BIAsp50的0~2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低于BHI50,BIAsp50和BHI50间估计的治疗差异为-38.8 mmol·L-1·min-1(95% CI-77.3,-0.26, P=0.049);BIAsp50的2h PPG均值低于BHI50,BIAsp 50和BHI 50间估计的治疗差异为-0.58 mmol/L(95%CI-1.13,-0.03, P=0.040)。 BIAsp50的空腹血糖(FPG)均值高于BHI 50,BIAsp50和BHI50间估计的治疗差异为0.52 mmol/L(95%CI,0.18,0.86, P=0.003)。此外,BIAsp50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HI50(1.13对2.86次/患者年,P<0.01)。结论在BHI50联合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标准餐时BIAsp50较BHI50的餐后血糖控制更佳且耐受性更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