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罗格列酮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PAI-1的影响

    作者:于晓艳;李才;石艳;苗春生;李相军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的影响.方法 ELISA测定PAI-1蛋白含量,底物发色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酶谱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结果 AGEs(25~200mg/L)可不同程度上调系膜细胞PAI-1表达,降低PA活性,给予罗格列酮(2.5~10mmol/L)可减轻AGEs(100mg/L)引起的PAI-1表达上调,并增加PA和MMP-2活性.结论 罗格列酮减轻AGEs引起的PAI-1表达增加,提高PA和MMP-2的活性.

  • 外周血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与脂连素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作者:杨丽霞;齐峰;苗贵华;郭瑞威;石燕昆;王先梅;李明秋;郭传明

    目的:研究外周血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与血清脂连素浓度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后将14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经造影确诊冠心病者107例)和对照组(经造影排除冠心病者35例).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外周血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连素含量;并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PPARγ mRNA、脂连素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PPARγ和脂连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PPARγ mRNA及脂连素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898,r=-0.923,P均<0.05),PPARγ mRNA表达和脂连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75,P<0.05).结论:PPARγ和脂连素是冠脉粥样硬化的负调控因子,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调节作用

    作者:崔颖;牛楠;任卫国;张俊威;徐丹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的调节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ACS患者124例(ACS组)和同期住院体检人群35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10 mg/d)、大剂量组(40 mg/d),每组62例患者。入院第2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时,常规检测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流式细胞技术及荧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均可见PPARγ蛋白表达, ACS组患者hsCRP水平(12.07±2.01 mg/L)较正常对照组(2.99±0.15 mg/L)明显增高(P<0.01),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2.35±0.23)较正常对照组(5.93±0.54)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干预1周后,小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略有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下降幅度(-11.45±2.14)及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幅度(+3.38±0.12)均较小剂量组患者变化显著(P<0.01)结论 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ACS患者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 PPARγ与肥胖诱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许小明;郑峰(综述);朱进;周玮(审校)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 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与脂肪细胞分化、机体免疫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近年来,PPARγ与炎症反应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肥胖往往伴随着低等级的慢性炎症反应。

  • PPARγ和RXR激动剂抑制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和其mRNA的水平

    作者:李明;母义明;汪保安;窦京涛;陆菊明;李江源;潘长玉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维甲类X受体(RXR)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在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吡格列酮和前列腺素J2以及RXR激动剂LG100268处理前后芳香化酶活性、雌酮(E1)的变化以及P450芳香化酶(P450arom)mRNA的表达水平.对P450arom启动子Ⅱ进行分析,以确定PPARγ和RXR是否直接抑制P450arom mRNA的转录.结果 (1)PPARγ激动剂和RXR激动剂均能显著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两者结合使用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并且使E1的生成减少;(2)芳香化酶活性的降低与P450arom mRNA水平下降有关;(3)PPARγ和RXR激动剂对1.0 kb长的P450arom启动子Ⅱ控制的荧光素酶蛋白无调节作用.结论 PPARγ和RXR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芳香化酶活性和P450arom mRNA的水平有抑制作用.

  • 肾衰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F-κB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莉莉;毛利民;胡思佳;彭应枝

    目的:研究肾衰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法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 NaC1)、肾衰宁组(肾衰宁颗粒2 g/kg)、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片0.6 mg/kg)和肾衰宁+沙格列汀组(肾衰宁颗粒2 g/kg+沙格列汀片0.6 m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8周.HE染色评价肾脏病理变化,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酐(Scr)、尿素氮(BUN)和血清胱抑素C (Cys-C),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NF-κB和PPAR-γ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破坏,组织纤维化,毛细血管腔狭窄并有脂质沉积,肾间质血管增生,实验组肾小球病变改善,肾小球和毛细血管结构相对完整.实验组的FBG、HbA1c、Scr、BUN、Cys-C、TNF-α、ICAM-1、MCP-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F-κB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PAR-γ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颗粒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肾小球和毛细血管结构,降低血糖,保护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小球NF-κB表达和上调PPAR-γ表达有关.

  • PPARγ配体对人肺癌细胞95-D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于鹏飞;曾波航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合成配体曲格列酮(TGZ)和天然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PGJ2)对肺癌95-D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95-D细胞分为TGZ组、15-PGJ2组、对照组,分别加入500 μl的TGZ溶液、15-PGJ2溶液、DMSO混合溶液培养;采用MTT法检测95-D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5-D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95-D细胞中的PPAR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Z、15-PGJ2组95-D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均<0.01),且存在时相性;95-D细胞凋亡率增加,S期细胞比例升高,G1期细胞比例降低;95-D细胞中PPARγ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PPARγ配体TGZ、15-PGJ2可抑制95-D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该作用与PPARγ表达增加有关.

  • 桑叶黄酮对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朱玉霞;孙丽莎;陈秋

    目的:观察桑叶黄酮对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MOD、MLF、PGZ组均行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桑叶黄酮、吡格列酮。 NOR组不处理,仅予普通食水。分别检测造模前及干预8周后各组的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 FINS)及血清、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结果与NOR组比较,MOD组FPG、FINS均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降低,P均<0.01;与MOD组比较,PGZ、MLF组FPG、FINS均下降,ISI均升高,P<0.05或<0.01。 MOD组血清PPARγ低于NOR、MLF、PGZ组(P均<0.05);PGZ组高于ML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OR、MOD、MLF、PGZ组肝组织PPARγ阳性表达分别为10、5、9、9只,MOD组低于NOR组(P<0.05),MLF、PGZ组高于MOD组(P均<0.05)。结论桑叶黄酮可增强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增加体内PPARγ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瑞巴匹特预防葡聚糖硫酸酯钠诱发的小鼠结肠炎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初探

    作者:蒋青伟;杨晓鸥;钱家鸣;李玥;朱峰

    目的 近年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作用受到关注,一种新型的黏膜保护剂瑞巴匹特被认为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物.本文观察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葡聚糖硫酸酯钠(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 DSS予8周龄雄性BALB/c小鼠自由饮用7d制成小鼠结肠炎模型.予DSS前5d开始瑞巴匹特(45 mg/kg/d)灌肠或灌胃治疗直到造模结束,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测量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 NF κB)表达水平,RT - PCR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 γ)mRNA表达.结果 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组小鼠大体和病理评分显著改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NF κB活性明显降低,PPAR γ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瑞巴匹特可有效预防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其抑制炎症作用至少部分与清除氧自由基,从而维持局部PPAR γ表达和抑制NF κB活性有关.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与肾脏疾病

    作者:张亚杰;阳晓;余学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为核受体家族成员,是一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参与体内脂肪细胞分化,能量代谢、细胞周期调控、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鉴于PPARγ在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抑制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提示其有望成为肾脏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PPARγ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