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

    作者:邓伟民;刘坚;叶竹;王应立;张金赫;韩炜;宋骤;杨健;韩丽萍

    目的 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 μg/L,β-crosslaps:0.46 μg/L,N-MID 23.65~23.08 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 在60~69年龄段达低水平(32.28 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 μg/L、14.75 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 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 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 补肾壮骨冲剂对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竹;刘坚;王应立;韩炜;宋骤;杨健;韩丽萍;邓伟民

    目的 通过比较补肾壮骨冲剂组服药前、服药半年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组分别作对比,观察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将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3组,补肾壮骨冲剂组服用补肾壮骨冲剂+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组服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钙尔奇D组只服用钙尔奇D.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 N-MID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的BMD提高明显;补肾壮骨冲剂组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钙尔奇D组;与临床疗效公认的阿仑膦酸钠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显示出与其相近的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疗效.结论 补肾壮骨冲剂是治疗老年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的变化

    作者:迟海燕;周玉萍;王永笛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 N-MID)、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 BMI),测定血清N-MID、PINP、β-CTX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腰围、臀围及BMI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在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病程短为(8.3±3.5)年,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长为(18.9±7.4)年。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N-MID和PINP水平降低(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的进展,血清N-MID和PINP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β-CTX较无糖尿病肾病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进一步明显增高,为(519.49±89.65)pg/ml。结论糖尿病肾病可引起骨的吸收增加,形成减少,通过监测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 右归丸联用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影响的研究

    作者:方鹏飞;温剑涛;张德宏

    目的:通过比较右归丸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前后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其对老年胸腰椎骨折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中P1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检测腰椎定量CT(QCT)值;将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3组,联合组服用右归丸+肌注依降钙素,降钙素组肌注依降钙素注射液,以上二组同时给予基础用药,即口服钙尔奇片(碳酸钙D3).空白组仅给予基础用药.三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结果:联合组治疗1年后血清中的P1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腰椎QCT值提高明显;联合组改善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降钙素组.结论:右归丸能够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量,可有效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 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中的意义

    作者:高飞;乔巨峰;高锋;汤奇;莫继贤;李铭章

    背景:骨质疏松常导致胸腰段椎体变形,鉴于骨代谢指标可灵敏的反映个体骨转换过程,结合骨密度可减少漏诊,预测骨折风险,提前干预可降低重度椎体畸形的发生率.目的:分析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中的意义.方法:将157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按是否存在椎体变形分为椎体变形组和椎体形态正常组,椎体变形组中根据骨密度的不同分为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进行骨密度和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了2组间及椎体变形组内骨密度正常和骨密度减低亚组间各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椎体变形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水平较椎体形态正常组增高(P<0.05);骨密度正常亚组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与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较骨密度减低亚组增高(P<0.05),N端骨钙素在2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中椎体变形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的骨代谢水平高于无椎体变形者,在存在椎体变形的患者中,骨密度正常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的骨代谢水平高于骨密度降低者,骨代谢水平增高结合骨密度及椎体变形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椎体脆性骨折的预测.

  • 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和血清N端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变化及相关性

    作者:张丽敏;李敬;李鸿燕;高燕;毕朝煜;田媛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骨密度和血清N端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清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尿MA/Cr)将患者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A组,19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23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25例)、肾功能不全代偿组(D组,22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E组,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测量患者骨密度及血清N-MID、PINP.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对骨密度及血清N-MID、PINP与DN患者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病程随着DN分期进展逐渐增加,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D、E组腰椎L1~L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且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C、D、E组血清N-MID、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DN分期进展,各组血清N-MID、PINP水平逐渐降低,但B~E组血清N-MID、PI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的骨密度与尿MA/Cr呈负相关(r=-0.579,P<0.05),而血清N-MID、PINP水平与尿MA/Cr呈正相关(r=0.431、0.371,均P<0.05).结论 随着DN分期进展,DN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同时患者血清N-MID、PINP水平在DN早期即出现明显降低.DN患者尿MA/Cr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血清N-MID、PINP水平与尿MA/Cr呈正相关.

  • 成年女性血骨转换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竹;刘坚;王应立;韩炜;杨健;邓伟民

    目的 分析40 ~ 80岁女性血清中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 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在50 ~ 59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随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TH在70~80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r=-0.256~-0.134,P均<0.05);PTH与FN及Troch的BMD呈显著负相关(r=-0.138、-0.201,P均<0.05).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除Ward's部位外)和骨质疏松(OP)组妇女的PINP及N-MID显著升高(P均<0.05);低骨量组和OP组妇女的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在L1~4及FN区域,低骨量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在FN、Ward及Troch区域,OP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高骨转换状态是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而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能反映女性随年龄和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状态,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OP.

  • 围绝经期女性骨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竹;张金赫;张亚松;邓爱民;邓伟民

    目的 分析40~60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血清中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 ①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即时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 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①40~44岁年龄段妇女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相对较低,45~49岁年龄段PINP、β-Crosslaps开始明显升高(P<0.05),而50~54岁年龄段又较45~49岁年龄段有明显的上升(P<0.05),N-MID只在50~54年龄段较前一年龄段明显上升(P<0.05),随后三个指标都在55~60岁年龄段出现小幅回落;四个年龄段间妇女血中PTH有随年龄而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②PINP与腰椎1~4(L1~L4)的BMD呈负相关(P<0.05);β-Crosslaps、N-MID与L1~L4、Ward's以及Troch的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PTH与各部位的BMD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所测各区域,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PINP、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除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部位外]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N-MID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妇女L1-L4及FN区域的PTH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妇女所测所有区域的PTH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高骨转换状态是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PINP、β-Crosslaps、N-MI及PTH在反映围绝经期女性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 绝经后妇女E2、β-CTx、N-MID、PTH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昊;周萍;曾霞芳

    目的 对绝经后妇女血清中E2、N-MID、PTH、β-CTx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PMO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51例绝经前妇女为正常对照组,56例绝经后妇女为观察组,对两组E2、N-MID、PTH、β-CTx水平进行比较,并对N-MID、PTH、β-CTx与E2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E2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MID、PTH、β-CTx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N-MID、PTH、β-CTx与E2呈负相关. 结论 E2水平下降是PMOP发生的主要原因,E2、N-MID、PTH、β-CTx水平可作为PMOP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 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彬;林松青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西药加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及骨标志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疼痛明显改善(P<0.05),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N端骨钙素(N-MID)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水平明显降低(P<0.0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确疗效,能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骨代谢.

  • 骨代谢指标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东;刘学芬;刘徽婷;何燕;王荣辉;黄德娟;潘科;徐可为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 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 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 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 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 围绝经期妇女5项指标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作者:杨士军;陆卫平;谭维琴;张金华

    目的 探讨围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E2)与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1D)、甲状旁腺素(PTH)等水平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妇女240例,按年龄分为20~<40岁、40~<45岁、45~<50岁、50~<55岁、55~<60岁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2、β-Crosslap、PINP、N-MID、PTH等5项指标,比较5个年龄组5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E2与其他4项指标,5项指标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4个年龄组E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20~<4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4个年龄组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20~<40岁组.围绝经期妇女E2水平与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0.52、-0.47、-0.63,P<0.05).E2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5);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59、0.63、0.58,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清E2、β-Crosslap、PINP、N-MID、PTH水平检测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骨代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