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董静;杨学惠;郑德松;李冬梅;薛新宏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康复治疗

    作者:蒋天裕;王兴林;张立宁;索伟;郎森阳

    目的 探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和合理的康复治疗思路.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整体感知疗效(global perceived effect,GPE)、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评定.所得资料均采用CHISS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 康复组VAS、GPE和ROM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瘫后肩关节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可能是RSD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无痛体位和治疗可以缓解疼痛,调节交感神经,综合其他常规理疗,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英

    目的 探讨中西医康复护理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及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及护理,对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症状和总体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 43%(15/21)低于观察组的90. 48%(19/21). 观察组水肿评分、VAS疼痛评分和FAM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废用手8例,辅助手10例,实用手3例;观察组废用手2例,辅助手12例,实用手7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手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能减轻疼痛,消除水肿,有效增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致抑郁的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冷晓辉;庄红仙;翟剑霜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降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致抑郁的发生率.方法 将96例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进行评定,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抑郁症的发病率随着肩-手综合征疼痛程度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及护理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改善,但干预组抑郁发病率及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正确的肢体摆放,抬高患肢等干预,可以降低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致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运用研究

    作者:袁小毛;陈培能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与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上肢疼痛和水肿程度。结果完成实验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包艳;刘海兰;周晓燕;陈晓峰;蔡超群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病例8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良肢位设计、针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交替浸泡患手,并同时对患手进行按摩、拍打、活动掌手指关节,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消肿止痛效果、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免煎中药加味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 中风早期预防肩手综合征的体位护理

    作者:李卡路;黄丽华

    目的 预防和减少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选择180例均为首次发病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90例在发病后2~3 d进行规范的体位护理,对照组90例按常规实施.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而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P<0.05及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中风患者实施早期体位护理,同时将护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告诉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相关体位护理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更好地配合操作和护理,对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中药薰蒸结合电针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晶;吴金香

    目的 探讨中药薰蒸结合电针对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中药熏蒸结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上肢疼痛程度、运动功能评定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记分以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记分以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薰蒸结合电针明显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程度,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卫强;孟立强;冀来喜

    目的:探讨锋勾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锋勾针治疗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疼痛、水肿及Fugl-meyer评分,并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锋勾针治疗组的疼痛、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锋勾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优于对照组.

  •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钟骏枫;张卫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指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手突然浮肿,肩手疼痛、皮温升高、肤色改变、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局部无感染、无外伤和周围血管病的证据等,研究表明肩手综合征常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发生在1个月左右,迟至6个月后发生,其发病率为12.5%~70%[1],是临床常见中风后的并发症之一,这种持续性的疼痛严重影响康复疗效.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5例

    作者:胡湘玲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时照组各35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肩关节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明显增加,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大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前超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时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以温针和气压反搏治疗,对照组26例以传统毫针刺法和气压反搏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气压反搏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对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快针治疗中风合并肩手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施静;杜元灏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1].其多发于卒中后3个月内,早期以患侧肩关节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被动活动后可有剧痛为特征.如治疗不当可进入第二期,以皮肤与手的小肌肉明显畏缩或挛缩为特征,当进入第三期时手呈全部挛缩,皮肤与肌肉明显萎缩,恢复很困难[1].因此对于中风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取肩手综合征的第一期患者进行了针刺疗效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江洪

    目的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纳入观察的中风SH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接受包括刮痧和中医封包治疗的中医特色护理,4周后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患肢疼痛评分(VAS).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上升,而VAS评分则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疼痛,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应用.

  • 传统康复方法分期治疗肩手综合征50例

    作者:刘路明;包译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回归社会.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从2006年~2011年对10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传统康复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 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周花玲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提高,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手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手肿胀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海燕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之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红娟;王凤德;陆新;云宇

    目的:观察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先电针治疗,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先予药棒火攻疗法后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评分及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种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优于对照组68.71% (P <0.05).结论: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能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作者:娄秋花;王卫强

    目的:观察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锋勾针和毫针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VAS 评分、Fugl -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水肿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方;顾娟红;胡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6例,仅通过康复训练计划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其疼痛程度、水肿程度、上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统计终临床疗效,比较显控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期研究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水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显著控制例数37例(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有效率均高达90%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疗效显著,尤其对改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有明显效果。

857 条记录 38/43 页 « 12...35363738394041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