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动态心电图的65例健康年轻者时域法T波电交替分析
目的 探索健康年轻人基于动态心电图(Hoher)的时域法T波电交替(TwA)分析方法 ,并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65例健康年轻者(20~30岁)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模拟V1、V5和aVF导联心电图,移动平均修正法连续检测时域TWA,采集夜间2~4时、清晨5~7时和上午8~10时TWA值,分析其大小、分布范围及与时间、导联的关系.结果 TWA电压数据呈偏态分布,在3个时间段内各导联TWA电压的第75百分位数均<51μV;上午8~10时高,夜间2~4时低;模拟aVF导联的TWA水平在3个导联中高;时间与导联有交互作用(P=0.0108).结论 健康者TWA存在动态变化,该变化很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及相关激素释放有关.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分析动态心电图-TWA是必要的.
-
事件相关电位快速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空间飞行条件下,失重可能对航天员脑高级功能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而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探索这种影响的重要手段.ERPs总是淹没在自发脑电中,信噪比很低.少次甚至单次提取ERPs,可减少刺激次数,同时可观察每次实验ERPs之间的变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时域、变换域和空间域来述快速提取ERPs的方法,并对这3种典型方法进行仿真比较.
-
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减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已发现心肌梗死(MI)后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神经内分泌紊乱[1],且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2].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时域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及室性心律失常观察,探讨MI后长期HRV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意义.
-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29例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
自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用于早期诊断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以来,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HRV可作为一种敏感的、无创性检测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活动的可靠指标.我们采用时域法对2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期患者进行HRV分析,以观察尿毒症时ANS功能改变及HRV分析在评估CRF尿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
-
温度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影响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好的定量指标,有时域、频域和非线性等研究方法.频域方法适用于短时程记录,而时域法对分析长时程记录较为理想.HRV的发生基础是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反映了神经体液因素与窦房结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心率变异受诸多外周和中枢因素的影响,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HRV的重要起因.极低频(very low frequencies,VLF)功率受温度刺激(如低体温和体温调节活动)的调制,皮肤降温不会特异的影响此频带,表明功率谱中特别频带的改变依赖于体温调节激发模式,而不是体温调节本身.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的异常活动并降低HRV,低体温处理可以使HRV的降低更显著.因此研究体温及环境温度与HRV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儿童T波电交替正常心率阈值研究
目的 应用时域法研究正常儿童T波电交替心率阈值.方法 对138例健康儿童(年龄6-18岁)采用安装有时域法(MMA)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检测软件的活动平板仪对入选正常儿童进行MTWA检测,以每15 s的MTWA计算值(Valt)≥7.6μV,信噪比≥3,持续时间≥1 min为阳性即持续性MTWA标准,判断儿童达到该标准时的心率阈值.结果 [1]MTWA值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心率与各导联Valt有相关性(r=0.604-0.741,P均<0.01).[2]持续性MTWA在36例受试者中出现,出现持续MTWA的平均心率为(160.4±20.39)次/min,5%分位数为136次/min,其中5例受试者(占全体受试者4.5%)出现持续性MTWA时的心率<136次/min,出现持续MTWA的平均心率是预计大心率(220-年龄)的(76.7±9.8)%,5%分位数为60%,只有3例受试者(占全体受试者2.7%)心率<预计大心率的60%.结论 >6岁的正常儿童可以应用运动平板仪进行MTWA检测,Valt具有频率依赖性,持续性TWA只在少数正常儿童中出现,而且在心率<136次/min或<60%大预计心率时极少出现.
-
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度的评估
近10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已充分肯定了自主神经活动与多种疾病有关,特别是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尤其是与猝死有关[1].同时公认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判定自主神经活动常用的定量指标,是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一项重要指标[2].因此,我科一年来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检测了HRV时域法指标,探讨HRV的降低与AMI猝死的关系.
-
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结果 治疗后,患者平均心率明显下降,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能够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改善临床预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健康成年人心率变异性分析285例
目的:为了解健康成年人心率变异性在人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对28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然后分析时域法指标和频域法指标随年龄和性别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高年龄组的时域法指标和频域法指标显著低于低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中女性的时域法指标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而频域法指标在50岁以下各组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5),在50岁以上各组女性与男性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变异性有下降的趋势,在青壮年男性的心率变异性高于女性.
-
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少见,后者多见。许多LQTS患者突发晕厥,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继而引起猝死。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时域法测量LQTS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旨在探讨其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
T波电交替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意义
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4万人,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所以及时有效检测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对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008年AHA/ACC/HRS联合发表了“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指出用于识别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无创检测指标,包括常规心电图、平均信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T波电交替)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等。其中T波电交替为心电图上ST段或T波形态及振幅变化现象,是一种心电活动不稳定现象,具有在临床应用、随访复查方面更为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及较高阳性识别率等特点,成为预测缺血性心脏病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主要无创性检测指标之一。